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

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的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的骨折。股骨頸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為頭下部、頸中部和基底部骨折三種。在臨床治療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兩個主要問題。股骨頸骨折常發生于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随着人們壽命的延長,其發病率日漸增高。[1]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股骨頸骨折
  • 季節分布:四季
  • 傳染病:否
  • 外文名:femoral neck fractures
  • 就診科室:骨科

概述

股骨頸骨折是指由于骨質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變、反應遲鈍或遭受嚴重外傷所緻的股骨頸斷裂。股骨頸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由以50—70歲者為最多。因老年人骨質疏松,股骨頸脆弱,輕微跌倒即可發生骨折。該部位血運較差,若骨折處理不及時、不适當,都會導緻骨折不愈合或并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地影響老年人的生活。

臨床表現

(1)畸形患肢多有輕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移動患肢時髋部疼痛明顯。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擊時,髋部感疼痛。

(3)功能障礙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後不能坐起或站立。

(4)腫脹

(5)患肢短縮

診斷依據

該部位血運較差,若骨折處理不及時、不适當,都會導緻骨折不愈合或并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地影響老年人的生活。

1.有跌傷史。2.上述症狀和體征:疼痛、壓痛、患肢外旋畸形。3.X線攝片可确診。

明顯外傷史,患肢疼痛,活動受限。Х線片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況。

治療措施

股骨頸骨折的類型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應認真分析骨折特點,選擇合适的治療方法。病人的年齡及身體狀況也是選擇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n

保守治療:病人平卧位,患肢外展,穿“丁”字鞋防止外旋,或用牽引帶牽引,治療時間約12周。保守治療适合于無移位或年齡過大、體質過差,不能承受手術的病人。n

手術治療:有移位的不穩定骨折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是空心釘内固定術或人工髋關節置換術。手術固定後病人可早期功能鍛煉及下床活動,縮短卧床時間,從而減少因長期卧床造成的并發症。

病因學

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骨強度下降,二是老年人髋周肌群退變,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應力。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往往由于嚴重損傷所緻。

按股骨頸骨折部的形态分為嵌入型和錯位型骨折。這兩型股骨頸骨折的骨折線可表現為緻密線和/或透亮線。緻密骨折線表示兩骨折端的骨小梁有重疊嵌插,而透亮骨折線則意味着兩骨折端有分離。嵌入型股骨頸骨折無明顯錯位,通常股骨頸可見模糊的緻密骨折線,局部骨小梁中斷,局部骨皮質出現小的成角或凹陷,股骨幹的外旋畸形小明顯。此型骨折屬較穩定性骨折。由于骨折發生時外力作用的不同,股骨頭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内收、外旋。前傾或後傾的成角畸形。如出現嵌入端成角畸形較明顯,或骨折線的斜度較大、骨折端部分有分離,或股骨幹外旋明顯時,提示骨折不穩定。

錯位型股骨頸骨折較常見,亦稱為内收型股骨頸骨折。兩折端出現旋轉和錯位。股骨頭向後傾骨折端向前成角,股骨幹外旋向上錯位,骨折線分離明顯。另外,接骨折部位又可分型為:頭下型:骨折線位于頭頸交界處;經頸型:骨折線位于股骨頸的中段;基底型:骨折線位于股骨頸底部,大部分位于關節囊外;頭頸型:骨折線上端在頭下,下端在股骨頸的中部,此型骨折近端的血供不好,不易愈合。

臨床表現

(1)畸形患肢多有輕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移動患肢時髋部疼痛明顯。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擊時,髋部感疼痛。

(3)功能障礙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後不能坐起或站立。

(4)腫脹

(5)患肢短縮

用藥原則

1.一般病人,用止痛藥、鈣片、桃紅四物湯。

2.手術病人:術後用抗菌素防感染,術後3天傷口無感染可停藥。部分病人要輸血或人體白蛋白等。

3.後期可服八珍湯、及舒筋湯外洗、助功能恢複。

療效評價

1.治愈: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已愈合或人工股骨頭位置符合要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複。

2.好轉:骨折對位固定良好、手術後傷口愈合,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位置滿意。

3.未愈:骨折對位對線差,内固定不滿意,或骨的不愈合影響關節功能。

疾病恢複

股骨頸骨折手術後一般要闖三關:一是術後感染關,這一關多數患者能闖過,一般是10天左右;二是愈合關,股骨頸部位血運差,大多患者為中老年人,因此愈合起來較為緩慢,一般需要3個月至1年左右,年齡越大愈合越難,不愈合率大約可以達到30%左右。前兩關作為醫生和患者來講,都比較重視,而第三關是股骨頭壞死關,這一關往往容易被忽視。臨床常見的情況是:股骨頸骨折手術後複位、内固定、愈合都很順利,醫生患者都很滿意,于是不作保護、随意活動,最終造成股骨頭壞死,留下終身遺憾。股骨頸骨折發生股骨頭壞死的機率約為20-40%,其高危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越靠近股骨頭,發生不愈合和股骨頭壞死的機率越高;

2、年齡: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頸骨折易發生不愈合,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易發生股骨頭壞死;

3、負重:過早棄拐活動是導緻股骨頭壞死的普遍原因;

4、錯位程度和複位質量:股骨頸骨折輕度錯位,股骨頭壞死率為15.7%,中度錯位者為35.7%,重度者則為51%,複位質量越好,股骨頭壞死發生率越低。

為了防止股骨頭壞死應該做到:

1、勤複查X線片,即使骨折愈合,也要追蹤3~5年。研究表明約85%的股骨頭壞死發生在骨折後3年内,98%發生在5年以内。對于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和療效的評價,不能僅僅觀察到骨折愈合,而應随診至傷後5年。如發現X線片有釘痕出現,股骨頭高度遞減和硬化透明帶等現象,表明股骨頭已有壞死先兆,應積極采取措施,防止其進一步發展;

2、不宜過早負重。股骨頸骨折單純從骨折愈合的角度講12周以後基本上就可以負重,但因為股骨頭壞死發生較晚,減少負重應一直堅持到1~1.5年;

3、如發現股骨頭有早期壞死現象,應采取服用藥物、适當手術等措施使病變逆轉。

食療法

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2.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3.豬脊骨一具,洗淨,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4.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5.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内髒,洗淨,“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炖,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6.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7.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8.紫丹參50克,洗淨,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9.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餘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疾病分類

股骨頸骨折分類方法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為3類:①根據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線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具體由臨床醫師根據各個分類來指導治療方案。

分類

股骨頸骨折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一種骨折,而且嚴重的話很多回演變成股骨頭壞死。知道股骨頸骨折,也知道其嚴重性,但是股骨頸骨折到底有多少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特點又是什麼很少有人去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股骨頸骨折的幾種類型。

首先,按照骨折線部位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頭下型,指骨折線位于股骨頭與頸交界處,這類骨折對股骨頭血運破壞嚴重,骨折不易愈合,臨床多見;2.頭頸型,指骨折線自股骨頸上緣開始向下至股骨頸中部,最常見的是骨折面的外上部通過股骨頭下,而内下方帶有部分股骨頸,如鳥嘴狀,此型最常見,穩定性亦最差,骨頭壞死較易發生;3.經頸型,骨折線通過股骨頸中段,此型少見;4.基底型,骨折線位于股骨頸與大轉子之間,此處血運較好,骨折也容易愈合。

其次,按照骨折程度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不全骨折;完全骨折無移位;骨折部分錯位,股骨頭外展,股骨頸輕度上移并外旋以及骨折完全錯位,股骨頸明顯上移并外旋。

然後,按骨折線走行分類,分為角度小于30度,30度到50度之間,以及角度大于50度的。

最後,按外力作用方向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内收型,即最多見的,患者臀部着地,患肢于内收姿勢受力損傷,骨折後由于外展肌的收縮而使遠折端和大粗隆上移,由于下肢的重力關系而發生肢體外旋;外展型,是比較少見的,患肢于外展姿勢跌倒受力,多為無移位的線狀或移位小的股骨頸外、後側的嵌插骨折。

按照不同的角度,股骨頸骨折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而每一種類型也有不同的表現,隻有了解才能更好地去治療,去護理。

上一篇:脊髓型頸椎病

下一篇:急性鼻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