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

筋膜炎

筋膜的病理性改變
筋膜炎(fasciitis)又稱纖維織炎(fibrositis),是指筋膜的病理性改變,可以發生在全身的各個部位,引起機體肌肉筋膜的各種不适表現,比如疼痛、肌肉緊張或無力、肌肉痙攣、皮膚麻木、運動障礙等。背肌筋膜炎是發生于背部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臨床上常表現為背部彌漫性鈍痛、活動受限,近年來背肌筋膜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
  • 中醫病名:筋膜炎
  • 外文名:fasciitis
  • 别名:纖維織炎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頸肩腰背足底等
  • 常見症狀:患處疼痛不适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

疾病類型

主要根據筋膜炎發生部位分型。

頸肩肌筋膜炎

頸、肩、背部出現廣泛的疼痛、酸脹、沉重、麻木、肌肉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可向上臂等部位放散。

腰背肌筋膜炎

由于精神緊張、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等原因,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組織發生水腫、滲出及纖維變性,繼而出現腰背部疼痛。

足底筋膜炎

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所緻。最常見症狀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适,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流行病學

頸項背部、腰背部筋膜炎多見于中年以上人群,女性患者顯著多于男性,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4。

足底筋膜炎是導緻足跟痛最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約有10%患此疾病。

病因

大部分筋膜炎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可能與長期的肌肉勞損有關。

此外,筋膜炎也可能與受寒、創傷、免疫因素等有關。

筋膜炎具體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認為可能與長期不正确姿勢的牽拉勞損有關,也可能與寒冷、潮濕的環境因素、免疫因素和血管炎症等有關。

頸肩肌筋膜炎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與肌肉勞損、輕微外傷、勞累、受寒有關。

腰背肌筋膜炎

發生急性腰背部扭傷但未能接受及時治療者、腰背部肌肉勞損者易患。

足底筋膜炎

超負荷壓力的長期作用,可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損傷。

常見病因是長時間的超負荷的徒步、登山等。

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過短等足部結構異常,行走時足部着力不當,也可導緻足底筋膜炎。

誘發因素

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寒冷、潮濕、免疫力低下等可誘發筋膜炎。

臨床表現

本病主要表現為患處疼痛、肌肉緊張或痙攣、肌肉無力感。此外,還可能出現患處皮膚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等表現。

典型症狀

筋膜炎主要表現為患處的疼痛、肌肉緊張或痙攣,可能出現皮膚麻木或運動障礙的表現,可發生于人體多個部位,以頸肩部、腰背部、足底常見。

頸肩肌筋膜炎

主要表現為頸部、肩部、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麻木感、活動受限,并且可能向上肢及背部與肩胛之間放射。

在早晨醒來、天氣變化明顯或受涼後,疼痛症狀可加重,輕微活動後可減輕疼痛。

疼痛部位還可有按壓痛。

腰背肌筋膜炎

主要表現為腰背部彌漫性的酸脹、疼痛,尤其在兩側腰肌及髂嵴上方更為明顯,還可有肌肉僵硬或緊張,按壓時有壓痛,觸摸時可能觸摸到條索狀或結節。

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均可誘發疼痛,且可因勞累及氣候變化而發作。

疼痛一般在晨起嚴重、白天較輕、傍晚時又加重。

足底筋膜炎

主要表現為下床站立後或休息後再次走路時,出現足跟部的疼痛與不适症狀,活動後可自行緩解,但走路時間長或較劇烈活動後,疼痛會再次加重,甚至有針紮樣疼痛感向腳前部發散,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就醫

當頸部、肩部或腰背部出現明顯局部疼痛,休息後緩解不理想,影響生活、工作,或者局部肌肉出現僵硬、緊張、痙攣甚至活動受限的情況時,需要盡快就醫。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

有沒有肌肉損傷史;

從事什麼職業,是否經常處于特定姿勢;

是否長期負重作業,是否長期處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

有什麼症狀,出現症狀多久了;

在什麼情況下症狀會加重,晨起是否感覺疼痛格外明顯。

就診科室

骨科。

相關檢查

查體

醫生會詳細檢查患者疼痛部位。包括可能會按壓患者疼痛部位,觀察是否存在壓痛;觸診是否存在結節或條索狀硬塊;要求患者改變姿勢,觀察是否存在特定姿勢下症狀加重的情況等。

實驗室檢查

筋膜炎可能需要進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沉以及其他免疫學檢查,判斷是否是感染或免疫因素導緻筋膜炎。

影像學檢查

磁共振成像(MRI)

筋膜屬于軟組織,MRI對于軟組織有良好的對比度,可以顯示軟組織病變情況,并協助排除、鑒别其他疾病。

其他影像學檢查如X線、超聲檢查,也可用于筋膜炎的輔助診斷及鑒别診斷。

鑒别診斷

本病與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生将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的檢查以鑒别。

頸椎病

頸椎病一般以頸部、肩部某處疼痛為主,疼痛可以延伸到上肢。進行X線、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可以觀察到頸椎病有相對應的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改變,可與頸肩肌筋膜炎進行鑒别。

頸椎間盤突出

頸椎間盤突出常有頸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常伴随頸神經或脊髓受壓迫症狀。進行CT或磁共振(MRI)可以進行區别。

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患者常有外傷史,表現為腰部酸脹、腫痛,并且疼痛多在勞累後加重,經過休息可以緩解。通過症狀可與腰背肌筋膜炎進行鑒别。

腰椎間盤突出

患者多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感覺異常,症狀嚴重可能表現為大小便障礙,彎腰甚至咳嗽等動作可使症狀加重,休息後可能得到緩解。通過X線、CT、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可以進行鑒别。

結核或腫瘤

相關部位發生結核或腫瘤,此處的疼痛或畸形常呈現進行性加重。進行X線、CT、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可以發現其病變。

治療

筋膜炎治療常以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為主,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療法、封閉治療等。

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一般以消炎鎮痛為主。

常根據患者情況采取非甾體類消炎藥對症治療,有肌肉緊張疼痛患者,可根據醫囑使用解痙藥物,如鹽酸乙哌立松片。

伴有精神焦慮緊張者,可根據醫囑服用鎮靜或抗抑郁藥物。

一般治療

拉伸訓練

可以對發生筋膜炎的部位進行拉伸訓練,放松此處肌肉,從而緩解筋膜壓力,如通過彈力球輔助、在台階上踮起腳後跟等放松肌肉,需要注意的是,進行拉伸訓練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物理治療

如熱療、紅外線治療、微波治療、體外超聲治療等。

心理治療

筋膜炎時常反複,病程較長,部分患者伴随焦慮、失眠,又可進一步加重病情,故可結合心理治療,以縮短病程。

藥物治療

以下藥物治療治療方案,需經相關專科醫師評估後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

常為首選藥物,可減輕局部炎症,緩解疼痛。可使用塞來昔布膠囊或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解除痙攣藥物

局部肌肉緊張疼痛的患者,可使用鹽酸乙哌立松片。

鎮靜類藥物

伴有精神緊張不安的患者,可加用地西泮片或鹽酸多噻平片;伴失眠者可使用艾司唑侖片。

抗抑郁藥物

筋膜炎患者可能因長期疼痛或病情反複而出現抑郁,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如阿米替林;有焦慮伴随抑郁情況,可使用鹽酸氟西汀。

除上述治療外,必要時還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封閉治療,即使用麻醉藥物、少量激素類藥物局部注射,減輕局部炎症及刺激。

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且經醫生判斷有必要、有條件行手術治療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該病最後的選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慎重選擇。

手術方法主要有軟組織松解、足底神經松解、跟骨骨刺切除及經皮跟骨鑽孔減壓等。

接受手術治療的筋膜炎患者在手術後可在醫生指導建議下進行功能鍛煉,防止筋膜攣縮粘連。

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例如古順敷堂筋膜貼,治療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富集血小闆血漿治療

血小闆内有緻密體和α-顆粒,α-顆粒在血小闆受刺激後可釋放儲存的血小闆源生長因子。

将自體血液中的血小闆富集後,使用少量自體血清為載體,注射至肌肉或肌腱損傷處,可達到促進局部組織修複的目的。

預後

筋膜炎經過治療後症狀多可得到緩解。不過,筋膜炎症狀緩解後,在外傷、寒冷、潮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複發,需引起重視。

康複

筋膜炎患者日常可通過讓患處充分休息,進行簡單的拉伸、放松肌肉筋膜,使用合适的固定支具伸展肌肉等方式進行康複訓練。

筋膜炎患者還可進行抗阻力訓練進行康複。常見方法有跪撐伸展、異側對拉、擡臀練習等。但需注意在進行訓練前需充分活動,并且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并發症

筋膜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緻肢體運動功能障礙。

長期的筋膜炎可能導緻患者患上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

日常

該病的日常管理重在糾正不良姿勢、控制體重、積極鍛煉等。

日常生活管理

保證充分的休息。

合理飲食,适度節食,注意控制體重,防止過于肥胖給腰背部、足部帶來的負擔。

适度進行體育運動,積極鍛煉身體,進行活動或運動前進行熱身。

必要時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筋膜放松訓練及肌肉訓練。

糾正不良的姿勢、防止長時間處于同一姿勢,如久坐、久站。

如長時間處于潮濕、寒冷的環境中,應注意保暖。

對于急性的腰、足部扭傷應該及時治療,防止其轉為慢性。

特殊注意事項

筋膜炎病程較長,且存在反複的情況,家屬應注意觀察患者心理狀态,給予必要的疏導。

預防

可以通過做好日常生活管理來預防筋膜炎的發生。

上一篇:淄博市婦幼保健院

下一篇:潰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