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脊柱側凸

少兒脊柱側凸

發于青少年的脊柱病理性畸變
少兒脊柱側凸是發生在少兒身上的脊柱側凸,也稱為脊柱側彎。生長發育期間原因不清楚的脊柱側凸稱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年齡特點一般将特發性脊柱側凸分為三種類型:幼兒型(0~3歲)、少年型(4~9歲)、青春型(10~16歲)。按脊柱側凸頂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為:1.頸彎:頂椎在C1~C6之間。2.頸胸彎:頂椎在C7~T1之間。3.胸彎:頂椎在T2~T11之間。4.胸腰彎:頂椎在T12~L1之間。5.腰彎:頂椎在L2~L4之間。6.腰骶彎:頂椎在L5或S1。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scoliosis
  • 别名:少兒脊柱側彎
  • 就診科室:骨科、兒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不良姿态、畸形、疾病、損傷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相關檢查:脊柱MRI檢查

病因

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病因不明,但側凸的發展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女孩多于男孩;月經初潮前;雙弧側凸多于單弧側凸;胸椎側凸多于腰椎側凸;較為嚴重的側凸。

症狀

典型症狀

畸形

可在出生時出現,兒童或青少年可表現為兩側肩部不等高或高低臀。

疼痛

多數患者無疼痛,脊柱彎曲程度加重時,可出現疼痛,多為背部疼痛,且逐漸加重。

其他

神經根在凸側可發生牽拉性症狀,凹側發生壓迫性症狀,神經根的刺激可引起胸、腹部放射性疼痛,亦有引起脊髓功能障礙者。由于内髒功能障礙,患者往往發育不佳,軀幹矮小,體力較弱,心肺儲備力差。

并發症

脊柱側凸持續發展可導緻患者胸腔和腹腔容量減縮,進而影響心肺功能,嚴重時可導緻呼吸衰竭和心髒衰竭。

臨床分類

功能性脊柱側凸

功能性脊柱側凸是由暫時原因引起的,僅涉及脊柱的左右彎曲(無脊柱旋轉)脊柱的結構仍然正常。如果患有功能性脊柱側凸的人向前彎曲或躺下,在保持該姿勢時,脊柱側凸曲線可能會消失。

結構性脊柱側凸

結構性脊柱側凸相對于功能性脊柱側凸是“永久的”,它的曲線不會随着“姿勢”的改變而消失,患者多存在脊柱的結構性病變。

檢查

預計檢查

發現患者出現脊柱異常側凸時,盡快就醫處理。醫生常對患者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側凸,并進行多種影像學檢查手段深入明确。對于明确脊柱側凸的患者,還需行電生理檢查和肺功能測定判斷患者有無繼發影響。

體格檢查

視診

患者裸露整個腰背部,自然站立,雙足與雙肩等寬、雙目平視,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醫生觀察雙肩是否對稱,雙肩胛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兩側腰凹是否對稱,兩側髂嵴是否等高,棘突聯線是否偏離中軸。

前屈測試

患者腰部向前彎曲,手臂自然下垂,手掌相合,醫生觀察孩子背部或肋骨是否存在不對稱。并可用脊柱側凸測量計測量和評估脊柱彎曲的程度。

影像學檢查

普通X線片檢查

是脊柱側凸診斷治療的基本依據。借助X線片了解側凸的病因、類型、位置、大小、範圍和可屈性等。常表現為“C”或“S”型脊柱。

脊髓造影

脊柱側凸不僅要了解脊柱或椎骨畸形,同時要了解椎管内有無并存的畸形。在先天性脊柱側凸幾乎把脊髓造影作為常規檢查,目的是了解與骨性畸形同時存在的神經系統畸形。

CT

CT掃描在脊椎、脊髓、神經根病變的診斷上具有明顯優越性,尤其是對普通絲相顯示不清的部位(枕頸、頸胸段等)更為突出。由于它比普通X線密度分辨高20倍,能清晰顯示椎骨、椎管内、椎旁組織的細微結構。

MRI

MRI是一種新的無損傷性多平面成像檢查,對椎管内病變分辨力強,不僅提供病變部位、範圍,對其性質如水腫、壓迫、血腫、脊髓變性等分辨力優于CT,但尚不能代替CT或脊髓造影,各有其适應證。

其他檢查

電生理檢查

對了解脊柱側凸患者有無并存的神經、肌肉系統障礙有着重要意義。包括肌電圖檢查、誘發電位檢查等。

肺功能測定

脊柱側凸由于椎體旋轉,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勞,同時肺的擴張也相應受限。因此,脊柱側凸常并有肺功能障礙,側凸愈重,肺功能障礙愈重。肺活量低于40%的脊柱畸形患者,術前應先行擴大肺功能練習,待肺功能改善後再行脊柱矯形手術。

診斷

醫生根據脊柱側凸患者臨床表現,多可做出明确診斷。但在診斷同時,還應根據患者年齡、家族史等其他情況對患者病因進行判斷。脊柱結核、脊柱腫瘤、強直性脊柱炎可與本病患者症狀相似,需積極進行鑒别診斷。

治療

一般治療

運動矯正

對于輕度側凸患者,可以通過加強肌肉鍛煉使患側肌力更加有力,針對性的加強凸側肌肉的收縮,糾正側凸。常用運動矯正方法包括遊泳及吊單杠。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鍛煉方法對特發性脊柱側凸矯正效果較好,但對先天性骨畸形患者收效甚微。

支具治療

在脊柱側凸非手術治療中,支具治療占重要位置。支具療法适用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特發性側凸,對先天性側凸或骨發育成熟期的側凸支具治療無效。支具穿戴時間每日不少于23小時,1小時留作洗澡、體操等活動練習。支具治療需持之以恒,若無禁忌,支具使用至骨生長發育成熟。

藥物治療

當常規治療患者因脊柱畸形出現背部疼痛不适時,可以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起效迅速,能減輕組織炎症、腫脹以緩解疼痛,如布洛芬和美洛昔康等。

手術治療

Harrington手術:用金屬内固定裝置支撐或/和加壓來矯正側凸畸形。

Luque手術:将兩根“L”形金屬棒置于側凸節段的兩側椎闆。把一根金屬棒的短臂插入側凸,上終椎上一棘突中,另一“L”形金屬棒短臂插入側凸下終椎下一棘突中。

Dwyer手術:對椎闆有嚴重缺如或畸形,不能置鈎的病例更為适合。該方法矯形滿意,但并發症多。

Zielke手術:實際是改良的Dwyer器械,其途徑也是前方入路。本方法最大優點是矯正度大,能夠去旋轉。固定節段少;對畸形節段隻有加壓,沒有撐開作用,因而對神經牽拉損傷的機會少。

CD手術:主要适用于少年期特發性脊柱側凸,是脊柱後路矯形手術中最有效的固定器械之一。但方法複雜,并發症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