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

漢語漢字
防,漢語一級字 ,讀作fáng,最早見于金文 。本義為堤壩。引申為防衛、防止之義;由名詞引申為動詞,在邊塞藉險置關,守衛領土。後引申為預備,抵禦,事先阻止發生。
  • 中文名:防
  • 拼音:fáng
  • 部首:阝
  • 字碼:基本區U 9632
  • 五筆:byn|byt
  • 倉颉:nlyhs
  • 鄭碼:ysy
  • 筆順:524153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七陽
  • 總筆畫:6
  • 注音:ㄈㄤˊ
  • 部外:4
  • 字形分析:左右結構
  • 四角碼:70227
  • 出處:《說文》

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防,堤也。從?,方聲。埅,防或從土。”防字從?,為堤防之義,引申為防衛、防止之義,由名詞引申為動詞。

有人認為“阜”即為土山、山坡;“方”的甲骨文像耒之形,是一種起土工具。古人秉耒而耕,刺土曰推,起土曰方。“防”是起土成堆,堆至土山。古時治理水患,常采用“水來土擋”的辦法。故《說文·阜部》曰:“防,堤也。”本義為堤壩。《說文》認為“方”的甲骨文為兩船相并形,故“方”有并列、相并之意;“方”也為方形。所以“防”是使小土堆相并而形成方形的大土堆,以擋水患。水災無情,需防患于未然。故“防”有防備、防範之意。“方”又為方向、方寸、方法。“防”要視具體情況,依據一定的指導方向,掌握一定的分寸尺度,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從而達到防的目的。《周禮·稻人》:“以防止水。”意思是用堤壩阻擋水的漫延。 洪水要防,外敵入侵也要防。“防”又引申為軍事上乃至任何 事情上的防守和防禦。“攻防”可以代表全部的戰鬥過程。建築堤壩可以防止洪水的侵害,“防”又引申為防止、 杜絕的意思。《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 思是杜絕、禁止人們言論, 比用泥土堵截洪水還要難。 一旦大水沖破了堤防,後果還是十分嚴重的。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fáng ㄈㄤˊ形聲。字從阜從方,方亦聲。“方”義為“城邦國家”。“阜”與“方”聯合起來表示“城邑的土木工程設施,一來可以抵禦洪水,二來可以抵禦外敵入侵”。本義:城牆。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止。~備。預~。~範(防備,戒備)。~患未然。~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微杜漸(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守。邊~。海~。

堤壩:~堤。“以~止水”。

抵得,相當: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

詳細釋義

〈名〉

(形聲。從阜,方聲。本義:堤壩)

同本義[dam]

防,堤也。——《說文》

以防止水。——《周禮·稻人》

町原防。——《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與水庸。——《禮記·郊特性》

大者為之堤,小者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殺人。——《呂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溝防;堤防

要塞;關防[fortress]。如:钜防(防門);邊防;防秋(秋季的邊防)

地名[Fang town]

春秋陳邑,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北

春秋魯地。在今山東省費城縣東北

春秋宋地,後屬魯,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南

通“房”。住室[room]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記·孝武本紀》

築宮其上,名曰宣防。——《漢書·溝洫志》

〈動〉

築堤[dam]

善防者水淫之。——《周禮·考工記》

防止;防備[prevent;guard against]

不防川。——《國語·周語》。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上》

逆閹防伺甚嚴,雖家仆不得近。——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防強盜;防雨;防輔(防止和輔導);防侍(防備侍衛);防患(防止禍患)

防守;防禦;防衛[defense;defend]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唐·杜甫《兵車行》

都察院右佥都禦使巡撫登萊備兵防海贊理兵饷。——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袁可立)行狀》

晝夜防拒,凡八十餘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朱克敬《瞑庵雜識》

又如:防拒(防衛抵禦);防把(防禦把守);防戍(防守邊境);防營(防守地方的軍隊);防塞(防衛堵絕)

堵塞[block]。如:防微杜漸(壞事在隐微、緩慢的産生時,就要加以預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剛萌芽時加以防堵)

遮蔽[shelter]。如:防露(遮蔽霧露的侵襲)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堤也。從?方聲。?,防或從土。

說文解字注

堤也。

周禮稻人曰:以防止水。注雲:偃豬者,畜流水之陂也。防者,豬旁堤也,引申為凡備禦之偁。禮記鄭目錄雲:名曰坊記者,以其記六藝之義,所以坊人之失者也。防之俗作坊。

從?。方聲。

符方切。十部。

?,防或從土。

俗字所由作坊也。俗又以坊為邑裡之名。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說文》堤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注》防,堤也。《谷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為防。《注》防為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钜防,足以為塞。

又《玉篇》備也。《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禮·檀弓》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注》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注》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隐也。《顔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注》淸防,屛風也。

又邑名。《詩·風》防有鵲巢。《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春秋·隐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注》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

又《隐十年》取防。《注》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魯語》禹緻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

又姓。《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為吳防侯。《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注》孟康曰:本房子國。

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内中。

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玉篇》或作坊。《禮·坊記》大為之坊,民猶逾之。《注》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傳》防,比也。《箋》猶當也。《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況切《集韻》《韻會》符訪切,坊去聲。《廣韻》守禦也。《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堤也。亦同坊。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拟音

聲調

上古音系

baŋ

baŋs

廣韻

符方

陽合

符況

陽合

蒙古字韻

vaŋ

平聲

vaŋ

去聲

中原音韻

江陽開

江陽

陽平

洪武正韻

符方

十七陽

平聲

敷亮

十七漾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十剛講降角

陽平

方言集彙

◎ 贛語:fwong2

◎ 客家話:[海陸腔] fong2 [客語拼音字彙] fong2 [沙頭角腔] fong2 [東莞腔] fong2 [陸豐腔] fong3 [寶安腔] fong2 [台灣四縣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縣腔] fong2

◎ 粵語:fong4

年度字詞

2021年11月19日,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1”活動啟動儀式上,入選年度推薦字詞的國内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