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

漢語漢字
澍,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形聲字,該字始見于戰國文字。本義指及時雨;由本義引申為降雨,亦指滋潤萬物的時雨;又可引申為雨水滋潤,亦比喻恩澤;以上義讀shù。“澍”又通“注”,引申為流注,讀作zhù。[1]
  • 中文名:澍
  • 拼音:shù;zhù
  • 部首:氵
  • 字碼:U 6F8D
  • 五筆:ifkf
  • 倉颉:egti
  • 鄭碼:VBUD
  • 筆順:441121251431124
  • 字級:二級字
  • 平水韻:去聲 七遇
  • 注音:ㄕㄨˋ;ㄓㄨˋ
  • 總筆畫:15
  • 結 構:左中右結構
  • 四角号碼:3410₀

字源演變

澍,形聲字。從水,尌聲。“水”表示水流;“尌”古同“樹”,指樹立。草木的存活與生長離不開雨水的滋潤。“水”“尌”為“澍”,指使草木生長需要的雨。“澍”的本義指及時雨。《說文》:“澍,時雨澍生萬物。”姚文田、嚴可均校議以為“澍,時雨”下脫“所以”二字。按:不加“所以”二字,亦通。必欲添字,可于“時雨”下加一“也”字為句。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引《三蒼》曰:“澍,時雨也,百卉沾洽也。”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引《屍子》:“神農氏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谷雨;旬五日為時雨。”又,沾、潤。《淮南子·泰族》:“若春雨之灌萬物也……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ù

動詞

雨水滋潤。亦比喻恩澤。

moisten

漢·王充《論衡·雷虛》:“天施氣,氣渥為雨;故雨潤萬物,名曰澍。”

《晉書·摯虞傳》:“收既往之诏,奪已澍之施,臣之愚心竊以為不可。”

澍澤;澍濡

降(雨)。

rain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祝曰:昊天生五谷以養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實,敬進清酒、膊脯,再拜請雨,雨幸大澍。”

《後漢書·和帝紀》:“(帝)未及還宮而澍雨。”

宋·王禹偁《對雪示嘉佑》詩:“秋來連澍百日雨,禾黍漂溺多不收。”

《水浒傳》第九四回:“喬冽揭榜上壇,甘霖大澍。”

澍雨

形容詞

水滿溢貌。

唐·宋之問《景龍四年春祠海》詩:“地闊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名詞

雨。多指及時雨。

timely rain

《淮南子·泰族訓》:“若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後漢書·明帝紀》:“诏曰:‘自春已來,時雨不降……長吏各潔齋禱請,冀蒙嘉澍。’”

元·馮子振《鹦鹉曲·買臣負薪手卷》曲:“亂雲升急澍飛來,拗青松遮風雨。”

澍雨;澍降;澍霖

zhù

動詞

通“注”,灌注、傾瀉。

pour into

《文選·王褒〈洞箫賦〉》:“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磕磕而澍淵。”李善注:“澍與注,古字通。”

澍流

通“注”,注意,留意。

be careful

澍意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時雨,澍生萬物。從水,尌聲。常句切說文解字注

時雨也。所㠯樹生萬物者也。

依《魏都賦》注、《後漢·明帝紀》注補五字。樹舊譌“澍”,今正。樹、澍以曡韻為訓。《難蜀父老》曰:“羣生澍濡。”

從水,尌聲。

當句切,古音在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說文》:時雨澍生萬物。

又借作沾濡滋植意。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羣生澍濡。

又與注同。水流射也。王褒《洞箫賦》:聲礚礚而澍淵。注:澍與注,古字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法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全濁

常句切/音注

ʑjuo

去聲

全清

之戍切/殊遇切

tɕjuo

集韻

去聲

全清

朱戍切

ʨio

去聲

船/常

全濁

殊遇切

ʥio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全清

tʂi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張恕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全濁

殊遇切

ʒy

去聲

全清

陟慮切

tʃy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ʑ

juɡ

周法高系統

d

jew

李方桂系統

d

jugh

隋唐

拟音/王力系統

ʑ

ǐu

拟音/董同龢系統

ʑ

juo

拟音/周法高系統

iuo

拟音/李方桂系統

ź

ju

拟音/陳新雄系統

ʑ

ǐu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