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漢語漢字
通屬于常用字。本意是通達,沒有障礙。[3]後引申為到達目的地,又引申為互相連接無阻斷。也指使知道、傳達于對方,或了解、懂得,這兩種意思具抽象義。通也可以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用作名詞;又由道路無阻塞,轉指文句通順,還引申為普遍适用的、貫通的意思;也引申為全部、從頭至尾;也可作副詞,表示全部、十分。讀“tòng”的音時,作量詞用,用于文書,表示一份;用于擊鼓等行為,表示一陣、一遍。
  • 中文名:通
  • 拼音:tōng/tòng
  • 部首:辶
  • 字碼:U 901A
  • 五筆:CEPK
  • 倉颉:YNIB
  • 鄭碼:WXLD
  • 筆順:5425112454
  • 字級:一級(常用)
  • 筆畫:10
  • 注音:ㄊㄨㄥˉ
  • 組詞:通過、通順、通暢、通訊等
  • 外文名:through
  • 區位碼:4508
  • GBK:CDA8

現代釋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通tōng(ㄊㄨㄥ)

⒈沒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通風。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曲徑通幽。

⒉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理。

⒊傳達:通令。通訊。通報。通告。通知。通緝。通諜。

⒋往來交接:通敵。通商。通郵。通融。通假(jiǎ)(漢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溝通。

⒌普遍、全:通才(指知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通論。通體。通身。通讀。通常。通病。通盤。普通。

⒍男女不正當的性行為:通奸。私通。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通tōng

〈動〉

(1)(形聲。從辵(chuò),甬(yǒng)聲。本義:沒有堵塞,可以通過)

(2)同本義[open;through;unimpeded]

通,達也。——《說文》

往來不窮謂之通。——《易·系辭》

推而行之謂之通。

坎為通。——《易·說卦》

道遠難通。——《國語·晉語》。注:“至也。”

血脈欲其通也。——《呂氏春秋·達郁》。注:“利也。”

凝絕不通聲暫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頤《愛蓮說》

(3)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運);通塞(指境遇的順利與滞澀);通水(通水運;能行船的地域);通暢(通行無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達的城市)

(4)通往[leadto]

指通豫南。——《列子·湯問》

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

才通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北通巫峽。——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5)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後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喪家吊唁)

(6)傳遞;傳達[passon;communicate]

主簿通語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漢·賈誼《過秦論》

信耗莫通。——唐·李朝威《柳毅傳》

(7)又如:通狀(申遞各級官廳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辭(呈遞書面意見;傳達話語);通化(傳達教化);通書(通信);通問(互相緻意問候;互通信息)

(8)溝通;接通[linkup]

阡陌交通。——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旁推交通。——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始能少通。——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通流入海。——清·張廷玉《明史》

(9)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謀劃);通腳(跑腿說合);通靈(與神靈相通);通房連閣;通源(源頭相通);通屬(連接);通同(串通,勾結)

(10)往來友好[friendly intercourse]

數通使相窺觀。——《漢書·李廣蘇建傳》

(11)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譜(同姓的人互認為同族);通正(和暢平正);通關(交往聯系);通歡(往來交好);通交(結交;交往)

(12)了解;精通[understand;comprehend;beproficientin;bewellversedin]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後漢書·張衡傳》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不能通其意。——唐·韓愈《雜說》

諸母皆通文。——清·林覺民《與妻書》

(13)又如:通玄(通曉深奧的道理);通方(通達道術);通心(内心通達);通明(洞曉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曉幽深的道理);通悟(洞達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領悟力)

(14)通報;說[report;tell]。

(15)如:通報(通知禀報);互通姓名;通志(表達意趣志向);通呈(通報呈遞)

(16)疏通;開通[dredge;remove obstaclesf rom;open]

疏之欲其通。——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政通人和。——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17)又如:通路(開通道路);用瀉藥通便;通急(排解急難);通堙(開浚堵塞的水道);通溝(疏通溝渠);通瘀(疏通瘀滞)

(18)通行;通用[passthrough;incommonuse]。如:通關文牒(通行證);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語(普遍通行的語言);通義(通行不變的道理、法則);通禮(通行的禮儀)

(19)流通,互相交換[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記·貨殖列傳》

通魚鹽。

(20)又如:通關節(暗中行賄、勾通官吏);通刺(通報名刺;交往)

(21)陳述[state]。

(22)如:通款(向敵方表示願意降服);通誠(在神前表白誠意)

(23)通奸,過非婚性生活[commit adultery]。

(24)如:與人有通

(25)調和[reconcile]

以通八風。——呂氏春秋·慎行論》

詞性變化

通tōng

〈形〉

(1)整個,全部[whole]

皆通習之。——唐·韓愈《師說》

(2)又如:通班馬步快(全體騎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國(全國,整個國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檢(全部檢查);通覽(遍觀)

(3)博識[learned;erudite]

博覽古今者為通人。——《論衡·超奇》

(4)又如:通品(博學多識、才能出衆的人);通士(學識豐富而通達事理的讀書人);通雅(博識多才,品格雅正)

(5)總共[inall;altogether]。

(6)如:通共(總計);通計(總計);通紐(總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計;總共)

(7)共同[common]。

(8)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質);通同(共同);通謀(共同合謀)

(9)透徹[penetrating]。

(10)如:通平(通暢平正);通妥(通順妥帖);通快(通暢快捷)

通tōng

〈名〉

(1)在某一方面,技術高超、有獨創性或聰明靈巧的人[master;expert]。

(2)如:通方(通曉為政之道);萬事通;日本通;中國通;美國通

(3)古州名[Tong prefecture]

(4)西魏設。在今四川達縣

(5)五代周置,在今江蘇省南通縣

(6)金置。在今北京市通縣

(7)樂器名[one of musicalin strument]

又立為四器,名之為通。通受聲廣九寸,宣聲長九尺,臨嶽高一寸二分。——《隋書》

(8)古代土地面積單位[unit ofland]。十井為通

地方一裡為井,井十為通。——《漢書》

(9)藥名。馬糞[horseexcrement]

通tōng

〈量〉

(1)遍;次[time]。

(2)如:說了一通

(3)用于文書電報。

(4)如:一通電報

通tōng

〈副〉

(1)很;十分[very]。

(2)如:通圓(十分圓滿);通黃(很黃)

(3)總是[always]

心邱聽着這些話,隻微微的笑,通不言語。——《花月痕》

(4)另見tòng

常用詞組

通報、通便、通禀、通病、通才、通常、通暢、通車、通徹、通稱、通稱、通達、通道、通敵、通電、通電、通電話、通牒、通都大邑、通讀、通房、通匪、通分、通風、通風報信、通風機、通風設備、通稿、通告、通告、通共、通古斯、通關、通觀、通觀全局、通國、通過、通航、通好、通侯、通話、通婚、通貨、通貨膨脹、通緝、通籍、通計、通家、通假、通奸、通解、通今博古、通考、通欄标題、通覽、通禮、通力、通力合作、通例、通連、通聯、通量、通亮、通令、通路、通名、通明、通年、通盤、通判、通票、通鋪、通氣、通氣孔、通竅、通勤、通情、通情達理、通權達變、通人、通融、通商、通商口岸、通史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

〔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雲通鼓。

又井地名。《前漢·法志》方裡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葉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說文解字

通【卷二】【辵部】

達也。從辵甬聲。他紅切〖注〗,古文通從彳。

說文解字注

(通)達也。通達雙聲。達古音同?。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從辵。甬聲。他紅切。九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