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病

銀翹病

慢性皮膚病
百科名片銀翹病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征是在紅斑上反複出現多層銀白色幹燥鱗屑。中醫古稱之為“白疕”,古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複蓋着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節容易複發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另外,城市的野廣告也被稱之為“牛皮癬”。
  • 中醫病名:銀翹病
  • 外文名:neurodermatitis
  • 别名: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頸項、上眼睑處
  • 常見病因:風濕熱之邪阻滞肌膚、肝火郁滞、氣血運行失職、皮膚失養
  • 常見症狀:皮損多是圓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後皮損肥厚,皮溝加深,皮嵴隆起,形成苔藓樣變,呈陣發性瘙癢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簡介

使用牛皮癬一詞來概括該病名稱是十分不科學的,因為牛皮癬其實并不是癬,

所謂癬醫學上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皮膚病,例如頭癬、股癬、體癬、手足癬、指甲癬等。将這些癬局部的皮屑放在顯微鏡下常能發現真菌菌絲或真菌孢子,使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常能取得很好的療效。而牛皮癬則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醫學上将其稱為銀屑病。它的發病原因很複雜,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往往無效。因此,不要望文生意,自己服用抗真菌藥物或者亂用癬藥外塗,以免浪費錢财,加重病情。由于銀屑病皮損上複蓋有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征性,故西醫稱其為銀屑病,是十分适宜的。處于對患者的尊重态度的,也應該提倡使用銀屑病一詞。

總之,情志内傷、風邪侵襲是本病發病的誘發因素,營血失和、經脈失疏、氣血凝滞則為其病機。

上述說法并未得到科學印證。

鑒别診斷

中醫認為:初起多為風濕熱之邪阻滞肌膚,或頸項多汗,硬領摩擦等所緻;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血虛肝旺,情志不遂,郁悶不舒,或緊張勞累,心火上炎,以緻氣血運行失職,凝滞肌膚,每易成誘發的重要因素,且緻病情反複發作。

一、慢性濕瘡多有皮膚潮紅、丘疹、水疱、糜爛、滲出等急性濕瘡的發病過程,皮損以肥厚粗糙為主,伴有出疹、水疱、糜爛、滲出,邊界欠清,病變多在四肢屈側。

二、皮膚澱粉樣變多發在背部和小腿伸側,皮膚為高粱米大小的圓頂丘疹,色紫褐,質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三、白疙皮損基底呈淡紅色,上複以銀白色糠秕狀鱗屑,剝去後有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

治療方法

1、中藥熏洗

适用于泛發性神經性皮炎且皮膚幹燥者。用雞血藤、當歸、丹參、三棱、莪術、白鮮皮等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功效的中藥煎劑對皮損部位進行熏洗治療,每曰1次,每次20-30分鐘。

2、中藥蒸氣

治療适用于病程長,皮損呈苔藓樣變者。用當歸、丹參、茯苓、白術、白鮮皮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煎劑熏蒸皮損,每日1次,每次10-20分鐘。

3、中藥塗搽

适用于皮疹表面幹燥者。選用黃連膏、青黛膏等中藥膏局部塗搽,每曰1-2次。

4、封包療法

适用于皮損肥厚者。對局部皮損塗擦中藥膏後,采用保鮮薄膜将皮損處封包40分鐘,每日1-2次。

曆史

古希臘人認為銀屑病是衆神的詛咒,并強迫銀屑病患者搖鈴,以防被傳染。名人中林彪、斯大林和曾國藩都患有此病。曾國藩患有嚴重的銀屑病,每晚要婢女為他搔癢方能入睡,終身未能痊愈。過去由于以主婦及餐飲業工作者較多,曾一度認為是他們用來洗手的清潔劑有關。由于當時社會認為銀屑病會傳染,為免客人錯誤進食含有皮屑的食物而被傳染,這些員工都會被餐廳解雇。現時普遍認為是因為生活壓力過大,以緻病者的内分泌失調,從而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所以,醫生有時會為病者處方維生素B,以幫助纾緩壓力;亦有醫生認為病者應該多做有氧運動,使身體的自然調節機制透過運動而自我調整。在香港,有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有局部的銀屑病,主要集中在手掌、手臂、雙腿或肩膀。在美國,最近有藥廠發明了一種針劑,可以對嚴重患者的病程控制,使他們的皮膚回複光滑。這種針劑在2006年亦被引入到加拿大進行臨床測試。不過,這種針劑不能根治銀屑病,一旦停止注射,問題會立即重現。

發病率

據調查,銀屑病的發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黃種人發病率為0.1%~0.3%,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白種人明顯高于黃種人,黑種人次之。截至2007年,我國銀屑病患者已經達到458萬人。美國近年來的調查,其發病率為2.6%,患者多達600-700萬人,遠遠高于中國。因該病頑固難治,仍被列為當今世界皮膚科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之一。在近年來召開的全國銀屑病防治協作會議上,專家一緻認為“中醫與西醫結合是防治銀屑病的方向。西醫抗癌藥和激素類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應盡量避免使用”。

對于銀屑病,我們必須了解以下幾點:

1.本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療方法;

2.本病不傳染,即使是重症患者;

3.治療同時須解除患者思想顧慮,避免可能的誘因,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激發性療法,禁搔抓及熱水洗燙;

4.對銀屑病适當的治療可獲近期臨床治愈,但多數患者可能複發;

5.一般無内髒損害,預後良好;

6.由于需要禁食某些食物,患者需調整增加其他食物,防止營養不良。

7.牛皮癬病變雖顔色發紅、皮膚增厚、病程較長,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但是,牛皮癬的這種炎症并不是由傳染性緻病因子,如細菌、真菌或寄生蟲等直接引起的。現代醫學檢驗手段已達相當高水平,但至今仍未能證明牛皮癬有傳染性緻病因子。臨床實踐中觀察牛皮癬也不存在傳染的問題,種種迹象都表明,牛皮癬是不傳染的。

病名由來

“牛皮癬”這一病名,是銀屑病的俗稱,曆史悠久,是我國中醫上一種很古老的說法。稱其為“牛皮”,可有兩種理解:一是本病反複發作而且難以根治,其“韌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複發作以及種種治療後,變得肥厚、暗紅,互相融合成斑塊,表面呈皮革狀,而鱗屑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膚。

由于銀屑病的皮損上複蓋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征性,故西醫将其稱為銀屑病,英文名稱是“psoriasis”。在1956年全國皮膚病會議上,專家們一緻通過:以“銀屑病”取代“牛皮癬”作為本病的正式學術術語。中醫文獻則統一使用“白疕”的病名,因為其中的“白”字能反映本病白色脫屑的特點;“疕”字則形如匕首刺入皮膚而成病。

人民日報等報道《中國銀屑病治療報告》闡明了“銀屑病”、“牛皮癬”曆史:張正天指出“psoriasis”一詞源自于是古希臘醫學家“Hippocrates”,也是西方醫學關于銀屑病(psoriasis)最早的記載;維也納“Joseph Jacob Plenck”曾提出“psoriasis”應該歸類為鱗屑性或鱗屑樣的皮膚病學中,但是他并沒有作進一步研究;英國人Robert willan(1757-1812)認識到psoriasis是一種獨立的病種,以“Willan's lepra”命名;張正天指出:19世紀Ferdinand Hebra深入研究後提出新的醫學術語“psoriasis”,在我國60年代時期被錯誤地翻譯成“牛皮癬”。

由于牛皮癬這一名稱在中國沿用很久,很多人已熟悉和習慣這一病名,故在一些報刊和雜志上仍然使用。

上一篇:狗瘟熱

下一篇:結膜吸吮線蟲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