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

燒傷

指熱力引起的組織損害
大面積燒傷為燒傷科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變化快、治療難度大、感染風險高,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護理路徑(CNP)是高效且标準的護理方法,實現了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期間的标準化流程護理,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可促進患者康複。[1]壓力面罩聯合面中部硬性支具的治療效果接近3D壓力面具,費用更便宜,是經濟或技術條件受限地區患者面部燒傷後瘢痕康複的合适選擇。[2]燒傷患者照顧者總體處于輕中度的負擔水平,醫護人員可通過提升燒傷患者照顧者的社會支持度以降低照顧者負擔水平,從而促進照顧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3]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burn
  • 别名:
  • 就診科室:燒傷科、整形外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和(或)黏膜
  • 常見病因:由高溫、電流、強輻射或者腐蝕性物質引起
  • 常見症狀:局部疼痛,皮膚紅腫、水疱、破損等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臨床表現及分類

1.Ⅰ度燒傷

又稱紅斑性燒傷,僅傷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發層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躍,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

2.淺Ⅱ度燒傷

傷及整個表皮和部分乳頭層。由于生發層部分受損,上皮的再生有賴于殘存的生發層及皮膚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無繼發感染,一般經1~2周左右愈合,亦不留瘢痕。

3.深Ⅱ度燒傷

燒傷深及真皮乳頭層以下,但仍殘留部分真皮及皮膚附件,愈合依賴于皮膚附件上皮,特别是毛囊突出部内的表皮祖細胞的增殖。如無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愈合,常留有瘢痕。臨床變異較多,淺的接近淺Ⅱ度,深的則臨界Ⅲ度。

4.Ⅲ度燒傷

又稱焦痂性燒傷。一般指全程皮膚的燒傷,表皮、真皮及皮膚附件全部毀損,創面修複依賴于手術植皮或皮瓣修複。

5.Ⅳ度燒傷

燒傷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髒器官,創面修複依賴于手術植皮或皮瓣修複,嚴重者需截肢。

6.淺度燒傷

創面在傷後21天内自行愈合的燒傷,包括Ⅰ度燒傷和淺Ⅱ度和部分較淺的深Ⅱ度燒傷。

7.深度燒傷

創面自行愈合需要21天以上的燒傷。包括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燒傷、Ⅲ度燒傷和Ⅳ度燒傷,通常需要手術治療。深Ⅱ度燒傷表皮發白或棕黃,去除壞死皮後,創面微濕或紅白相間,感覺遲鈍,可見粟粒大小的紅色小點,一般需3~4周愈合,Ⅲ度燒傷局部表現可為蒼白、黃褐色、焦黃,嚴重者呈焦灼狀或炭化,皮膚失去彈性,觸之硬入皮革,幹燥無滲液,感覺差,需要手術植皮治療,愈合後有瘢痕。

8.中度燒傷

成人燒傷面積在11%~30%之間(小兒5%~15%)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以下(小兒5%以下),并且無吸入性損傷或者嚴重并發症的燒傷。

9.重度燒傷

成人燒傷面積在31%~50%之間(小兒16%~25%之間)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20%之間(小兒10%以下),或成人燒傷面積不足31%(小兒不足16%),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全身情況嚴重或有休克;②複合傷(嚴重創傷、沖擊傷、放射傷、化學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損傷;④嬰兒頭面部燒傷超過5%。

燒傷急救

燒傷急救原則~迅速脫離緻傷源、立即冷療、就近急救和轉運。

1.熱力燒傷

包括火焰,蒸氣、高溫液體、金屬等,常用方法如下:①盡快脫去着火或沸液浸濕的衣服,特别是化纖衣服,以免着火或衣服上的熱液繼續作用,使創面加深。②用水将火澆滅,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溝内。③就地打滾壓滅火焰,禁止站立或奔跑呼叫,防止頭面部燒傷或吸入性損傷。④立即離開密閉和通風不良的現場,以免發生吸入性損傷和窒息。⑤用不易燃材料滅火。⑥冷療。

2.對于化學燒傷

燒傷嚴重程度酸堿的性質、濃度及接觸時間有關,因此無論何種酸堿燒傷,均因立即用大量清潔水沖洗至少30分鐘以上,一方面可沖淡和清除殘留的酸堿,另一方面作為冷療的一種方式,可減輕疼痛,注意開水用水量應足夠大,迅速将殘餘堿從創面沖淨,頭面部燒傷硬首先注意眼,尤其是角膜有無燒傷,并優先沖洗。

3.電燒傷

急救時,應立即立即切斷電源,不可在未切斷電源時去接觸患者,以免自身被電擊傷,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壓等處理,并及時轉送至就近醫院進一步處理。

燒傷處理

燒傷早期處理

燒傷早期處理包括院前急救(現場急救和轉運)和入院後的初期處理。一般情況下正确的早期處理,可以減輕燒傷程度,降低并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是燒傷患者後續治療的基礎,與燒傷患者治療轉歸有着密切的關系,燒傷前急救包括現場急救和轉運,現場急救是燒傷救治最早的一個環節,處理不當常導緻燒傷加重或贻誤搶救時機,給入院後的救治帶來諸多不便,燒傷作用範圍廣則燒傷面積大,持續時間長則燒傷程度深,現場急救的基本要求是迅速終止熱源緻傷和應急處理,針對不同燒傷原因,采取相應急救措施。①首先檢查可危及傷員生命的一些情況,如大出血、窒息、開放性氣胸、中毒等,應迅速進行處理與搶救,不論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将病人撤離現場待複蘇後進行後送,或轉送就近醫療單位進行處理。②脫離現場。③判斷傷情,估計面積和深度,判斷傷情,注意有無吸入性損傷、複合傷或中毒。④鎮靜止痛。⑤保持呼吸道通暢。⑥創面處理。⑦複合傷的處理。⑧補液治療。⑨應用抗生素。轉運原則上就地治療為主,就地治療必要性:危重燒傷病人休克發生率高,發生時間早,在轉送危重燒傷病人的問題上,燒傷專業者達成基本共識,強調就地治療,若無救治經驗,也需先抗休克後轉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