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間隔缺損

室間隔缺損

心髒疾病症狀
室間隔缺損指室間隔在胚胎時期發育不全,形成異常交通,在心室水平産生左向右分流,是最常見的心髒病。[1]室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髒病,約占先天性心髒病的20%。缺損小者,可無症狀。缺損大者,症狀出現早且明顯,以緻影響發育,有氣促、呼吸困難、多汗、喂養困難、乏力和反複肺部感染的症狀,嚴重時可發生心力衰竭,有明顯肺動脈高壓時可出現發绀。對于室間隔缺損不大者預後良好,其自然壽命甚至可達70歲以上,缺損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歲以前自行關閉。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别名:
  • 就診科室:内科、心血管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先天性心髒病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
  • 疾病名稱:室間隔缺損

病因

根據缺損的位置,可分為五種類型:

1.室上嵴上缺損

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和主、肺動脈瓣之下,少數病例合并主、肺動脈瓣關閉不全。

2.室上嵴下缺損

位于室間隔膜部,此型最多見,占60%~70%。

3.隔瓣後缺損

位于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後方,約占20%。

4.肌部缺損

位于心尖部,為肌小梁缺損,收縮期室間隔心肌收縮使缺損變小,所以左向右分流量小。

5.共同心室

室間隔膜部及肌部均未發育,或為多個缺損,較少見。

臨床表現

在心室水平産生左至右的分流,分流量多少取決于缺損大小。缺損大者,肺循環血流量明顯增多,回流入左心房室,使左心負荷增加,左心房室增大,長期肺循環血流量增多導緻肺動脈壓增加,右心室收縮期負荷也增加,右心室可增大,最終進入阻塞性肺動脈高壓期,可出現雙向或右至左分流。

室間隔缺損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尖搏動增強并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擴大,典型體征為胸骨左緣Ⅲ~Ⅳ肋間有4~5級粗糙收縮期雜音,向心前區傳導,伴收縮期細震顫。若分流量大時,心尖部可有功能性舒張期雜音,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及分裂。有嚴重的肺動脈高壓時,肺動脈瓣區有相對性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原間隔缺損的收縮期雜音可減弱或消失。

檢查

1.X線檢查

中度以上缺損心影輕度到中度擴大,左心緣向左向下延長,肺動脈圓錐隆出,主動脈結變小,肺門充血。重度阻塞性肺動脈高壓心影擴大反而不顯着,肺動脈粗大,遠端突變小,分支呈鼠尾狀,肺野外周紋理稀疏。

2.心髒檢查

心前區常有輕度隆起。胸骨左緣第3、4肋間能扪及收縮期震顫,并聽到Ⅲ~Ⅳ級全收縮期雜音;高位漏鬥部缺損則震顫和雜音位于第2肋間,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分流量大者,心尖部尚可聽到柔和的功能性舒張中期雜音。肺動脈高壓導緻分流量減少的病例,收縮期雜音逐步減輕,甚至消失,而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則明顯亢進、分裂,并可伴有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

3.心電圖檢查

缺損小示正常或電軸左偏。

治療

1.内科治療

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2.外科治療

直視下可行缺損修補術。缺損小、X線與心電圖正常者不需手術;若有或無肺動脈高壓,以左向右分流為主,手術以4~10歲效果最佳;若症狀出現早或有心力衰竭,也可在嬰幼兒期手術;顯著肺動脈高壓,有雙向或右向左分流為主者,不宜手術。

手術方法: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正中胸骨切口,建立體外循環。阻斷心髒循環後,切開右心室流出道前壁,雖可顯露各類型室間隔缺損,但對心肌有一定損傷,影響右心功能和損傷右束支。目前多采用經右心房切開途徑,這對膜部缺損顯露更佳。高位缺損,則以經肺動脈途徑為宜。對邊緣有纖維組織的較小缺損可直接縫合,缺損小于lcm者則用滌綸織片縫補。

預後

室間隔缺損為先天性疾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室間隔缺損不大者預後良好,其自然壽命甚至可達70歲以上;缺損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歲以前自行關閉。缺損大者1~2歲時即可發生心力衰竭,有肺動脈高壓者預後差。及時地進行手術治療一般可以達到和正常人無異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