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

高粱米

禾本科高梁屬

高粱脫殼後即為高梁米,俗稱蜀黍、蘆稷、茭草、茭子、蘆穄、蘆粟等,是我國傳統的五谷之一。[1]屬于禾本科高梁屬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類作物之一。有食用及藥用多種功效。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層後的顆粒狀成品糧。高粱又稱紅糧、蜀黍,古稱蜀秫。主要産區集中在東北地區、内蒙古東部以及西南地區丘陵山地。按其性質分,有粳性和糯性兩種,粒質分為硬質和軟質。籽粒色澤有黃色、紅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種。[2]

    拉丁學名:Sorghum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屬:高粱屬

    分布區域:分布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中文學名:高粱米

    中文别名:蜀黍、木稷、荻粱、烏禾、蘆檫

    分布:東北地區、内蒙古東部以及西南地區丘陵山地

形态特征

籽粒色澤有黃色、紅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種。高粱米的子粒呈橢圓形、倒卵形或圓形,大小不一,呈白、黃、紅、褐、黑等顔色,一般随種皮中單甯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淺變深。胚乳按結構分為粉質、角質、蠟質、爆粒等類形,按顔色又有白胚乳和黃胚乳之别。

栽培技術

地區高粱具有廣泛的适應性和較強的抗逆能力,無論平原肥地,還是幹旱丘陵、瘠薄山區,均可種植。山西地區是高梁主要産區之一。

高粱的種植可分為春作與秋作兩種。春作播種期約在農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時間不宜過早,因早期播種氣溫低,生長緩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則選在農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間播種,時間不宜太遲,以免生育中後期遇低溫,影響生育而延遲成熟期。其栽培過程大緻如下:

整地

先将堆肥撒施于耕地上,然後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塊,除去雜草,并耙平土面,按照行距50公分開挖4~6公分深的植溝。

播種量

每公頃約需15~20公斤種子,種子可向當地鄉鎮農會購買。

播種法

播種法分點播及條播兩種,一般以條播為主,把種子均勻播于植溝内然後複土厚約3公分。

施肥法

1.春作及秋作:堆肥于整地前撒施于田間,然後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鉀肥半量作基肥,于播種前施用,餘半量氮鉀肥于播種後30天施用。

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于主作收獲後10天施用,餘半量于主作收獲後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應離植株10~15公分,以免傷及植株。

田間管理

1.間苗補植:高粱播種後20~25天,苗高15公分時,實施第一次間苗,到苗

高25~30公分,實施第二次間苗,最後株距保持約10公分,如發現缺株時,可挖取間苗中要拔除的健壯苗來補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間,按照雜草發生情形,實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雜草除淨,以免影響發育。若使用除草劑時,應在播種複土後萌芽前噴施。

2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後,随即施追肥于植株旁,并将土壅培于植株莖部,以防止倒伏,促進發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乳熟期(播種後75天左右)如遇幹旱,影響産量很大,應加以适量灌溉。在多雨季節,應随時排除積水,以免發生病蟲害及延長成熟期。

宿根栽培

1.切莖:春作收獲時,即時于離地面1~2公分處将莖切斷,切莖的時期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及肥料種類施肥時期如前述進行。

3.疏芽:切莖後每株萌芽數可達2~5株,但每株以留健芽二枝為原則,其餘的芽應早日摘除,以免吸收養分。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獲調制等作業均與高粱的一般栽培法相同。

化學除草

高粱田的化學除草具有除草及時、效果好、勞動強度輕、工效高、成本低等優點。推廣和應用化學除草,可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粱田的化學除草主要在播種至出苗前,和出苗後5~8葉兩個時期進行。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旱。宜選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

地理分布

分布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分布于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高粱起源于非洲,公元前2000年已傳到埃及、印度、後入中國栽培。主産國有美國、阿根廷、墨西哥、蘇丹、尼日利亞、印度和中國。

分類

高粱的種類甚多,按高粱穗的外觀色澤,可以分為白高粱、紅高粱、黃高粱等,按品種和性質可分為粘高粱和粳高粱。

主要成分

高梁的果實稱為高粱米,一般含澱粉60%一70%。每100克高梁米中含蛋白質8.4克,脂肪2.7克,碳水化合物75.6克,鈣7毫克,粗纖維0.3克,灰分0.4克,鈣17毫克,磷188毫克、鐵4.1毫克,硫胺素0.14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0.6毫克,維生素B10.26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每百克高粱米的發熱量為1525.7千焦耳。

高梁中含的脂肪及鐵較大米多高粱籽粒含有的丹甯,絕大部分存在于種皮和果皮中。丹甯有澀味,妨礙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引起便秘。為了消除丹甯對人體的不良影響,碾制高粱米時,應盡量将皮層去淨。食用時,可通過水浸泡及煮沸,以改善口味和減輕對人體的影響。主要營養成分,按占幹物質計,粗蛋白質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纖維1%,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族。其中,蛋白質以醇溶性蛋白質為多,色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較少,是一種不完全的蛋白質,人體不易吸收。如将其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則可提高營養價值。

價值

藥用價值

别名木稷、藋粱(《廣雅》),蘆穄(《食物本草》),蜀秫、蘆粟、獲粱

(《綱目》),番黍(《瓯治遺事》)。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ghumvulgarePers.

來源禾本科高粱SorghumvulgarePers,,以種子入藥。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

性味《綱目》:"甘澀,溫,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化學成分幼芽、果實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産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備注高粱佛焰苞能清熱止血,治一切失血之病。高粱根能利小便,以及膝痛,腳跟痛。

功能主治1.《綱目》:"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功同。"2.《四川中藥志》:"益中,利氣,止洩,去客風頑痹。治霍亂,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1~2兩。

附方治小兒消化不良:紅高粱一兩,大棗十個。大棗去核炒焦,高粱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服二錢;3~5歲小孩每服三錢,每日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取碾高粱的第2遍糠,除淨硬殼等雜質,置鍋中加熱翻炒,至呈黃褐色,有香味時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0.5~1錢口服。治療104例,其中100例多在服藥6次以内治愈,4例無效。

藥用植物栽培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旱。宜選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4-5月播種,按行距50cm開溝,點播,間距約20cm,播後蓋土。

田間管理,出苗後,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除草,将過密的苗間掉。追肥1-2次,肥料以氮肥和廄肥。

食用價值

高粱味甘、性溫、澀,入脾、胃經;

具有和胃、消積、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的功效;

主治脾虛濕困、消化不良及濕熱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可以治神疲無力,胃疼泛酸等。

高粱米外用有燥濕斂瘡作用,可以治杖瘡,鵝口瘡等。

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米粥

材料高粱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

煮高粱米為粥(高粱米需煮爛),加入冰糖再煮,糖化後溫服。

功效健脾益胃,生津止渴。

米糕

材料高粱米(600克),紅豆沙(300克),白砂糖(150克)

制作

将高粱米洗淨,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籠内蒸熟,備用。

取2隻瓷盤,取一半高粱米放入盤内鋪平,用手壓成二三厘米厚的片,剩下的高粱米放入另一盤内壓好。

将壓好的高粱米扣在案闆上,用刀抹平,再鋪上厚薄均勻的豆沙餡,然後将另一半高粱米扣在豆沙餡上,再用刀抹平,食用時用刀切成菱形塊,放入盤内,撒上糖,即可食用。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高粱米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60 千卡

蛋白質

10.4 g

脂肪

3.1 g

碳水化合物

74.7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4.3 g

6 mg

129 mg

329 mg

281 mg

22 mg

1.22 mg

6.3 mg

0.53 mg

1.64 mg

2.8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29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 mg

煙酸(煙酰胺)

1.6 mg

維生素E

1.88 mg

參考資料

1.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騰訊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