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皂莢

絨毛皂莢

豆科皂莢屬植物

絨毛皂莢,又名毛果皂莢,是我國獨有的世界稀有樹種。中國湖南衡山特産。

湖南師範學院和湖南林校栽培數株,系自南嶽廣濟寺絨毛皂莢一母株采得種子繁殖。

據調查該種在湖南南嶽山原有老樹5株,現僅存2株,鑒于上述情況本種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中文名:絨毛皂莢

    界:植物界

    科:豆科

    屬:皂莢屬

    種:絨毛皂莢

物種形态特征

落葉喬木,高15-20米,具粗壯、分枝的棘刺;1年生枝黃褐色,散生黃白色皮孔。

偶數羽狀複葉,常數葉簇生于短枝上;小葉l0--16(一18),下部的較小,卵形、長圓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一6.5厘米,寬1一2.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不等,邊緣有圓齒,兩面被疏柔毛,下面沿中脈與側脈密被長柔毛。

2

花兩性、單性或雜性,排成總狀花序,生于短枝上,花序軸密被黃褐色柔毛;萼片4,卵狀披針形,花瓣4,寬卵形,基部連合,萼片和花瓣外面均密被金黃色絨毛;。

蕊8一10;子房密被銀白色絨毛。莢果長條形,不規則的扭曲,長15-40厘米,寬2.5一4厘米,密被金黃色絨毛;果瓣革質;種子多數,扁平,橢圓形,長約8一10毫米,種皮棕色,有光澤。

珍稀樹種漫談

絨毛皂莢于1957年首次在湖南省的南嶽衡山主峰祝融峰東北向半山腰的坡地上發現,在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且與以殼鬥科植物甜槠樹混生,其中一株的樹齡約80年,高12米,胸徑26厘米。

另一株的樹齡約260年,高8米,胸徑60厘米,已斷梢,空心腐朽。由于它的天然更新能力弱,種原稀少,已處于瀕危滅絕的邊緣。

湖南省南嶽樹木園的科研人員,采種育苗,攻破繁殖的技術難關,已成功地獲得一批新的植株,累計近萬株。毛果皂莢的木材堅硬,不易警備區翹裂,可供建築、家具等用。

既速生又美觀,是園林綠化好樹種。我們必須及時拯救這一稀有樹種,努力推廣繁殖。

物種現狀

絨毛皂莢,屬于瀕危種。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繁殖種子成苗率較低,宜加強保護,研究繁殖方法。

物種生長特性

特産湖南衡山。生于海拔950米的山地,路邊疏林中。湖南師範學院和湖南林校栽培數株,系自南嶽廣濟寺絨毛皂莢一母株采得種子繁殖。模式标本采自湖南南嶽。1

分布于山谷東南坡及溪邊。分布區的氣候冬季較冷,夏季較涼,雨量多,霧期長,濕度大;年平均溫13.2℃,1月平均溫-7.4℃,7月平均溫31.4℃,無霜期227天,年降雨量2112毫米,相對濕度86%。

土壤為山地黃棕壤,pH值4.5--6。為陽性樹種,根系發達,生于林緣及溪邊較為空曠的地方。

5--6月開花,10--11月果熟。莢果成熟後不開裂,種子發芽率很低,天然更新不良。

相關類群

滇皂莢

與原變種不同點在于雌花長7-8(9)毫米,莢果長30-54毫米,寬4.5-7厘米。産雲南、貴州。生于山坡林中或路邊村旁,海拔1200-2500米。偶有栽培。2

保護價值

絨毛皂莢為極稀少的樹種,該種和肥皂莢屬Cymnocladus是雲實亞科兩個較原始的屬,受到許多學者重視。

保護本種有科學意義。木材緻密,為重要用材樹種。莢果富含胰皂素,可作絲綢及優美家具的洗滌劑。

樹冠優美,莢果密被金黃色絨毛,懸垂枝頭,微風吹動,金光閃閃,甚為美觀,宜作為庭園觀賞樹種。

物種保護措施

湖南衡山南嶽林場現已指定專人保護,南嶽林木園已開展人工繁殖和造林等方面的研究。長沙有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采種後,将種子放在濕度适當的沙内貯藏,至第2年3月上旬條播。先将種子放入0.15%的福爾馬林溶液内消毒,約15分鐘,置于盛器内密閉2小時,或用5%石灰水浸30分鐘後沖洗。

苗床土拌用生石灰消毒,pH值宜保持在5.5左右。15天後幼苗開始出土,30天後齊苗。1年生苗高達117厘米,平均為60--70厘米。

冬季用1米以上的苗木出圃定植。亦可采用該屬近緣種皂莢的1--2年生苗作砧木,于3月底用劈接法嫁接,成活率60--89%。

參考資料

1.絨毛皂莢·植物智

2.滇皂莢·植物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