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的戰役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争奪漢中的戰争。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争持續近兩年之久。交戰雙方主帥分别為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将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将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此戰劉備占據漢中,領土得到擴張,進而稱王。
  • 名稱:漢中之戰
  • 地點:漢中
  • 結果:結 果劉備軍獲勝
  • 傷亡情況:劉備軍陣亡吳蘭、雷銅、任夔
  • 主要指揮官:劉備,張飛,趙雲;曹操,夏侯淵,曹洪

戰役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與孫權結成聯盟于赤壁之戰大破曹操之後,收複荊州各郡。劉備以荊州為根據,進而攻占益州。n

與此同時,曹操擊敗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聯軍,進而攻占張魯占據的漢中地界。漢中與蜀中相接,曹操進軍漢中給剛剛易主的蜀中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傳蜀中一日數十驚。

司馬懿勸谏曹操可趁機攻占蜀中,但曹操後方卻發生叛亂。曹操留夏侯淵、郭淮、徐晃、張郃等鎮守漢中,并讓張郃進犯巴西。n

建安二十年(215年)鎮守荊州的關羽與孫權發生矛盾,孫權派人襲取荊州,劉備率軍支援關羽。而此時張郃深入巴西,已經攻打到宕渠一帶。劉備忙與孫權講和,湘水劃界後,率領張飛于瓦口關大破張郃。

張郃退走後,劉備在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下,率領大軍攻打漢中。

戰役過程

劉備軍失利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擋。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張飛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斷曹洪後方的樣子,但被曹休識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議下,趁蜀軍兵力尚未集結之時襲擊吳蘭,雷銅、吳蘭等戰死,馬超、張飛于是退走。

劉備又派遣将領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打算斷絕漢中與許都的聯系,但被徐晃擊敗,死傷甚多。

七月,劉備親自率軍停留在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相拒。曹操在許都治兵,準備救援漢中。九月,曹操率軍抵達長安。

曹操軍失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沔水,于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定軍山。n

劉備派軍趁夜火燒夏侯淵軍隊的外圍鹿角。夏侯淵派張郃守東圍鹿角,自己率兵守南圍鹿角。劉備調一萬多兵馬分為十部,猛攻張郃,張郃親身搏戰,劉備一時難以攻克。夏侯淵分兵去救援張郃。劉備派黃忠攻打南圍鹿角。此時的南圍鹿角,夏侯淵正在率領400曹軍精兵修複鹿角,黃忠乘着地勢高,鼓噪大喊,一戰就将夏侯淵斬殺在南圍鹿角。黃忠又趁機攻向十五裡之外的夏侯淵軍營,夏侯淵軍隊因為喪失了主帥而迅速潰敗。益州刺史趙颙等,也被黃忠軍斬殺。n

夏侯淵戰死後,漢中曹軍惶恐不安,郭淮、杜襲等推舉張郃暫時統領漢中諸軍,以安衆心。張郃率軍駐守陽平關。

對峙

劉備軍在攻克夏侯淵後,打算渡漢水來攻郭淮,郭淮部下見己方兵力過少,難以匹敵,建議郭淮可依漢水結陣。但郭淮卻認為這是示弱,應該遠離漢水結陣,趁劉備軍半渡時襲擊。但劉備見到郭淮的結陣方式,沒有渡水。n

三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進駐陽平關。n

劉備躊躇滿志,說即使曹操親自前來,也不能改變什麼,自己一定會擁有漢中。劉備在山上紮營,占據險要,固守不戰,與曹操對持。

打破僵局

曹操來争漢中,将數千萬囊糧草搬運到北山囤積。

劉備派人到成都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楊洪以漢中是益州咽喉,家門之禍、存亡之機,勸谏諸葛亮在這種時候應該“男子當戰,女子當運”。

時黃忠在趙雲營内。黃忠見曹操運送了這麼多的糧草,于是建議趙雲可以去劫取。但曹操的囤糧重地,應該是有重兵把守,為謹慎起見,趙雲與黃忠約定期限,然後再讓黃忠領兵去劫糧。黃忠逾期未歸,趙雲率領輕騎前往接應,正與曹軍相遇,曹軍緊追不舍,直到趙雲營前,趙雲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雲設有伏兵,引軍退走,趙雲趁機反擊,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死傷極多。

後來,劉備開始主動出擊,派劉封于陽平關前叫陣,曹操大罵劉備常派義子出戰,稱自己可用黃須兒曹彰來與劉封一戰。曹操于是派人去召曹彰來援漢中。

五月,曹彰日夜兼程,趕至長安。但曹操已經撤出漢中。n

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而結束。秋七月,劉備稱漢中王。

戰役結果

漢中争奪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持續了将近兩年之久。劉備方陣亡吳蘭、雷銅、任夔等,曹操方陣亡夏侯淵、趙颙等,所以從陣亡将領來看,曹操的損失較大。但劉備方前線兵力不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可見戰争過程中,劉備方的局勢也不是很樂觀。

曹操方将領王平投降劉備。

曹操撤退時,在漢中可控制的範圍内将百姓遷走。n

劉備占領漢中全境後,派遣劉封、孟達乘勝攻取了東三郡(魏興、上庸、新城)。

曆史評價

漢中之戰,曹劉雙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戰力,劉備方參戰将領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曹操方參戰将領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将,可謂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争。然而這場持續了将近兩年之久的戰争,史書上卻交待非常少,曆代也少有對這場戰争的戰術評價。

諸葛亮曾說:“及至孟德,以其谲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于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衆,遂喪漢中之地。” 司馬懿也曾說:“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

而曹操從建安二十三年七月開始治兵,到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抵達漢中,準備時間長達半年有餘,但在漢中與劉備僵持了僅僅兩個月就撤出漢中,漢中之戰中發生的漢水之戰被認為是曹操速敗的原因,後世史家治史時對漢中之戰的記載多為曹操被趙雲所擊敗。如,南宋朱熹撰《資治通鑒綱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将趙雲擊其軍,敗之;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元趙居信撰《蜀漢本末》:三月,操出斜谷。将軍趙雲擊其軍,敗之。夏五月,操引還,昭烈遂取漢中;明章如愚撰《群書考索》:趙雲将數千騎大破魏兵,備遂有漢中。

兵力戰損

曹劉争奪漢中所投入的兵力難以考證。劉備在攻打張郃營時,投入了精兵一萬多,   但在整個漢中之戰中劉備投入的總兵力卻沒有記載;曹操方面,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陳琳發布《檄吳将校部曲文》宣稱夏侯淵鎮守漢中有五萬精兵,以及一些少數民族軍隊,   《諸葛亮集》裡說曹操親自來争漢中帶了有幾十萬兵力。   雙方的兵力損失更是沒有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