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戰役

羅斯托夫戰役

二戰蘇德戰争中的一場戰役
羅斯托夫戰役,1941年11月17日—1941年12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争中,蘇軍南方面軍為粉碎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而實施的進攻戰役。蘇軍以良好的火力配系抗擊德軍坦克集團的突擊,并适時發起反攻,以巧妙的迂回粉碎德軍突向高加索的企圖,穩定了南翼戰場,取得開戰以來首次勝利。
  • 名稱:羅斯托夫戰役
  • 地點:頓巴斯西南部
  • 參戰方:
  • 結果:巧妙的迂回粉碎德軍突向高加索的企圖,穩定了南翼戰場,取得開戰以來首次勝利。
  • 參戰方兵力:
  • 傷亡情況:
  • 主要指揮官:
  • 時間:1941年11月17日—12月2日
  • 相關人物:司令倫德斯泰特元帥

戰争概述

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斯泰特元帥)占領頓巴斯西南部後,企圖以一部兵力圍殲蘇軍羅斯托夫集團,打開通向高加索的門戶。蘇聯南方方面軍(司令切列維琴科上将)和獨立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編入南方方面軍)奉命加強羅斯托夫地或的防禦,适時轉入反攻。

11月5日晨,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向羅斯托夫以北和東北方向實施深遠迂回,企圖圍殲蘇聯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第17集團軍一部和意大利遠征軍向伏羅希洛夫格革實施輔助進攻,以鉗制蘇聯南方方面軍的其餘兵力。同日,蘇聯第9集團軍右翼兵團在季亞科沃地域依托反坦克支撐點擊退德軍坦克的進攻。6-7日,該集團軍在方面軍航空兵支援下,向德軍實施反突擊。8日,德軍因進攻受挫轉而南下,于16日進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喬夫一線。17日,蘇聯南方方面軍在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側後轉入反攻:第37集團軍向大克列平斯卡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第18和第9集團軍分别向德米特裡耶夫卡、季亞科沃和博爾德列夫卡實施輔助突擊;第12集團軍頑強防禦,制止德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方向推進;獨立第56集團軍固守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地域,以積極行動鉗制當面德軍,待機向西北方向突擊。同日,德國第3裝甲軍向羅斯托夫發起進攻,于21日占領該市。蘇聯獨立第56集團軍撤至頓河左岸和羅斯托夫以東。

26日,蘇聯南方方面軍突擊集團進抵圖茲洛夫河地區,威脅攻占羅斯托夫的德軍側後。27日,蘇軍從西北和南面突向羅斯托夫,迫使德軍撤離。29日,蘇軍收複該市。12月2日,蘇軍乘勝追擊德軍至米烏斯河一線,後被德軍所阻,戰役至此結束。

戰争背景

經過1941年10月的艱苦防禦交戰,兄丁·切列維琴科上将指揮的南方面軍(第12、第18、第9集團軍)于11月4日日終前以其中央和左翼退至傑巴利采沃、大克列平斯卡亞以西、霍普雷一線。蘇軍統帥部察明敵人為突向高加索準備向羅斯托夫方向突擊,便采取緊急措施來加強防禦,同時準備在羅斯托夫附近進行反攻。獨立第56集團軍負責直接防守羅斯托夫。反攻開始前,方面軍的主要任務,是掩護突擊集團的集中和阻止敵人奪取羅斯托夫。在組織防禦時,特别重視準備抗擊敵人重兵坦克集團的突擊。在可能遭敵主要突擊的第9集團軍(司令為M.哈裡東諾夫少将)右翼組織了在炮兵方面最強固的防禦。此外,在步兵第136師防禦地帶(季亞科沃地域)建立了經過周密考慮的防坦克支撐點和防坦克地域配系,這些支撐點和地域在步兵戰鬥隊形内向縱深作梯次配置。對全體人員進行了大量黨政工作,目的是保障防禦中堅忍不拔的精神。向戰土們講解了打坦克的方法、坦克要害部位和抗擊坦克沖擊時的行動方式。

雙方兵力及将領

至1941年11月月中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龍德施泰特元帥)以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将)奪取了頓巴斯大部,并前出至羅斯托夫接近地。這就造成了德軍突向北高加索的威脅。在羅斯托夫方向與德軍對峙的是切列維琴科上将指揮的南方面軍,轄第12(司令為科羅捷耶夫少将)、第18(司令為卡姆科夫少将)、第9(司令為哈裡東諾夫少将)、第37集團軍(由方面軍後方的組建地域開進,司令員為洛帕京少将)和獨立第56集團軍(司令為列梅佐夫中将)。為打破德軍計劃,蘇軍統帥部決定在羅斯托夫附近粉碎其突擊集團。

戰役企圖

戰役企圖是以方面軍右翼(第12集團軍)的頑強防禦,制止德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方向推進,以基本兵力向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第37集團軍向大克列平斯卡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第18集團軍向德米特裡耶夫卡、季亞科沃,第9集團軍向博爾德列夫卡,分别實施輔助突擊。騎兵第35、第56師應保障主要突擊集團從西面的進攻。獨立第56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固守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地域,如南方面軍進攻順利,則向西北方向實施突擊。

戰争過程

戰役開始前,蘇軍人數與德軍相等,炮兵幾乎多2倍(在主要突擊方向),航空兵多50%。但德軍的坦克比蘇軍多1倍。戰役由西南戰區司令蘇聯元帥鐵木辛哥負責總指揮。5日晨,法西斯德軍發起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G.龍德施泰特元帥)首腦力圖避免在羅斯托夫接近地進行持久戰鬥,打算以坦克第1集團軍的深遠包圍機動,從北和東北經季亞科沃、沙赫特、新切爾卡斯克迂回羅斯托夫,并合圍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德軍第17集團軍一部和意大利遠征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實施進攻,以牽制南方面軍其餘兵力和保障坦克第1集團軍戰果。主要鬥争在第9集團軍右翼展開,敵人在此實施主要突擊。

在這裡,德軍4個師,其中包括2個坦克師進攻蘇軍2個步兵師。第9集團軍右翼各兵團依托季亞科沃地域内的防坦克支撐點,順利擊退了敵人的坦克沖擊。進攻第一日,僅在步兵第186師地帶内就擊毀坦克29輛。11月6—7日,第9集團軍部隊實施了強大反沖擊。方面軍航空兵給了防禦軍隊以巨大支援,對德軍坦克集團實施突擊,并從空中掩護地面軍隊。至11月11日前,德軍楔入第9集團軍防禦30公裡。但由于損失重大,“南方”集團軍群首腦被迫放棄其最初企圖。坦克第1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改變突擊方向,從北實施進攻,以攻占羅斯托夫。至11月16日日終前,該集團軍突擊集團向南推進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喬夫一線。11月17日,南方面軍轉入反攻,開始了羅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在此役過程中也決定了羅斯托夫争奪戰的結局。

11月17日,蘇軍開始進攻。同日,德軍變更兵力部署後,也再度向羅斯托夫方向發起進攻。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從北面向羅斯托夫實施了突擊。起初,南方面軍的進攻發展緩慢。由于天氣不宜飛行,方面軍航空兵在戰役頭3天未能對陸軍部隊進行必要的支援。第37集團軍進展最大,4晝夜推進30—35公裡。與此同時,德軍利用坦克優勢突向羅斯托夫,并于11月21日奪占該市。

獨立第56集團軍被迫退至頓河對岸和羅斯托夫以東。然而南方面軍突擊集團繼續前進,于26日進抵圖茲洛夫河地區,對奪取了羅斯托夫的敵軍翼側和後方造成現實威脅。坦克第1集團軍被迫停止進攻,将其一部兵力從羅斯托夫北調,以便在圖茲洛夫河右岸組織對第37、第9集團軍的防禦。

11月27日,南方面軍突擊集團和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編入南方面軍),從西北和南向羅斯托夫轉入進攻。德軍在被合圍的威脅下,開始将其軍隊撤出羅斯托夫。11月29日,第56、第9集團軍部隊在羅斯托夫民兵和遊擊隊配合下,肅清了市内德軍。蘇軍追擊被擊潰的敵人各師時,于12月2日前出至米烏斯河,在此被德軍預有準備的防禦所阻止。第12集團軍在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該集團軍以頑強的防禦遲滞了德軍進攻,使其未能突向南方面軍進攻軍隊的翼側和後方。

戰争結果

在羅斯托夫戰役中,蘇軍共斃傷德軍2萬餘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275輛、火炮470門,迫使德軍西撤60-80公裡。

羅斯托夫防禦戰役結果,敵人在羅斯托夫附近合圍南方面軍和突向高加索的計劃被打破。在第9集團軍地帶巧妙組織對坦克的防禦,蘇軍的堅定性和英雄主義精神,對取得戰役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戰役經驗表明,組織良好的火力配系,首先是炮兵火力配系,以及保持軍隊在防禦中的堅定性,能夠順利抗擊敵人重兵坦克集團的突擊。

戰争點評

此戰,是蘇軍在衛國戰争中第一個大規模進攻戰役,具有重大軍事政治意義。此役結果,南方面軍制止了德軍突向高加索,穩定了蘇德戰場南翼,為蘇軍1941年反攻奠定了基礎。南方面軍牽制了“南方”集團軍群兵力,使德軍不能抽調該集團軍群加強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進攻的“中央”集團軍群。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被從羅斯托夫向西擊退60—80公裡。羅斯托夫進攻戰役的特點是,此役是作為艱苦防禦戰鬥過程中的反攻來準備的,是在蘇軍有生力量不占優勢和坦克極端缺乏的情況下實施的。蘇軍統帥部在戰役中巧妙地采取了迂回敵人重兵集團的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