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

脊柱疾病
椎間盤膨出,醫學名詞,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因為椎間盤各組成部分(髓核、纖維環、軟骨闆),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後(側)方或椎管内,從而導緻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壓迫,産生頸、肩、腰腿痛,麻木等一系列臨床症狀。[1]按發病部位分為頸椎間盤突出症、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多有下腰痛伴腿痛,甚至有間歇性跛行,可有坐骨神經支配區的運動與感覺障礙。
  • 中文名:椎間盤膨出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prolarseof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ofintervert
  • 季節分布:四季
  • 傳播途徑:無
  • 臨床表現:下腰痛伴腿痛
  • 疫苗預防:否
  • 就診科室:外科
  • 發病部位:頸椎間盤,胸椎間盤,腰椎間盤

病因病理

當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體積縮小,不能充盈纖維環,失去彈性的纖維環承受的壓力增加,高度下降,纖維環周邊膨出,椎間盤直徑增大,邊緣超過椎體的邊緣形成椎間盤膨出,而髓核位置大緻正常。以腰椎為多見。1.腹壓增高:如劇烈咳嗽、便秘時用力排便等。2.腰姿不當:當腰部處于屈曲位時,如突然加以旋轉則易誘發髓核突出3.突然負重: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4.腰部外傷:急性外傷時可波及纖維環、軟骨闆等結構,而促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5.職業因素:如汽車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颠簸狀态,易誘發椎間盤突出。

分類

按發病部位可分為頸椎間盤突出症,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1.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間盤突出症指頸部椎間盤因急性或反複輕微損傷使其纖維環破損、髓核膨出壓迫頸神經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狀者。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脫出,均表示頸椎病的不同階段。但是在臨床上常可遇到突發性頸椎間盤突(脫)出症,大多數是以癱瘓為首發症狀。2.胸椎間盤突出症胸椎間盤突出症多見于40~50歲成年人,年齡大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但無明顯種族差異,常見的發病部位為T8—L1,以T11—T12、T12—L1最多見。由于其臨床表現多變,其診斷也較困難。近年來由于一些先進診斷方法的應用,如CT、MRI,尤其是MRI,使得本病能早期診斷。

3.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後方或椎管内,導緻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産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

 一般症狀不明顯,嚴重多有下腰痛伴腿痛,甚至有間歇性跛行,可有坐骨神經支配區的運動與感覺障礙。 1.頸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表現主要視受壓迫的組織而定。根據影像學上突出位置的不同,本病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中央型、側方型及旁中央型。(1)中央型以頸髓受壓為主要表現。以前認為此型突出較少見,随着診斷技術的發展,特别是MRI技術問世之後,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症已不再少見。因脊髓受壓,可出現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癱瘓以及大小便異常;與此同時,四肢腱反射呈現亢進。病理反射征可顯示陽性,并按突出平面不同而出現感覺減退或消失。

(2)側方型以根性痛為主。主要症狀為頸痛、活動受限,猶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枕部;一側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在發作間歇期,患者可以毫無症狀。查體時發現頭頸部常處于僵直位,活動受限。下頸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壓痛。如頭向後并側向患側,頭頂加壓即可引起頸肩痛,并向手部放射。牽拉患側上肢可引起疼痛。感覺障礙因椎間盤突出平面不同而表現各異。(3)旁中央型除有側方型症狀和體征外,尚有不同程度單側脊髓受壓症狀,即Brown-Sequard綜合征。常因發生劇烈的根性疼痛而掩蓋了脊髓壓迫症。

2.胸椎間盤突出症

胸椎間盤突出的表現變化多樣,沒有一項特異的表現可用于診斷,其症狀和體征由間盤突出的情況決定,包括間盤突出的節段、大小、方向、壓迫的時間,血管受損程度和椎管的大小。在有症狀的病人,病變常是進行性發展的。

患者常是先出現胸背痛,随後是感覺障礙,無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礙。脊柱可有輕度側彎及椎節局限性疼痛、壓痛及叩痛。

3.腰椎間盤突出症

(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于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窦椎神經而産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産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3)馬尾神經症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遊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影像學表現1.CT表現:①輕度膨出時表現為椎間盤後緣正常腎形凹陷消失,圓隆飽滿。②重度時彌漫膨出的間盤邊緣明顯向四周均勻一緻增寬,超出上下椎體邊緣,但椎間盤仍然對稱,沒有局部突出,外形保持橢圓形,可伴真空變性。嚴重時可造成硬膜囊受壓狹窄,馬尾神經受壓。2.MR表現:髓核于T2加權信号減低,橫斷面示椎間盤均勻超出椎體邊緣,并壓迫蛛網膜下腔前緣淺弧形變形,較光滑,兩側較對稱,對脊髓前緣一般無壓迫。 

診斷

對典型病例的診斷,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一般多無困難,尤其是在CT與磁共振技術已廣泛應用。1.氣滞血瘀:患者一般可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腰部不能活動,疼痛難忍,脊柱側彎。腰4.5或腰5骶1一側有明顯壓痛點,并向下肢放射,咳嗽加重;後期可見下肢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直腿擡高試驗陽性。舌質紫暗,脈澀弦數。此為受傷後,氣血瘀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2.風寒濕:無明顯外傷史,病因不明顯,逐漸感到腰部伴下肢重着疼痛,轉側不利。漸漸加重,脊柱側彎,亦有椎旁壓痛及放射痛。遇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苔白膩脈沉緩。此屬風寒濕之邪所緻。

3.腎虛:患者素體禀賦不足,或長期患有慢性病,以緻腎髒精血虧損,無以滋養經脈,出現腰腿疼痛,酸重無力,纏綿數年,時輕時重。屬腎陽虛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浮白,尿後餘瀝甚則不禁,氣喘;屬腎陰虛者,多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面部潮紅,口幹咽燥,五心煩熱等。

檢查

頸椎間盤突出症

(1)X線檢查常規拍攝頸椎正位、側位及動力位X線平片。頸椎生理前凸減小或消失;受累椎間隙變窄,可有退行性改變。在年輕病例或急性外傷性突出者,其椎間隙可無異常發現,但在頸椎動力性側位片上可見受累節段不穩,并出現較為明顯的梯形變(假性半脫位)。(2)CT檢查CT檢查對本病的診斷有一定幫助。近年來,不少學者主張采用脊髓造影+CT檢查(CTM)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症,認為CTM對診斷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的價值明顯大于MRI檢查;但也有人認為,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影像技術,将更有利于患者。

(3)MRI檢查MRI檢查對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其準确率明顯高于CT檢查和脊髓造影。在MRI片上可直接觀察到椎間盤向後突入椎管内,椎間盤突出成分與殘餘髓核的信号強度基本一緻。在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者,可見突出椎間盤明顯壓迫頸髓,使之局部變扁或出現凹陷,受壓部位的頸髓信号異常。在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者,可見突出的椎間盤使頸髓側方受壓變形,信号強度改變,神經根部消失或向後移位。

胸椎間盤突出症

(1)影像學檢查①X線檢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可顯示間盤退變性改變:椎體邊緣的唇樣增生、硬化、椎間隙變窄、間盤鈣化,小關節突增生、硬化是常見表現,最重要的是間盤鈣化,尤其是突入椎管内的鈣化。②脊髓造影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确的優良診斷方法。③CT檢查CT可顯示突出的間盤,脊髓造影後CT則同時能顯示脊髓受壓的情況。④MRI檢查疑及本病者均應及早行MRI檢查。MRI檢查是本病早期診斷最為有效的措施。(2)其他檢查包括肌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等,對診斷胸椎間盤突出症也可有一定幫助。

腰椎間盤突出症

(1)腰椎X線平片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應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但X線片上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是一種間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鑒别診斷意義。(2)CT檢查可較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同時可顯示椎闆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隐窩狹窄等情況,對本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檢查MRI無放射性損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MRI可以全面地觀察腰椎間盤是否病變,并通過不同層面的矢狀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間盤的橫切位影像,清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态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系,另外可鑒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變。但對于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顯示不如CT檢查。(4)其他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可協助确定神經損害的範圍及程度,觀察治療效果。實驗室檢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鑒别診斷作用。

治療

多功能治療

腰椎間盤臌出在醫學上是一種慢性的遷延性疾病,本身可以發腰椎間盤臌出的疾病非常多,但是總體來說,不外乎以下兩類疾病:  1,炎症性疾病,包括泌尿系統感染,生殖器系統感染,這類型疾病,積極通過消炎治療即可取得痊愈。 

2,物理機械性損傷:這類疾病包括我們常見到的急慢性腰扭傷,風濕類風濕,腎虛,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等。這些疾病,可引起腰部肌肉缺血,缺鈣,受涼,腰肌韌帶纖維過度拉伸。或者椎間盤突出或者骨質增生引發腰部神經壓迫,從而導緻腰部肌肉無力,疼痛,引發腰間盤突出。所以,從治療的角度來講,活血通絡,通經化瘀,配合必要的牽引,固定作用,是我們治療腰肌勞損時常用到的方法,這些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病情,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間盤突出的治療關鍵在于堅持。

大多客戶腰椎間盤臌出的不到有效的緩解,反複遷延,不能徹底治愈,就在于得不到對症的方法和自身無法堅持治療。在這一方面,建議腰椎間盤臌出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療時多關注國内常用的一些醫療器械,比如,腰痛治療帶等等,都屬于國内多功能治療的常用方法。腰痛治療帶屬國家藥監局批準生産的正規醫療器械産品,産品設計結構兼具磁療、熱蒸、牽引和固定四大功效。産品結構由真皮帶體、支撐曲度鋼片和内置磁片以及固定附件四部分組成。産品具有很好的通絡活血,消炎鎮痛和牽引固定的作用。 

(1)對于因扭傷、久坐、寒冷等原因導緻血液循環不暢、淤血、水腫等引起的腰痛,磁療可以改善微循環和組織代謝,促進血脈通暢從而達到止痛。對于因腰部炎症、腰椎退行性改變引起的腰痛,磁療可以提高緻痛物質水解酶的活性,使緩激肽、組織胺、5-羟色胺等緻痛物質水解或轉化,達到止痛的作用。對于腎虛腰痛、牽扯性腰痛等,磁場作用于人體,通過經絡穴位增強生物電磁能,可推動經氣的運行,疏通經絡,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2)獨有的真皮加厚不透氣帶體設計,确保所覆蓋的患部保持較高的皮膚溫度和潮濕度,産生自身熱蒸理療效果,有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環。 (3)大真皮帶體内層附加有支撐曲度鋼片,強調了牽引和固定治療的優點,可有效支撐脊柱和腰椎,增強腰肌收縮力,更好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腰椎肥大、椎管狹窄等病症導緻的腰痛。 (4)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或舒适程度調整系帶,不論是行走鍛煉或伏案工作或卧床休息均不影響治療。  所以,綜合來考慮,使用對症的方法,注意堅持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是完全可以得到痊愈。  

綜合治療

腰椎間盤臌出為一種慢性病變,長期以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有些患者四處求醫,反複發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層陰影,以為腰間盤突出是不治之症,那麼腰椎間盤臌出能不能徹底治愈,需要注意三個環節,1.及時明确診斷;2.及時有效的綜和治療;3.及時的功能鍛煉,做好日常保健,此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及時明确診斷

腰椎間盤臌出症狀主要是腰或腰骶部疼痛,反複發作,疼痛可随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确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确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

經确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治療的關鍵在于通經活絡,促進腰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環,血氧交換飽和度,才能真正加強腰部肌肉,恢複腰部肌肉,周圍韌帶的腰椎保護作用。在這一方面,建議腰椎間盤臌出患者使用一種國内常用的醫療器械“鎮痛安眠墊”,鎮痛安眠墊采用的是國家863計劃的高新成果——钕鐵硼永磁體,襯墊為納米遠紅外線布。

而钕鐵硼生物高科技磁場,磁場頻率與人體本身的磁場能産生協調一緻,不但不會引起人體本身磁場的紊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人體生物電磁能增強,推動人體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活絡有效止痛的作用。在生物磁場的作用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加速炎症滲出物吸收和消散,産生緩解疼痛,消除炎症,增加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組織肌肉血氧交換的飽和度,從而加強腰部周韌帶,肌肉保護腰部的效應。并适用于腰椎間盤臌出後期的功能鍛煉和康複保健。 

功能鍛煉和日常康複保健非常重要

腰椎間盤臌出在治療過程中以及以後的康複治療中,要少做使用腰部力量的高強度體力活動,甚至可能局部時間制動,目的是減輕疼痛,消除腰部肌肉疲勞并盡可能固定腰椎避免腰椎骨質增生,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功能喪失,腰肌萎縮,誘發其它病變,一般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後并發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康複後的保健至關重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腰椎間盤臌出可以徹底治愈。  

中醫治療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它承載着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争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我國一項民族文化遺産。它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方馥 芝 堂腰痛複正貼是借助藥物貼于皮部,對體表形成特定剌激,并通過透皮吸收和經絡剌激,激發并調整體内紊亂的生理功能,使各部位之間的功能協調一緻,增強人體抗病修複能力,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的作用,以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推拿治療

1、揉法。沿腰背部順行向下至小腿進行揉摩,以放松身體,舒通經絡使氣血得以暢通。2、點按法。點按雙側腰肌,以改變腰肌緊張狀态。3、彈筋法。彈撥腰肌,以興奮肌肉.恢複肌纖維組織彈性。4、推法。用雙手掌根沿脊拄兩側自背部開始推至臀部,以調達氣血、疏通經絡,使腰背肌 肉得以調整。5、按揉法。沿受累的神經路線重點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區血受累區血液循 環,恢複麻木區的神經組織。6、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頭肌,改善肌肉彈性,恢複肌張力。7、點穴法。自腰部開始依次點按腎俞、環跳、承扶、殷門、風市、委中、陽陵泉、承山、 昆侖、湧泉穴,以通經活絡.改善神經傳導,促進神經組織恢複。

8、推理法。沿大腿後側順行向下至跟腱進行推理,使下肢整體氣血流通,肌肉舒展。9、搖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後進行旋轉搖運,以松解通利腰骶關節與椎間關節,調整關節内 在平衡。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和灸的方法,對人體腧穴進行針刺和艾灸,通過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針灸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法邪的作用。

禁忌

(一)熱勢熾盛,大汗不止,脈象混亂,脈證不符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可慎針刺。骨關節急性感染、結核、惡住腫瘤忌用針刹。(二) 針刺部位的禁忌人體重要髒腑、器官、腦髓、大動脈、某些大關節等處所分布的穴位,都有嚴格的針刺禁忌,下針時應十分慎重,注意安全。對骨癰疽、骨痨部位、骨腫瘤、血友病性關節炎以及工業性骨中毒,均禁忌針灸。(三) 生活禁忌對于身體過分疲勞和情緒過分激動者以及醉飽之後,應避免針刺,否則易于引起暈針等變端。骨關節疾病發生後,常引起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不能主動運動,有些疾病可作一些被動運動,促進恢複.針灸治療頸腰椎病對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四肢的麻木,減輕頭痛頭暈有很好的作用。但對椎管内的病變難以直達病所,有一定的局限性。

預防措施

椎間盤膨出的預防工作應從學校、家庭、工作和職業前訓練開始,使每一個工作人員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勞動姿勢,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加速椎間盤退變和在椎間盤退變基礎上的損傷。預防措施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①應定時對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同時應廣泛開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知識宣傳教育。②勞動部門應規定從事勞動的最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促使和加速退變。③正确的勞動姿勢和勞逸結合。④加強肌肉鍛煉強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損傷,減少椎間盤膨出的發生。

注意事項

1、飲食均衡,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膽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煙控酒。2、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劇烈體力活動前先做準備活動。3、卧床休息,宜選用硬闆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4、避寒保暖。5、椎間盤膨出是運動系統疾病,預防原則要求減少運動,放松休息。6、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

保健

鍛煉保健操

(1)仰卧,兩腿伸直輪流擡起,動作輕松稍快,以不引起疼痛為度,連做8-10次。(2)仰卧、屈膝、大腿貼腹,兩手抱膝、腰背貼床,使腰肌和下背部肌肉放松,然後分開兩手,兩腿伸直,連做3-5次。(3)仰卧起坐,若起坐動作困難,可用兩手扶床協助,坐起後身體不可前屈,連做3-5次。

保健方法

(1) 卧床要求卧硬床。具體講就是木闆床上鋪薄褥或墊子,較硬的棕床也可以。(2) 患者仰卧時,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墊或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這樣可使肌肉充分放松。俯卧位時則床墊要平,以免腰部過度後伸。(3) 卧床休息要嚴格堅持。即使在症狀緩解一段時間後佩帶腰圍下床,也不能作任何屈腰動作。如患者因生活不便而不能堅持卧床生活,會影響療效。(4) 卧床休息中最難堅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卧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攙扶下地去廁所。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為這時腰部過度前屈,椎間盤更易後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