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漢語漢字
靜(拼音:jì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此字本義是安靜,引申為平定、鎮撫,後世多寫作“靖”。由本義還引申為靜止、恬淡、平和等義。
  • 中文名:靜
  • 拼音:jìng
  • 部首:青
  • 五筆:geqh
  • 倉颉:QBNSD
  • 鄭碼:cirx
  • 筆順:一一丨一丨フ一一ノフフ一一丨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争,青聲。西周時代,“靜”字聲符“青”隻處于全字左上角處,至春秋時代,已經确立為右形左聲各處半邊的格局,但戰國時代仍有返古的布局,見于楚系文字,而且聲符“青”多加“口”形為飾。小篆繼承春秋以來秦國文字寫法,隸變後,或把義符“争”上部的“爪”形趨簡寫作字形A。又,秦漢兩代,義符“争”上部的“爪”形或訛作“日”,彼時多有流布,但後世楷書中不行用。楷書有靜、靜兩體,根據新舊字形規範,通行從争者,汰除從争者。本義是安靜。引申為平定、鎮撫,後世多寫作“靖”。西周班簋:“三年靜東或(國)。”由本義還引申為靜止、恬淡、平和。

現代釋義

基本解釋

jìng

停止的、不運動的,與“動”相對:靜止。靜态。靜物。平靜。風平浪靜。

沒有聲音:安靜。寂靜。僻靜。冷靜。肅靜。靜悄悄。靜穆。靜谧。靜默。靜觀。靜聽。

安詳,閑雅:靜心。靜坐。恬靜。

古同“淨”,清潔、幹淨。

姓。

詳細解釋

jìng

形聲。從青,從争,青亦聲,“青”意為“藍色”、“争”指兩人搶奪一件物品。“青”與“争”聯合起來表示讓他們去搶奪天藍色,而自己揚起頭來去看天空的天藍色了。

本義:松開争奪的手去看天藍色。

引申義:停下來。

安靜;甯靜〖quiet;tranquil;peaceful〗

靜言思之。——《詩·邶風·柏舟》

宵靜女德,以伏蠱慝。——《國語·晉語》

本朝不靜。——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音律》

靜乃明幾。——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審分》

莫不靜好。——《詩·鄭風·女曰雞鳴》

清和肅穆,莫不靜暢。——東晉·支遁《八關齋會詩序》

又如:靜雅(安靜);靜鞭(帝王儀仗的一種,鞭形,振之作響,令人肅靜。也叫“鳴鞭”);靜辦處(安靜的地方)

靜止,物體不運動(跟“動”相反)〖still;motionless〗

怒則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本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韓詩外傳》

又如:靜物(靜止不動的物體);靜美(靜止形态的美);靜風(空氣無顯著的運動);靜海(平靜的海);靜流(死水)。

沒有聲響;寂靜〖silent;quiet〗

茅檐人靜。——陸遊《夜聞杜鵑》

靜間按些。——戰國·屈原《楚辭·招魂》

又如:靜巉巉(靜碜碜,靜沉沉。形容沉靜、靜悄悄);靜蕩蕩(寂靜空曠的樣子);靜室(靜舍。清靜的居室。寺院)。

沉着,冷靜〖sober,calm〗。如:靜言(沉靜地思考);靜鈍(沉着冷靜,不露鋒芒);靜處(冷靜地立身處世)。

貞潔,不輕佻〖chaste〗。如:靜女(貞靜、不輕佻的女子);靜專(貞靜專一)。

同“淨”。幹淨,純淨〖clean;pure〗

其告維何,邊豆靜嘉。——《詩·大雅·既醉》

靜潔足以享上帝,禮鬼神。——《淮南子·本經》

又如:靜掃(打掃幹淨);靜青(純青);靜嘉(潔淨美好)。

恬淡;平和〖peaceful〗。如:靜退(恬淡謙遜);靜意(靜心,不動心意);靜好(安定美好)。

善〖good〗

東門之栗,有靜家室。——《藝文類聚》引《韓詩》

倦怠〖tired〗

其靜也,日減其所有,而損其所成。——《太玄》

jìng

【形】

安定不動〖Stabilityanddon'tmove〗

【動】

平靜;使安靜〖Quiet,Makequiet〗

又如:靜獄(清理牢中的囚犯);靜室(清掃居室)。

使安定〖stabilize〗

大匡用惠,施舍靜衆。——《逸周書·大匡》

又如:靜心(使心靈安定);靜民(安定民心);靜邊(安定邊境)。

通“诤”。直言相勸,止人之失〖admonish〗

陳言而伏,靜而正之。——《禮記·儒行》

jìng

【名】

古州名〖Jingprefecture〗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縣西南。

遼置。在今遼甯省境。

通“情”。真情〖thefacts〗

中靜不留,裕德無求。——《管子·勢》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禮記·樂記》

義而順,文而靜,寬而有辨。——《禮記·表記》

飾貌者不情。——《大戴禮·文王官人》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jìng]

[《廣韻》疾郢切,上靜,從。]

“靜”的新字形。

(1)靜止;不動。

(2)寂靜,無聲。

(3)默不作聲。

(4)安靜;平靜。

(5)謂使安定。

(6)沉着,冷靜。

(7)沉靜穩重。

(8)清潔,幹淨。

(9)清洗,清除。

(10)淨盡,沒有馀剩。

(11)精神貫注專一。道家一種修養之術。

(12)倦怠。

(13)即壇靜。道家修煉處所。參見“靜房”、“靜棂”。

(14)善美。

(15)引申為巧飾,巧僞。

(16)圖謀。

(17)精明。參見“靜悍”。

(18)通“情”。誠實。

(19)通“情”。内心,内情。

(20)通“争”。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審也。從青争聲。疾郢切

【注釋】徐锴曰:“丹青,明審也。”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宷也。

上林賦靓糚,張揖注曰:謂粉白黛黑也。按靓者,靜字之假借。采色詳宷得其宐謂之靜,考工記言畫缋之事是也。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則雖絢爛之極,而無淟涊不鮮,是曰靜。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義之必然,則雖緐勞之極而無紛亂,亦曰靜。引伸假借之義也。安靜本字當從立部之竫。

從靑,争聲。

疾郢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從靑,争聲。注:徐锴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為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雲顔注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雲,爰淸爰靜,遊神之庭。即音才性切,如何與庭葉,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葉千廷切,音淸。《六韬》: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音韻集彙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開口呼

全濁

疾郢切

dzʰjɛŋ

集韻

上聲

開口呼

全濁

疾郢切

dziæŋ

韻略

上聲

疾郢切

增韻

上聲

疾郢切

去聲

疾正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tsi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庚青

藏性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全濁

疾郢切

dz‘ iəŋ

去聲

全濁

疾正切

dz‘iəŋ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七英影應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