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糖

竈糖

傳統年俗小吃
竈糖是古老的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是用饴糖制作的一種甜味食品。[1]
  • 中文名:竈糖
  • 外文名:Guandong Sugar
  • 分類:芝麻的和沒芝麻
  • 口味:口味微酸
  • 品類:關東糖、酥糖、麻糖、米糖、糖瓜、南糖
  • 主要原料:饴糖
  • 主要成分:麥芽糖

竈糖品類

竈糖作為饴糖的制成品,并不是隻有糖瓜一枝獨秀。如關東糖、酥糖、麻糖、米糖等也都屬于竈糖。我國地域遼闊,竈糖制法和形狀千差萬别。老北京所用的竈糖,品種有糖瓜、關東糖、南糖等多種。

糖瓜

竈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别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關東糖

長條棍狀的關東糖,原為關東人十分喜愛的糖品。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實際上也是一種饴糖制品。由于最初從東北運來的糖品在北京的關東店銷售,因此就有了關東糖的名号。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

南糖

南糖,潮汕地區的特産小食,也是祭竈的常用竈糖。南糖使用的糖品為饴糖和砂糖,并摻有花生、芝麻、豆仁之類的幹料。這裡的"南"字并不代表方向,而是表示"澆注"的意思。即在炒好的幹料上澆注糖漿制作而成。

福州竈糖竈餅

福州祭竈使用的竈糖竈餅,品種極為豐富。據稱,竈糖竈餅共有二十多種,包括糖類、餅類以及介于二者之間的食品。如花生糕為花生仁炒熟磨粉後摻入饴糖制成,麻芝為糯米與饴糖摻和後抖一層芝麻制成,豬油炒米為術米(一種紅色的糯米)經鮮豬油炸酥後放入糖漿中成型即成。

祭竈習俗

傳說竈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小年,這一天的習俗是“送爺”,據說這一天竈王爺要上天述職,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竈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也有人說,祭竈用竈糖,并非粘竈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竈君奶奶的嘴。

竈糖味道

竈糖的味道甜甜的,略微有點過甜,還有點黏牙。但是,即使這樣,每年買竈糖的人也不少。現在,賣竈糖的人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但在獅子橋美食街和夫子廟,每年過年都能看到有賣正宗的竈糖的。

食用注意

麥芽糖的甜度隻有蔗糖的30%,但是它的熱量并不低,與蔗糖基本上是相同的。

麥芽糖在人體内經過消化後可以分解為葡萄糖。過量食用竈糖同樣會導緻肥胖。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是宜少吃為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