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瘡細胞

狼瘡細胞

醫學術語
用檢測狼瘡細胞來診斷紅斑狼瘡已沿用了許多年,過去認為是特異性的診斷,随着對紅斑狼瘡的認識,現在已有新的觀點。[1]它并非高度特異,可出現在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硬皮病等多種風濕病中,但在紅斑狼瘡中的陽性率可高達40%一70%。由于種種原因,機體産生了抗細胞核蛋白的抗體,它和核蛋白結合後形成一種複合物,可被人體内的多核白細胞吞噬,這種吞噬了複合物的白細胞就稱為狼瘡細胞。我們可以在外周血和骨髓中找到,一般要檢查多次才能在一些活動性紅斑狼瘡病人血中找到。
    中文名:狼瘡細胞 外文名: 所屬分類: 形成:産生了抗細胞核蛋白的抗 意義:确診紅斑狼瘡的一種方法 臨床:約40-70%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

現階段檢測方法

如今這一檢查方法很少應用,已逐漸被抗核抗體檢測等臨床上敏感的試驗來代替。

意義

狼瘡細胞檢查也是确診紅斑狼瘡的一種方法,由于方法繁瑣,目前已基本被抗核抗體所取代狼瘡細胞最早是一個叫Hargraves(1948)的人在骨髓中發現的,Haserick(1949)從外周血中找到狼瘡細胞,Miecher(1954)證明紅斑狼瘡細胞因子為一種抗核因子,是一種γ球蛋白現已明确形成狼瘡細胞需要4個因素:

①狼瘡細胞因子,是一種抗核蛋白抗體,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積液、疱液和腦脊液中;

②受損傷或死亡的細胞核,各種器官的細胞核均可與狼瘡細胞因子起作用;

③活躍的吞噬細胞,一般為中性粒細胞;

④補體;在吞噬時需要補體的參與狼瘡細胞形成的過程,首先為狼瘡細胞因子與受損傷或死亡的細胞核起作用,使細胞核脹大,失去其染色質結構,核膜溶解,變成均勻無結構物質,形成所謂"勻圓體",細胞膜破裂,勻圓體堕入血液,許多吞噬細胞聚合來吞噬此變性的核,形成花瓣形細胞簇,随後此變性核被一個吞噬細胞所吞噬,就形成"狼瘡細胞",補體參與起促進吞噬作用。

臨床

約40-70%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狼瘡細胞檢查陽性其他疾病如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約10%病例可查見該細胞此外,慢性活動性肝炎,藥疹(如普魯卡因酰胺及肼酞嗪)等引起的藥物性狼瘡也可陽性。

臨床意義

陽性:系統紅斑狼瘡(0.7~0.8),狼瘡細胞還偶見于下列疾病和情況: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進行性系統硬化症,肝炎,皮肌炎和其他變态反應性疾病。此外,下列藥物可引起或誘發SLE:普魯卡因酰胺,異煙肼,抗驚厥藥,巴比妥類,甲基多巴,甲基硫氧嘧啶,口服避孕藥,PAS,青酶素,酚噻嗪,奎尼丁,利血平,鍊酶素,磺胺類,四環素等。

上一篇:肌萎縮側索硬化

下一篇:吉林中山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