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漢語漢字
殷(拼音:yīn、yān、yǐ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殷”由“㐆”和“殳”構成,本義說法不一。一說本義為盛大,後轉義表示富足、豐盛,如:殷實。一說本義為憂傷痛苦,同音假借表示懇切、情意深厚,如:殷切。現代多用于表示熱情周到,如:殷勤。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于殷,後商代也作“殷”。以上義讀yīn。“殷”又讀yān,表示黑紅色。又讀yǐn,指雷聲,用作拟聲詞。
  • 中文名:殷
  • 拼音:yān;yīn,yǐn
  • 部首:殳
  • 五筆:RVNC
  • 倉颉:HSHNE
  • 鄭碼:PDYQ
  • 字級:一級(1977)
  • 平水韻:上平十五删,上平十二文、上平十一真,上聲十二吻
  • 繁體字:慇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注音字母:ㄧㄣ,ㄧㄢ,ㄧㄣˇ
  • GBK:D2F3
  • 統一碼:6BB7
  • 筆畫數:十畫
  • 四角碼:27247
  • 異 體:慇*、磤、?

字源演變

殷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個“身”字或反寫的“身”字(㐆,讀作yǐn),像個挺着大肚子的人,上面一橫,像一雙手。還有一個“又”字,拿着小棒或小槌之類的東西(殳,讀作shū)。這一構型引起了較多争議。以下是較為主流的說法:

觀點一:殷左邊的“㐆”有身體轉過來的意思。右邊的“殳”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在這表示随身所帶的跳舞時使用的道具。整個意思就是這個人轉過身來既跳舞,又擊打樂器,表示音樂很響,場面熱烈。本意指盛大。

觀點二:右部的“殳”是一人持針之形。“殷”可理解為一人手拿着針給一個身患腹疾的大肚之人進行治療,表示病情深重。“殷”的本義為腹大病重,引申為大、盛大。《廣雅·釋诂》:“殷,大也。”也有的學者認為古文的“殷”字即是後之“醫”字的初文,它反映了人類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就是針刺,即後來的針灸。

觀點三:古文“身”是大腹便便的貴族,而“殷”的古文字形的左邊恰恰是一個反“身”字,表示貴族的身份已經反過來了,即失去了貴族的身份。其右邊是一隻手拿着棍子,即“殳”(攴)字,表示奴役。其意思是:一個失去貴族身份的人,也就是受奴役的人。

此字發展至金文,字形基本沿襲甲骨文,小篆時左邊的人身之下又增加了一條腿,右邊已發生了僞變,看不出手執器之形了。隸書、楷書直接由小篆演變而來。

“殷”的異體字“慇”是“殷”的後起分化字。是形聲兼會意字。從心,從殷,殷亦聲。本義為憂痛。又用為殷實、富足之義。現代漢字整理時,“慇”作為“殷”的異體字被淘汰。

現代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īn

名詞

〈文言〉盛樂。

grand music

《周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Yīn)朝代名。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是商朝遷都于殷後改用的稱号。

Yin Dynasty

《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殷人;殷士;殷鑒不遠

(Yīn)古都邑名,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

(Yīn)姓氏用字,參看“殷姓”

殷仲容(唐代畫家)

形容詞

〈文言〉豐盛,豐富。

rich;abundant

《詩經·鄭風·溱洧》:士與女,殷其盈矣。

殷實;殷富;殷足

深厚,深切。

deep;earnest

陸機《歎逝賦》:在殷憂而弗違。

殷憂;殷切;殷摯

〈文言〉大,盛大。

grand

《莊子·山木》: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殷奠;殷喜;殷祭

〈文言〉居中。

《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

〈文言〉激烈;頻繁。

《左傳·成公十六年》:方事之殷也,有韎韋之跗注,君子也。

〈文言〉憂。

顔延之《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屏居恻物變,慕類抱情殷。

yān

形容詞

黑紅色。

blackish red

《左傳·成公二年》:左輪朱殷,豈敢言病。

殷紅

yǐn

拟聲詞

〈文言〉雷聲;震動聲。

《詩經·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動詞

〈文言〉震;震動。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八】【㐆部】于身切(yīn)

作樂之盛稱殷。從㐆①從殳。《易》②曰:“殷薦之上帝。③”

【注釋】①從㐆:徐灏《說文段注箋》:“㐆者,反身也。樂舞回旋其身,故從㐆。”②《易》:指《豫卦·象傳》。③殷薦之上帝: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引《正義》:“用此殷盛之樂薦祭上帝也。”

【譯文】制作盛大樂舞叫殷。由“㐆”和“殳”會意。《周易》說:“用這盛大的樂舞奉獻給上帝。”

說文解字注

作樂之盛稱殷

此殷之本義也。如《易·豫·象傳》是,引伸之為凡盛之稱。又引伸之為大也。又引伸之為衆也。又引伸之為正也、中也。

從㐆從殳

依《廣韻》訂:樂者,樂其所自成,故從㐆。殳者,幹戚之類,所以舞也。不入殳部者,義主于㐆也。于身切。古音十三部。《廣韻》于斤切是也。

《易》曰:“殷薦之上帝”

豫象傳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鄭注:王者功成作樂,以文得之者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萬舞,各充其德而為制。祀天地以配祖?者,使與天同飨其功也。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字部】殷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yīn ㄧㄣˉ《唐韻》于身切。《集韻》《韻會》于巾切,竝音咽。《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書·洛诰》: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又《呂刑》:三後成功,惟殷于民。

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玄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

又《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衆也。《詩·鄭風》:殷其盈矣。《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

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注具訓衆。

又大也。《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謂之殷祭。《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注: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閑。正義曰:衡,北鬥衡也。殷,當也。言鬥衡當黃河、濟水之閑地。

又國号。《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号曰殷。《書》傳:殷,亳之别名,在河南。

又姓。《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北殷氏。

又齊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注疏。

又《爾雅·釋訓》:殷殷,憂也。《詩·邶風》:憂心殷殷。《釋文》:殷,于巾切,又音隐。

又俗謂周緻為殷勤,别作殷。

yǐn ㄧㄣˇ又《集韻》倚謹切。《正韻》于謹切,竝音隐。雷發聲也。《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或從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揚雄《羽獵賦》:殷殷轸轸。

yìn ㄧㄣˋ又《集韻》《韻會》并于靳(jìn)切。音㒚。《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注:殷,當也,中也。○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yān ㄧㄢˉ又《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于閑切。《韻會》幺閑切,并音黫(yān)。赤黑色也。《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杜注: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為殷色。杜甫詩:曾閃朱旗北鬥殷。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具讀黫。 

廣韻

於(yú)斤切,平欣影 ‖殷聲文1部

衆也。正也。大也。中也。《說文》從㐆、殳,作樂之盛稱殷。亦姓,武王剋纣,子孫分散,以殷為氏,出陳郡。於斤切。四。

烏閑切,平山影 ‖殷聲文1部

赤黒色也。《左傳》雲:“左輪朱殷。”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筆順】①ノ(撇)②丿(撇)③㇕(橫折)④一(橫)⑤一(橫)⑥㇆(橫折鈎)⑦ノ(撇)⑧㇍(橫折彎)⑨㇇(橫撇)⑩㇏(捺)

【寫法】❶“㐆”窄“殳”寬,頂部“㐆”高,底部左右旁齊平。❷“㐆”居左半格,第五筆橫在田字格橫中線。❸“殳”,上窄下寬;“幾”,撇的撇尖收在田字格中心;“又”,㇇的折點在橫中線,撇尖伸向“㐆”下側,捺從豎中線左側起筆,捺腳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ʔ

i̯ən

王力系統

0

iən

董同龢系統

ʔ

jə̆n

周法高系統

ʔ

jən

李方桂系統

·

jən

西漢

東漢

jən

j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文欣

jen

北魏後期北齊

文欣

j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e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ʔ

i̯ən

拟音/王力系統

0

ǐən

拟音/董同龢系統

ʔ

jən

拟音/周法高系統

ʔ

iən

拟音/李方桂系統

·

jən

拟音/陳新雄系統

ʔ

ǐən中上古音

中上古音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韻部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一欣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斤切/於真切/烏奚切

ʔjən

平聲

上平二十八山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烏閑切

ʔæn

集韻

平聲

上平十八諄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巾切

ʔien

平聲

上平二十一欣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斤切

ʔiən

平聲

上平二十八山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於閑切

ʔɪæn

上聲

十九隐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倚謹切

ʔiən

去聲

二十四焮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靳切

ʔiən

韻略

平聲

於斤切

增韻

平聲

於斤切

平聲

於閑切

平聲

因肩切

上聲

於謹切

去聲

於靳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全清

iən

陰平

寒山

全清

ia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衣斤切

平聲

寒山

依奸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清

伊真切

ʔiən

平聲

十删

全清

烏閑切

ʔan

平聲

十一先

全清

因肩切

ʔien

上聲

八轸

全清

於謹切

ʔiən

去聲

八震

全清

衣刃切

ʔiə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八賓禀嫔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