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

天文學術語
恒星形成,恒星的物質來源于星雲。每一個星雲都是恒星的搖籃,其中孕育着數百萬顆恒星。星雲中重要的物質不是那些燦爛的氣體雲,而是其中較暗的部分,包含很多塵埃雲。恒星的形成就發生在這些塵埃雲中。這些塵埃雲密度很大,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很難用一般的望遠鏡觀測到内部的一些過程。關于恒星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成為了天文學中的一個謎。
  • 中文名:恒星形成
  • 外文名:
  • 所屬學科:
  • 物質來源:星雲
  • 反應:聚變反應
  • 基本條件:氫氣、引力和漫長的時間

簡介

恒星的最初物質來自星雲,星雲包含着幾百萬的恒星。星雲中間最為重要的物質就是塵埃雲,正是這些物質為恒星形成提供了條件,氣體在不斷擠壓下形成了高密度高質量的球體,随着壓力的不斷增加,巨大的氣體從中心噴出,核心部分就成為了最年輕的恒星。

探測

2004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這是一座紅外望遠鏡,由于紅外線可以穿透厚厚的塵埃,因此斯皮策的作用就是通過觀測星雲熱量散發的紅外線觀測星雲内部新恒星的形成。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大緻描繪出恒星的形成過程,從而進一步解開這個謎。

形成過程

産生恒星的基本條件是氫氣、引力和漫長的時間。

起初,星雲中的一小塊氫氣受熱後開始升溫,進而引起星雲中的其他物質開始發熱、升溫并發光。塵埃和氣體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開始聚集,形成巨大的漩渦。在聚集并壓縮體積的過程中,由于外界對其做功,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被壓縮的氣體溫度會升高。

經過數十萬年,星雲的密度會不斷增大,并會形成盤狀漩渦,直徑超過太陽系。而位于中心的氣體,在重力的不斷擠壓下,形成具有超高密度和溫度的球體。随着壓力不斷增大,由于旋渦物質具有的角動量,導緻巨大的氣柱從中心噴射而出,噴射氣柱直徑達幾光年,它可以使物質加速,穿越無法想象的距離。而核心的部分,就是年輕的恒星。

引力作用持續而強烈,氣體和灰塵顆粒被不斷吸入,并相互擠壓,産生了越來越多的熱量。

未來幾十萬年的時間裡,年輕的恒星經擠壓将變得更亮更熱,溫度會達到1500萬攝氏度。一些氣體原子在高溫下會發生聚變而釋放出更大的能量,經過這些聚變反應,産物會通過相互作用與氣體、塵埃等形成更加清晰的球體,一顆恒星就這樣誕生了。

在今後的數萬、數億、甚至數萬億年,它會一直發光,釋放能量。太陽就是這樣一顆數十億年源源不斷地為我們地球乃至整個太陽系提供光和熱的一顆普通、但對我們及其重要的一顆恒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