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

國家綜合調節和控制國民經濟
宏觀調控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提出,是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一種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産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宏觀調控(簡稱宏調)是政府運用政策、法規、計劃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态和經濟關系進行調節和幹預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後所跟随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滞甚至倒退,這種周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産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着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透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保持國民經濟的适度增長率;合理調整産業結構;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實現勞動力的充分就業;公平的收入分配;國際收支平衡。
    中文名:宏觀調控 外文名:Macro-economic Control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經濟、社會 簡稱:宏調 地域:中國

概念簡介

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彙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宏觀調控是國家運用計劃、法規、政策、道德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态和經濟關系進行幹預和調整,把微觀經濟活動納入國民經濟宏觀發展軌道,及時糾正經濟運行中的偏離宏觀目标的傾向,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在尊重市場調節的前提下進行,彌補了市場調節的不足,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所決定。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

調控特點

國家機關,主要是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宏觀而不是微觀,間接而不是直接。

調控原因

首先,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有些領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有些領域不能依靠市場來調節。

其次,即使在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也存在着固有的弱點和缺陷,包括自發性、盲目性、滞後性。

最後,宏觀調控有利于幫助人們認識市場的弱點和缺陷,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調控目标

宏觀調控的目标: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基本方法

一、頒布實施宏觀經濟調控基本法律

僅有憲法的根本性規定顯然不足,還必須将憲法的規定落到實處,因此,制定統一的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法或者某方面單行方面單行的宏觀經濟調控法顯得十分必要。

二、制定臨時措施法

“臨時措施法”不但使政策具有了法律的強制性的效力,也使法律法規吸取了政策的靈活性。

三、頒布指引性政策和實施優惠政策

四、提供信息服務和勸導服務

五、懲罰違法行為予以糾偏

盡管政策是引導性為主,但是違反政策也應受到一定的“懲罰”。這種“懲罰”可以體現為無法獲得國家給予的鼓勵或者實際的優惠,也可以體現為在競争中因不符合宏觀調控方向,沒有優勢而競争失利。

主要目标

國家合理地制定各項經濟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産業政策,以控制總量平衡,規劃和調整産業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調節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币發行,制止通貨膨脹;建立和完善适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等。

國家正确運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杆,調節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從經濟利益上誘導、協調和控制社會再生産各個環節等。

科學地編制各項經濟計劃,使經濟計劃建立在有充分科學根據的基礎上,使其在中長期的資源配置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彌補完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不足。

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實現國家長遠戰略目标的首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條件。因此,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進經濟增長是在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關系中實現的。因此,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必須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關系,使之達到基本平衡。

穩定物價

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的波動是價格發揮調節作用的形式。但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對經濟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價大幅上升和通貨膨脹,會刺激盲目投資,重複建設,片面追求數量擴張,經濟效益下降;如果物價下降和通貨緊縮,則會抑制投資,生産下降,失業增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由市場決定,但政府可以運用貨币等經濟手段對價格進行調節,必要時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亂漲價、打擊價格欺詐),以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避免價格的大起大落。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由于各種交易所引起的貨币收付或以貨币表示的财産的轉移。

宏觀經濟層面的流動性

流動性,原意是指某種資産轉換為支付清償手段的難易程度。現金不用轉換就可用于購買,因此被認為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産。在宏觀經濟層面上,人們常常把流動性直接理解為不同統計口徑的貨币信貸總量。再通俗點說,流動性,就是資金面的情況;流動性過剩,就是資金比較充裕。

增加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衆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的情況如何,關系到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标,關系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促進充分就業是我國政府的責任。我國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勞動供給數量龐大,另一方面勞動力需求顯得有限。

因此必須堅持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長期将增加就業的宏觀調控目标落到實處,并嚴格控制人口和勞動力增長。就業的增加取決于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

要增加就業,首先要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是增加就業的基礎。同時還必須提高就業彈性。為了提高就業彈性,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第三産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加快小城鎮建設。

主要手段

經濟手段

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借助于經濟杠杆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杆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經濟手段中的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彙率政策、産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産業政策等。如:國家恢複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法律手段

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标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财産、個人财産,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以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行政手段

這是依靠行政機構,采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标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确定性。

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隻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将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複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我國難題

中國宏觀調控現在面臨着"兩難",即既要保增長又要防通脹:一方面,美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仍然高居不下,歐債危機繼續演繹且不知會向哪兒發展。外部環境的影響會使中國經濟會像08年那樣增長速度下滑,另一方面,雖然我們2012年CPI漲幅會在4%左右,範圍放寬點在3%-5%,但要警惕通脹仍有反彈的可能。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國際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美國經濟複蘇緩慢,使得他們财政困難,難以在财政政策上有所作為,且利率已很低,很難在利率方面實施刺激政策,現在隻能夠采取量化寬松的對策拯救經濟,這樣會加強貨币的供給,必然在一定時期之後會對我們帶來通貨膨脹的影響。

國内方面,中國為應對08年金融危機放松了貨币政策,雖然2011年我們采取了穩健的貨币政策,也僅僅是控制了新增貨币的過快增長,但我們已經存量比較多的貨币問題還在那裡,也會形成一定的壓力,這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逐步地緩解過來。

解決"兩難"問題需要堅持統攬全局、統籌兼顧。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一方面,由于外部環境還沒發生大的變化,因此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避免出現宏觀政策的急速轉向和過激調整,導緻宏觀經濟運行出現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蹤分析國際國内經濟環境各方面發生的各種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變化,加強預研和預測,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及時采取必要應對措施進行微調。這樣能夠有效保證在穩定的基礎上實現發展,在"兩難"問題面前求得突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