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虛

肝血虛

病症病狀
肝血虛,是指肝血不足,筋脈失于濡養而出現視物昏花,筋脈拘急,爪甲不榮,舌質淡,脈弦細等症狀的證候。多由失血過多,或血之化源不足,以及久病耗傷肝血所緻。[1]本證常見于失血過多,營血化生不足的患者。尤以婦女更為多見。常見于虛勞、眩暈、不寐、麻木、雀盲、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中。西醫學中的貧血、慢性肝病、月經病、眼科病等疾病中可見本證。
    中醫病名:肝血虛 外文名: 别名:肝血不足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病原學:指肝藏血不足的證候。 病因:肝主藏血,脾腎虧虛,生化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或生血不足等均可導緻肝血虛。

概括

肝血虛證是肝血不足所産生的病證。以肝血的調節功能失常及相關髒器失養為特征。肝髒血液虧虛所表現的證候;多因脾腎虧虛,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所緻。

臨床表現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或成雀目,或肢體麻木、關節拘急不利、手足振顫、肌肉動;婦女常見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舌淡苔白,脈弦細。肝血虛證,一般以筋脈、爪甲、兩目、肌膚等失于血的濡養以及全身血虛的病理現象為辨證要點。

病機分析

本證以肝血不足,儒養功能減弱為特征。肝血不足不能儒養清竅,故見眩暈耳鳴;肝開竅于目,肝血虧虛不能上注于目,則目糊幹澀、視力下降或夜盲;肝血不足不能上榮于頭面,則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唇舌淡;肝在體為筋,其華在爪,肝血虛不能滋養筋脈爪甲測手足麻木震顫,筋脈拘急,肌肉拆動,爪甲不榮,脈細;肝血虛沖任失調則月經量少,色淡或經閉。

若肝血虛得不到及時糾正則血虛症狀加劇,肝血的儒養功能進一步減弱,可變為血虛生風證。

治療

方藥

補肝湯

中成藥

當歸、熟地、首烏、阿膠、白芍、元肉,紫河車等。

病因

肝主藏血,脾腎虧虛,生化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或生血不足等均可導緻肝血虛。

常見病

1、月經不調臨床以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質稀,甚則閉經為特點,乃由肝血不足,血海空虛,不能按時滿盈所緻,治宜補肝養血調經,方用小營煎。

2、痛經以經行或經後少腹綿綿作痛、喜按,腰膝酸軟,眩暈耳鳴,脈沉弦而細為特點,多由肝血不足,損及腎精,沖任俱虛,胞脈失養所緻,治宜調補肝腎,方用調肝散。

3、虛勞臨床表現則以形體消瘦,頭暈眼花肢體麻木、或筋脈拘急,面、睑、爪甲色淡甚則變形等為特點,乃由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緻,治宜補血養肝,方用補肝湯。

4、雀盲臨床以視物昏花,夜盲,伴睛珠酸澀疼痛,牽引眉棱骨痛等為特點,多由肝血不足,清竅失養所緻。治宜滋肝養血明目,方用四物湯加味。

5、不寐臨床以失眠,多夢,易驚醒,頭暈目眩,脈細為特點,多由肝血不足,神失所養,魂失潛藏所緻,治宣養血、補肝、安神,方用酸棗仁湯加減。

上一篇:妊娠中毒

下一篇:衣原體陽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