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

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

精神異常的症狀或體征
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指短暫性精神障礙的發作,以精神病性症狀為主,導緻行為紊亂的精神障礙,一般曆時短暫(不超過1個月),沒有器質性病因證據,有的病人起病可能與應激性有關。凡是出現精神異常的症狀或體征都可以稱為精神障礙。根據病因可分為非器質性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根據發病程度可分為重性精神障礙、非重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持久性妄想性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癫痫所緻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滞伴發精神障礙才屬于重性精神障礙。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精神病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 英文名:acute and transient psychotic disorders 傳染病:否 臨床表現:抑郁、焦慮、心率加快等 疫苗預防:否 預防措施:盡快脫離刺激源,做深呼吸、活動腰腿四肢,少量服用鎮靜藥物

疾病概述

急性精神障礙是包括了多種診斷名稱不同的一組精神障礙類疾病的總稱。從其名稱上來看我們就可知道,發病驟急為其主要的特點。除此之外,急性精神障礙多是青壯年患者,但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明确。

急性精神障礙的症狀标準為病前遭受強烈精神刺激,并且以妄想或嚴重情感障礙為主,症狀内容與精神刺激因素明顯相關而與個體素質關系較小。

急性精神障礙病程标準病程短暫,僅個别病例超過1個月。消除病因或改換環境後症狀迅速緩解。在治療時應按标準排除癔症性精神病,以及其他非心因性精神病。

病因

由外部刺激所緻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是最常見于心因性精神障礙,發病因素與個體的社會因素、心理因素、身體因素、道德因素密切相關。

社會因素

随着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都市人口密集,各種噪聲、空氣和水源的污染,生活節奏的加快,交通擁擠,競争激烈,住房困難,待業,下崗,自然災害,人際關系矛盾增多,所有這一切均易令人焦慮、緊張,成為精神障礙的重要根源。n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與精神障礙密切相關,有的外國學者認為正常和異常行為都是意識與無意識欲望驅動或本能矛盾沖突的結果。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患主要是由于本我欲望要求和超我控制間潛意識矛盾沖突而産生焦慮和情緒防禦反應的結果。這種矛盾沖突是從嬰兒期就開始的,根據于生物本能欲望要求對社會約束的強烈反抗鬥争。

為了減緩本我與超我間的矛盾沖突所帶來的焦慮,自我發展了各種防範焦慮的手段即心理防禦機制。那些能設法通過發展有效的應對策略(或防禦機制)來把内心心理沖突減少到最小限度的是心理健康的人。而有意無意地過度運用單個或集中防禦機制,以緻主宰了個體的人格以其發展或損害了他的有效功能,則會導緻某種心理異常或精神障礙。n

道德因素

張口罵人,動手打人,誇張的表演等等也涉及人格問題。

臨床表現

受到外界突然刺激每一個正常人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現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症狀,如抑郁、焦慮、血壓增高、心率加快、面紅耳赤或恐懼、面色蒼白、出涼汗、四肢無力等,甚至出現敵對,但大多數人可以在短時間内平緩自己的心态,也有少數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暴力傷人害己,比如交通事故。

(1)反社會人格障礙。是指違反社會法規的一些品行障礙或心智障礙,具有高度的攻擊性和無慚愧感。

(2)偏執型人格障礙。這類人變現固執,敏感多疑,過分警覺,心胸狹窄,好嫉妒,自我評價過高,體驗到自己過分重要,傾向推诿客觀,拒絕接受批評,對挫折和失敗過分敏感,受到質疑時易出現争論、詭辯、甚至沖動、攻擊、好鬥。

(3)分裂樣人格障礙。這種人不愛交往,情緒缺乏和冷漠,不僅自己不能體驗歡樂對人亦缺乏溫暖,愛好不多;過分敏感而且害羞、膽怯、怪癖,對表揚和批評均反應不良;未喪失認知現實的能力,但常表現孤立行為,趨向内省性隐蔽;活動能力差,缺乏進取型。對人際關系采取不介入的态度;缺乏興趣;缺乏親密的知心朋友。

(4)強迫型人格障礙。這類人的特征為懶惰、猶豫不決,好懷疑和按部就班。他們以高标準要求自己,希望能做的事完美無瑕,事後反複檢驗,苛求細節。為此他們表現焦慮、緊張和苦惱。他們的道德感過強,過于自我克制,過分自我關注和責任感過強,平時拘謹,小心翼翼,對自身安全過分謹慎,思想得不到松弛;事先計劃好所有動作,而且考慮過于詳細;過分迂腐,刻闆與固執;這類人雖然可以得到一個穩定的婚姻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仍然甚少摯友。

(5)表演型人格障礙。這類人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緒不穩定為特征,他們常以自我表演,過分的做作和誇張的行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賴性特别強,自我放任,不為他人考慮,表現高度自我中心;極端情緒性,情感變化多端,易激動;對人情感膚淺,這使人們難以與周圍保持長久的社會關系;長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評價,感到容易受傷害;幻想性,往往把想象當成現實;不停地追求刺激,不能忍受寂寞,希望生活似演戲一樣熱鬧和不平靜;外表行為顯示不恰當的挑逗性,打扮得花枝招展賣弄風騷甚至調情,誘惑人。

(6)沖動型人格障礙。這類人主要特征為情緒不穩定及缺乏沖動控制能力。暴力或威脅性行為的暴發很常見,在其他人加以批評時尤為如此。這種人常因微小的刺激而突然暴發非常強烈的憤怒和沖動,自己完全不能克制,其時可出現暴烈的攻擊行為,這種突然出現的情緒和行為變化和平時是不一樣的。他們在不發作時是正常的,對發作時的所作所為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發生。這種沖動發作也常因少量飲酒而引起。

治療方法

1、患者起病急,病程短,症狀較典型,首先要用足量抗精神病藥有效控制症狀,但要個體化。

2、靜脈推注安定是快速控制興奮躁動有效的方法之一。

3、醫生、護士及家人對患者的關心是必要的;平和的環境有利于患者的康複。

日常護理

急性應激性精神病是一種急性應激障礙的亞型,它是一種由強烈并持續一定時間的心理創傷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礙。以妄想、嚴重情感障礙為主,症狀内容與應激源密切相關,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經适當治療,預後良好,恢複後精神正常,一般無人格缺陷。可發生在各年齡期,多見于青壯年,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急性精神障礙患者在發作時,離開或調整當時的環境也可以減弱或消除病情的引發。環境治療對于急性精神障礙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及疏導時,護士可以先嘗嘗飯菜,證明飯菜并無異常的氣味,然後再讓患者進食。當勸說無效時,可以遵醫囑進行鼻飼喂食,同時将藥物碾碎在流質飲食中。在鼻飼喂食時,護士相互配合好,防止患者躁動,将患者護理好,以免抓傷、碰傷。鼻飼完後,再次反複向患者解釋自己進食的必要性與鼻飼的不良反應,使其認識到還是自己主動進食好。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在住院初期既要保證患者每天的食量,又要充分考慮各種營養的搭配。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各種治療的進行。此外對食欲亢進、暴飲暴食的患者要适當限制入量,必要時可單獨進食。 

疾病危害

1、改變性格

患者得病後,性格往往會發生某些改變,表現出諸多異常,是最明顯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原來熱情合群的人變得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語,好獨處,躲避親友并懷敵意,生活懶散,不守紀律。或原來很有教養的人變得出言不遜,好發脾氣,對人無禮貌。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緒變化常表現為情緒高漲,洋洋自得,趾高氣揚,管閑事,說大話,誇誇其談,做事有始無終,愛發脾氣,都是常見的精神病的危害。

2、神經精神危害

患者還會出現一些類似于神經疾病的症狀,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也是常見的精神病的危害。如頭痛、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工作學習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樣表現等都是常見的精神病的危害的表現。用腦時精神容易興奮,有時對聲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難,睡後夢多,且醒後感到不解乏,終至睡眠感喪失,睡眠覺醒節律紊亂。

3、影響家庭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僅因病态行為給家人造成身體乃至生命上的傷害,還會造成家庭經濟狀況及家人生活質量的下降、精神負擔加重等情況,尤其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發育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4、危及社會

精神疾病由于受到病理心理的影響和支配,患者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危及社會的行為,他們中有的患者難以走出心理誤區,偏執記恨于政府、社會。有的甚至采取過激行為,會出現危險的沖動行為,攻擊他人,多會對被攻擊者的心理和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且被攻擊者往往是患者周圍熟悉的人,甚至親人居多。盡管精神病的危害嚴重,但隻要人們掌握一些心理衛生知識,及早發現精神心理異常,采取有效措施,讓病人得到及時、系統的治療,精神疾病的危害是可以防範的。

5、患者身心健康

假如長時間不能治愈精神病,或者病情多次複發,患者就會出現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精神病的危害。此時,患者智力相對正常,卻生活懶散,對家人缺少親情,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打算,整天呆坐不語,喪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這就是精神衰退,從社會功能的角度講,就叫做精神殘疾。此外,自傷自殺是對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種行為方式。據臨床調查,自殺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

相關病例

2015年6月20日13時53分許,在南京市秦淮區發生一起寶馬轎車與多車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多車受損。犯罪嫌疑人王季進(男,35歲)

8月31日,南京腦科醫院司法鑒定所出具了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王季進作案時患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如事故當事方對鑒定意見有異議,可以提出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的申請。

上一篇:小兒腦炎

下一篇:枕部和頸後疼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