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船

木船

一種船舶交通工具
木船是船舶交通工具的一種。主要盛行于古代,在近代治鐵業的發展以及動力科學的進步,木船以逐漸被取代。木船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常用了,但是其對科技的精密性要求較高,破闆、創闆、拼闆與投船等工序需要極高的要求。
  • 中文名:木船
  • 外文名:wooden boat
  • 動力來源:
  • 拼音:mù chuán
  • 解釋:木制的船,通常用橹、槳等行駛
  • 材質:木制
  • 隸屬:船舶種類

木料選擇

木料選擇:釘木船要選擇天然老齡杉木,一般選擇無皮的湖南深山材,這種木材材質好、韌性強,所造之船浮力大、能載重、輕巧靈敏而又堅固耐用。

配料斷料

配料斷料:斷料配料的尺寸依船體結構而定,以丈八小船為例:中艙六尺,艙口寬為四尺,船底寬應為二尺五寸,船幫高應為一尺三寸;大船、小船闆厚都有一定的慣例;丈二到丈八的小船一般用10到14 公分的木料,然後具體尺寸斷開以備用。

破闆

破闆:從前沒有電鋸,全靠手工拉鋸,電鋸破闆,依據所釘船隻的大小确定闆的厚度,一般大船闆厚三公分半左右,小船闆厚二公分半左右。

創闆

破闆後,須用粗、細刨将鋸面刨光,一般先用電刨打底,再用木刨加工,按實際需要的長度、寬度、厚度、角度做成合用的闆材。

拼版

拼闆時,須先放好釘眼。要注意“長縫不對短縫”,這與砌牆是同一個力學原理,然後将打好釘眼的木闆用摻釘(一種大頭尖尾的鐵釘)拼接成船邦、船底和隔艙闆。

投船

一般是先将中艙底闆與前後隔艙闆進行連接;然後用麻繩、扒箍、拉夾、盤頭、走趨、尖頭刹等工具将船頭和船艄拉緊,與前後擋浪闆連接,中間用“爬頭釘”、“扁頭釘”咬緊木頭,并用各種锔加固接合部,使船的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

打麻

這道工序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船是否漏水這是關鍵的一步,卷好的麻絲要“三進三出”,最終和“油石灰”一起打碎在船縫中,最後還要用“灰齒”将每道縫括平。

油船

油船分“上底油”、“罩面油”“打曬油”三種。不僅新船下水前要上油,要使木船的使用壽命長,正常要三四年上岸修理上油一次,最好每年一次——這樣,最好的木船能用五、六十年。

下水

新船油好經過一段時間,等桐油完全幹透後就可以下水了,新船下水不亞于農村砌屋“上梁”——船頸頭要披紅挂綠插金花,擋浪闆上要刻福字、雕龍眼;還要點香紙蠟燭、“六隻眼”敬菩薩;這個程序俗話叫“吉水”——客戶要給釘船師傅“包封兒”,釘船師傅要替客戶“說合子”。

木船故事

木船打軍艦:木船打軍艦:1950年4月16日傍晚,我解放大軍橫渡瓊州海峽,直指海南島。然而,戰争是殘酷的。為阻遏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國民黨此時已派海陸空重兵把守,當時駐守海南的“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還制定了詳細的防衛作戰計劃,設置環島防禦,加強海防工事,依海據險,以海空配合,依靠10萬兵力、50多艘軍艦、40多架飛機,構築起一道号稱“固若金湯”的海、陸、空立體防線——“伯陵防線”。

我解放軍船隊剛離岸8海裡,便遭到敵巡邏飛機的攔截。在照明彈的亮光下,敵機對我船隊猛烈轟炸、掃射,一時彈雨紛飛。高大的水柱在船的四周濺起,打到船上撞倒了戰士。一些木船被打得起火了,漏水了。渡海勇士們有的用機槍、步槍向俯沖掃射的飛機還擊,有的對船隻進行滅火、堵漏、排水。由21艘“土炮艇”組成的護航隊也及時出擊,對準飛機開炮。所謂“土炮艇”,是用木船加上汽車引擎,配備上武器改造而成的。可别小看這“木疙瘩”,就在這樣的海上遭遇戰中,它曾創下了單挑并打跑敵軍艦的奇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