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

心理學術語
工作壓力是指因工作負擔過重、變換生産崗位、工作責任過大或改變等對人産生的壓力,工作壓力是當前全球性的熱點話題,壓力既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也是一個影響工作績效和職業健康的消極因素。[1]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工作壓力 别稱:工作應激、職業應激等 外文名:Work stress 定義:工作對人産生的壓力

基本定義

壓力是一種動态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個體要面對與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關的機會、限制及要求,并且這種動态情境所産生的結果被認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

壓力是個體對各種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的綜合模式。與壓力相關的幾種主要因素是壓力源、個體對壓力源的認知、緊張狀态。

潛在來源

1、環境因素:主要指經濟、政治和技術因素。

2、組織因素:組織内有許多因素能引起壓力感,例如,所做的不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或在有限的時間内完成工作,工作負擔過重,同時令人讨厭,難以相處的老闆等,都會給員工帶來壓力。

3、個人因素:壓力因素具有可加性,壓力是逐步積累和加強的。每一個新的持續性的壓力因素都在增強個體的壓力水平。

單個壓力本身可能無足輕重,但如果在業已很高的壓力水平上,它就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要評估一個員工所承受的壓力總量,就必須綜合考慮他所經受的機會性壓力、限制性壓力和要求性壓力。

潛在的壓力是否一定會轉化為現實的壓力,還與個體差異性有關,諸如個人的知識、工作經驗、社會支持等。

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壓力源

主要因素

可能後果

工作條件

工作超負荷或負荷不足

工作的複雜性及技術壓力

工作決策與責任

緊急或突發事件

物理危險

時間變化

生産線歇斯底裡症

精疲力竭

生物鐘紊亂

健康受到威脅

煩惱和緊張增加

角色壓力

角色模糊

角色沖突

焦慮和緊張增加

低工作滿意度與低績效

過于敏感

人際關系

缺乏接納與支持

勾心鬥角,不合作

領導對員工不關心

孤獨、抑郁

敏感

人際退縮

職業發展

升職或降職

工作安全性與穩定性

抱負受挫

失去自信

焦慮增加

工作滿意度與生産力降低

組織系統

結構不合理,制度不健全

派系争鬥

員工無參與決策權

動機和生産力低下

挫折感

對工作不滿意

家庭工作交互影響

引起壓力的生活事件

(如婚姻、家庭問題等)

焦慮和緊張增加

身心疲憊

職業應激的負面影響

遭到外界強烈的刺激後,我們會産生一系列的反應,如神經興奮、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隻要其強度、頻率、持續時間都比較适當,并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有益于保護機體。

但是相對于個體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長期、反複地處于職業應激中,就會導緻一系列不良反應:

1.對工作不滿意、厭倦感、無責任心,并導緻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誤增多。

2.失眠、疲勞、情緒激動、焦躁不安、多疑、孤獨、對外界事物興趣減退等,并會導緻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潰瘍等。

3.還可導緻危害行為,如吸煙、酗酒、濫用藥物、上下級關系緊張,以及遷怒于家庭成員等。

職業應激的警告信号

1.性情的改變:原本話多的人話變少了、性格開朗的變沉默了、熱情的變得冷淡,顯得心事重重,情緒低沉,離群索居。

2.情緒的變化:開口講話卻容易傷感,或者容易激動、發怒、沖動,做事輕率。

3.工作時的狀态: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差,畏難,工作質量粗糙。

4.生活規律的改變:失眠,疲憊,有的人對煙酒的消耗量比平常增加了。

詞語解釋

工具書中的解釋

亦稱“職業應激”(occupational stress),由工作或與工作直接有關的因素所造成的應激。例如,工作負擔過重(overload)、變換生産崗位、時間壓力、工作責任過大或改變、機器對人要求過高、工作時間不規律、倒班、工作速度由機器确定、上班過遠、工作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不良等。研究表明,這些因素是工作人員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應激。

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工作應激是指在機體工作環境影響下産生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綜合狀态,它代表了機體對于環境壓力的一種反應.工作應激的最終目的是使個體更好地适應環境。

工作應激是指由工作或與工作直接有關的因素所造成的心理應激.過度的工作應激會導緻疲勞、焦慮、壓抑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發展為精疲力竭症(burnout)等。

調整方法

工作壓力是指因工作負擔過重、變換生産崗位、工作責任過大或改變等對人産生的壓力,工作壓力主要來自外部環境和人内心的一種自我希望,适度壓力能讓人産生挑戰自我的成就感,而過度的壓力就會引起焦慮、沮喪等不良心理,從而引發身體疾病,如頭痛等。因此應對工作壓力首先要培養内心對工作的正确認知态度,同時配合一些外部方法。

1.靜坐

很多白領對事業要求過高,都希望自己做到所在領域的最高位置,一旦受阻達不到預期目标就會産生沮喪情緒,或盲目放棄了有發展前途的工作,失去人生方向。

應對妙方:靜坐休息

每天夜裡用5-10分鐘安靜地坐一坐,集中精神想想對你來說可喜的事,并告訴自己:我們無法掌握将來,隻能把握現在,做好現在的工作。

2.音樂

随着工作經驗的積累,人們對工作的熱情逐漸減少,不少人都出現了工作“瓶頸期”,總感到無法突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績。

應對妙方:傾聽音樂+向朋友傾訴

當你接受一項重大任務時,聽聽你喜歡的音樂,或把煩惱向朋友傾訴,在交流看法中得到嶄新的工作思路。

3.大笑

由年齡而産生的心理恐慌症在職業女性中很常見,人近中年時刻擔心失去年齡、外表的優勢,會在競争中被淘汰。

應對妙方:放聲大笑每天不要緊繃神經,盡量在工作中放松自己,開口大笑,展示自己開朗、大方的人格魅力。

4.娛樂

許多白領愛跟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房、車、薪水處處不如别人。每天唉聲歎氣,覺得自己很失敗。

應對妙方:下班娛樂

下班後暫時将壓力抛開,約家人或朋友看電影,體會到親情友情的重要。或周末時讓自己安靜的休息一下,到郊外爬山、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緩解方法

購物療法

心情不好時,去商場買回一件心愛之物,成功和滿足的心理體驗會讓人大為開心,忘卻煩惱和不快。

勁舞療法

身心俱疲但又較年輕的中年朋友可到舞廳和迪廳狂野一回,不良情緒會得到宣洩,使長期抑制的大腦皮層得到徹底緩解。

旅遊療法

旅遊不但可使處于抑制狀态的大腦皮層興奮起來,還可活躍人體多巴胺系統,使丘腦、垂體和睾丸性腺軸得到協調。此療法适用于因工作和家庭壓力而使大腦皮層長期處于抑制狀态的中年男子。

吟詩療法

吟詩抒情,不但可以給人的聽覺器官美的享受,更有蕩滌肺腑、甯神忘痛的心理效應。

睡眠療法

睡眠是一種古老的情緒調節法,一覺醒來,大腦和身體都得到了休息,情緒也平靜下來。

注意轉移:

其原理是在大腦皮層産生一個新的興奮中心,通過相互誘導、抵消或沖淡原來的優勢興奮中心(即原來的不良情緒中心)。當與人發生争吵時,馬上離開這個環境,去打球或看電視;當悲傷、憂愁情緒發生時,先避開某種對象,不去想或遺忘掉,可以消憂解愁;在餘怒未消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散步等活動,使緊張情緒松弛下來;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别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緒理到緩解。

例如,司馬遷慘受宮刑而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歌德因遭遇失戀才寫出世界名着《少年維特之煩惱》。我們應該多接觸令人愉快、使人歡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卻一些不愉快的事。與其“不懈奮鬥、孜孜以求”,最後“衣帶漸寬”,面容憔悴,不如潇灑一些,幹點快樂的事。

人們面對困境、情緒懊喪時,不防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緒發生良性變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使人戰勝沮喪,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從前,有個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臉:天不下雨,她就挂念賣雨傘的大兒子沒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憂心開染房的二兒子不能曬布。後來,有個鄰居對她說:“你怎麼就不反過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兒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兒子就可曬布。”老太太一聽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愁眉不展。這個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極好诠釋。

對于這個問題,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講得更為明确。曾有一名記者問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别在何在?”蕭伯納回答:“這很簡單,假定桌上有一瓶隻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說:‘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有人對這瓶酒歎息:‘糟糕!隻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觀主義者。”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逆境、厄運的時候,運用一下反向心理調節,從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緒由“山窮水盡”轉向“柳暗花明”擺脫煩惱。

壓力無所不在,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心理壓力問題,并及時地、适當地通過情緒調節來緩解心理壓力,為它找個出口,它就不會給精神帶來太重太大的傷害。希望上述方法能幫助你用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競争激烈的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