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

叛逆

漢語詞語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背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于“求異思維”,是标新立異,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現。
  • 中文名:
  • 拼音:[pàn nì]
  • 繁體:
  • 部首:
  • 字碼:
  • 五筆:
  • 倉颉:
  • 鄭碼:
  • 筆順:
  • 字級:
  • 平水韻:
  • 名稱:叛逆
  • 英文:treason
  • 釋義:不聽大人的話的孩子
  • 近義詞:背叛
  • 反義詞:順從

名詞解釋

基本信息

叛逆pànnì

(1)∶背叛

公然叛逆;

(2)有背叛行為的人

封建禮教的叛逆

①背叛:心存叛逆之念。 ②背叛者:讨伐叛逆。

詳細解釋

(1)背叛。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羽皆王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

【示例】:宋蘇轍《漢景帝》:“吳王濞世子來朝,與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殺之, 濞之叛逆勢激於此。”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且臣聞趙朔、原、屏等,自恃宗族衆盛,将謀叛逆。”茅盾《三人行》:“不論你取了怎樣的方式,不論你是公然決裂或是不忠實,在性質上,你這行動總是叛逆,總是反抗。”

(2)有背叛行為的人。

【出處】:三國 魏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東誅叛逆,全軍獨尅。”《南史·江淹傳》:“奉天子而伐叛逆。” 元耶律楚材《和張敏之詩七十韻》之一:“本圖服叛逆,何止翦譸張。”

【示例】:郁達夫《瓢兒和尚》:“因而近朱者,便都是亂黨,不白的,自然也盡成了

發展階段

叛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nn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nn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原因及表現

青少年産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緻學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 :傳統思想影響着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着幹”,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淩人,态度生硬。

二: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産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隻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三: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産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産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隻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産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緻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衆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緻叛逆心理一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

叛逆心理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緻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

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導緻了他們心裡的不健康,緻使孩子的自閉,對社會和世界的不相信,造成懦弱,膽怯,嚴重可能引起自殺。年幼時的小型偷竊,違背良心的話和事,甚至是面對了不給面對的事,或者過早見識了悲慘死亡,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表現

不喜歡按照别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規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對于那些與老師對着幹的同學大加贊賞;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情緒起伏不定,脾氣暴躁;拖延;不想和父母溝通等等。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東,他一定往西,就是存心不讓大人順心,也不讓自己聽從大人的!覺得自己很有主見!

影響危害

處于青春期的少年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叛逆.叛逆,往往就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與長輩産生矛盾,與家長格格不入。叛逆的青少年,總是聽不進長輩家長的教導,而且容易産生高傲,自以為是的心理,并且容易沖動,因此處在叛逆心理下的青少年,在沒有幫助指導的情況下最容易對社會産生危害。

“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導,會導緻青少年對人對事産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處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老師、父母越惱火,他們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近年來社會上多發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如徐力殺母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等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将會發生多麼慘痛的後果。

正确應對

态度

家長還應着重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明确父母的責任——家長的責任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他們創造一個空間,讓孩子憑學習掌握照顧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并不是家長意志的執行者。

盡早和孩子做朋友——家長最遲應該在孩子4歲前和他們建立一份朋友的關系,這将非常有助于日後的親子溝通。不過同時,家長也要保持權威,讓孩子知道他需要尊重父母。專家表示:“權威是一種力量,父母有力量孩子才有力量。”不過,家長的“權威”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引導你怎樣過自己的一生”。

認識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叛逆隻是孩子行為的表象,其背後隐藏着的原因應該找出來。一、嘗試有多種可能而非單線思考,并非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這時候家長應該考慮的是是否給到了孩子不同的思考方向;二、證明自己有能力,希望得到肯定;三、“不聽話”的孩子可能在向父母要空間;四、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的叛逆行為來說,其實是孩子在嘗試父母的界限,也是孩子學習規則的過程。

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應采取以下對策:

觀察孩子和自己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越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 也許,問題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孩子不順從,在他眼裡,就成了叛逆。因此,身為父母的,有時必須謙卑,放棄自己執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保持冷靜

。孩子叛逆,成人一定會不滿,因此,會為自己的權力鬥争,用聲音來壓倒他。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也等孩子冷靜,才進行溝通。孩子叛逆,言語和行為會有如暴風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應該要懂得何時該保持冷靜。

尋求意見 。

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别人的意見,如問周圍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或聽講座,找輔導員協助,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的辦法失去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開放自我,了解孩子

。家長眼見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通常會即刻禁止。其實,最好能試着了解情況。例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讨論他們的偶像,從旁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進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和父母相處融洽, 孩子當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改變教育方法。

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例如,小時候隻有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父母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時,随時轉變方式,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措施

愛和耐心——對孩子來說,特别需要足夠的愛和關注,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呵斥、貶低、急躁、打孩子、濫用權威、命令強迫孩子等,這會導緻孩子的抵抗情緒,引發破壞性的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尊重,鼓勵孩子的獨立和冒險精神,不打斷孩子說話,不打攪孩子做事,引導孩子的情緒能量方向,當孩子鬧脾氣時,家長要主動改變環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态度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内做限制選擇。”

專家表示,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鬧脾氣時隻需要輕輕地抱着他,不用說話,等孩子好一些後再溝通,告訴他“我們還可以怎樣”。此外,還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事先表揚、事前預告等方法,不過您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是愛和耐心,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

不接招——這就是所謂的“有火不接火”。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家長切忌直接說“不”,因為這個字将直接激發起孩子的叛逆心:你不讓我怎樣,我非要怎樣。而如果家長“不接招”,孩子首先的反應将變成疑惑,這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孩子說要染金發,如果你說“不行,沒門!”隻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覺得父母無法溝通,不理解自己,第二天真的去染個頭發來給你瞧瞧,看你能怎麼樣。而如果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啊,我覺得你染金色頭發也挺漂亮的。”就會首先引起孩子的疑惑:“媽媽怎麼這樣說呢?”進而開啟溝通的大門。

巧妙化解——用孩子的價值推動他。孩子竟然欽佩同學的偷竊行為,如此沒有是非觀念,是不是有一天孩子也會去這樣做呢?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可以巧妙化解的。“孩子并非沒有是非觀念,隻是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會顯得特别欣賞那些有自我能力的人,這是他們走向獨立和成熟的需要。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比如鼓勵孩子說‘其實你也很有組織策劃能力的’,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如讓孩子親自策劃一次家庭集體出遊活動等等,然後對孩子的能力及時予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體會丢東西的同學的心情,就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叛逆身份證

1、坐公車有空位也不坐,喜歡站着。

2、喜歡的衣服是長過膝蓋的T恤。

3、聽音樂把聲音開到最大。

4、不愛計劃。

5、喜歡打電腦遊戲。

6、脾氣反差很大。

7、喜歡怪發型。

8、不合群。

9、熱衷于玩數碼産品。

10、有一個博客網站用來自言自語。

11、喜歡看電視廣告多過于看電視劇。

12、喜歡布蘭妮多過喜歡乖巧的芭比娃娃。

13、經常和父母鬧情緒。

14、性格極端。

15、有過整蠱人的經曆。

16、有過離家出走的年頭。

17、喜歡看漫畫雜志。

18、讨厭和長輩在一起。

19、不愛自己收拾衣服、整理床。

20、有“随時行樂”的情緒。

21、喜歡滑滑闆。

22、睡覺前故意不洗澡。

23、愛做鬼臉,比如吐舌頭等。

24、有時候故意想讓家長老師擔心。

25、經常喜歡亂買東西。

26、喜歡流浪的感覺。

27、不想做班幹部。

28、有一點破壞欲。

29、時常有爆發的沖動。

30、人多的時候最沉默。

31、什麼都不吃,或者隻吃菜不吃飯。

32、喜歡《大鬧天宮》或者周星星的電影。

33、犯了錯誤和老師父母講話,仍把頭擡得高高。

34、抵抗心理強,愛問:“為什麼不?” 

上一篇:西瓜皮雕刻

下一篇:b2st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