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社會組織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是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登記管理規定,由全國從事環境保護的科技工作者,以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科研、教育、管理、産業等領域的個人及單位自願組成,經國家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的紐帶和橋梁,是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和創新體系的社會力量。1978年5月5日,中國科協正式批準成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1979年3月21日至30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成立大會在成都舉行。1991年9月2日,經民政部部長崔乃夫簽發,民政部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證,确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的有關規定,準予注冊登記。根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信息顯示,學會設有8個工作委員會、48個分會及專業委員會;有個人會員68000餘名,單位會員1300餘家。
    中文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别名: 成立時間:1979年 簡稱:CSES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屬 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學會地址:北京市海澱區紅聯南村54号

學會簡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成立于1978年,是國家一級學會,也是國家環境學科最高學術團體和國家目前規模最大的環保科技社團組織。主要是由全國環境科技工作者、環境工程技術人員、環境教育工作者和環境管理工作者(統稱環境科技工作者)志願結合組成。

學會概況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于1978年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準成立,是國内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全國性、學術性科技社團。作為國家一級學會和國内環境領域最高學術團體,我會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社會力量。我會登記管理機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部門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業務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态環境部指導。n

我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科技界的高度重視與關心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萬裡、姜春雲、谷牧、宋健、趙南起、周光召、黃華、費孝通、康克清、雷潔瓊、布赫、蔣正華、韓啟德、張懷西、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王文元、顧秀蓮等,都曾對我會的建立和發展給予過關心支持。

國家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曆屆領導李超伯、李景昭、曲格平、解振華、葉汝求、王玉慶先後擔任1-7屆理事會理事長。現任第八屆理事長為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名譽會長為蔣正華、韓啟德、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姜春雲、周光召、宋健、趙南起。我國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如兩院院士馬大猷、馬世駿、劉東生、曾呈奎、章申、王文興、劉鴻亮、唐孝炎、錢易、魏複盛、湯鴻霄、任陣海、金鑒明、劉昌明等先後在我會理事會任職。第八屆理事會聘請了包括50多位兩院院士在内的65位著名專家擔任我會顧問。n

我會現有個人會員70000餘名,單位會員1400餘家,分布在全國各省區市及台港澳地區。理事會為我會領導機構,常務理事會為理事會常設議事機構,并設有監事會。我會現設有8個工作委員會、64個分會及專業委員會,基本涵蓋了環境科學技術管理等各個領域。我會彙聚了國内環境領域學術上有造詣,技術上有專長,管理上有經驗,社會上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這支隊伍基本代表了中國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水平。

秘書處是理事會領導下的日常工作機構,下設黨辦(辦公室)、學術交流部、科普部(生态環境科技傳播中心)、會員與網絡部(繼續教育部)、科技咨詢評價與推廣部、國際聯絡部、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中心等職能部門;另有《中國環境科學》編輯部、《環境與生活》雜志社有限公司和《環境生态學》雜志社等期刊編輯發行機構。n

我會與我國改革開放及環境保護事業同起步、共發展,是我國環保事業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開拓者。近年來,在生态環境部和中國科協指導支持下,我會以建設現代化一流環保科技社團為目标,在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學術繁榮,培養推薦人才,開展國際國内學術交流,推動環境科學技術創新以及為國家決策管理咨詢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和環保事業做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同時也赢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并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

我會2007年榮獲中國科協“全國先進學會”,2010年榮獲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授予的“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榮獲“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2012年獲環境保護部“‘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民政部組織的全國性社團評估中被評為最高5A級,2015年獲中國科協“優秀科技社團”一等獎,2018年榮獲中國科協“世界一流學會建設項目”一類支持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學會系統前列。n

新時期我會将以“四個全面”為指導,圍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學會的目标,更好地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能,圍繞環保科技創新全鍊條搭建“大學術”平台,推進普惠共享、立體互動的“大傳播”平台建設,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更好地提供科技公共服務,緊密團結和凝聚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共同推動生态文明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會宗旨

是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守社會公德。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态度和優良學風;遵守民主辦會原則,為廣大會員服務,團結環境科技工作者和環保科技實業家,發揮學科交叉、人才荟萃和聯系廣泛的優勢,獨立自主、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地開展工作;促進環境科技創新和與社會經濟的結合,普及環境科學技術知識、推薦環境科技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領導機構

第六屆理事會領導機構

名譽會長

蔣正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韓啟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全國政協副主席

姜春雲:原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務院副總理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周光召: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名譽理事長

毛如柏: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

解振華: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

鄧楠: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書記

曲格平: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

理事長

王玉慶: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

副理事長

甯吉喆: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

朱坦: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天津市政協副主席

張遠航: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

李家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科學院院士

陳吉甯:清華大學副校長教授

金相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郝吉明: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工程院院士

魏複盛: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工程院院士

秘書長(法人代表)

任官平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學會秘書處

學會秘書處為學會辦事機構,由秘書長負責,主要在理事會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學會的日常工作。秘書處下設辦公室、學術交流部(簡稱學術部)、《中國環境科學》編輯部(簡稱編輯部)、環境科普部(簡稱科普部)、國際聯絡部(簡稱國際部)、會員與網絡部(簡稱會員部)、技術咨詢與推廣部(簡稱咨詢部)7個部門。

分支機構

學會設7個工作委員會、15個分會及13個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教育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技與産業發展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咨詢評估工作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

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物理學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地學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生物學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醫學與健康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管理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經濟學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态與自然保護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國防環境分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内環境與健康分會(籌)

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監測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标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海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态農業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核安全與輻射環境安全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規劃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專業委員會(籌)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遙感與信息專業委員會(籌)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植物環境與多樣性專業委員會(籌)

秘書處

辦公室

學術交流部(簡稱學術部)

《中國環境科學》編輯部

環境科普部(簡稱科普部)

國際聯絡部(簡稱國際部)

會員與網絡部(簡稱會員部)

技術咨詢與推廣部(簡稱咨詢部)

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中心

出版刊物

《中國環境科學》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國内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中國重大環境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環境物理、環境化學、環境生态、環境地學、環境醫學、環境工程、環境法、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環境評價、監測與分析。兼顧基礎理論研究與實用性成果,重點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各省部委的重點項目的新成果。

《中國環境科學》于1981年創刊,為雙月刊,迄今已出版26卷,每卷6期,開本為16開,每期128頁。在國内外公開發行,目前國内主要通過郵局發行,國外通過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發行。

經過26年的發展,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國科協的領導下,在曆屆編委會專家,學者悉心指導和編輯部全體同仁的辛勤勞動下,《中國環境科學》已成為環境學科高影響因子刊物。《中國環境科學》是中國自然科學重點核心期刊,被國外數據庫EI、CA、asfa等十幾個檢索系統收錄,被全國檢索刊物體系的數十個數據庫、文摘刊物收錄。《中國環境科學》在全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均被列為A類核心刊物,也是各高校環境科學和相關學科碩士、博士生發表論文的指定重點核心期刊。

《中國環境科學》2002年獲得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4年獲得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2003年第4期刊登的文章“拉薩市城區大氣和拉魯濕地土壤中的多環芳烴”榮獲2004年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學術論文獎;2004年第2期刊登的“青藏公路取土場高寒草原植被的恢複進程”榮獲2005年第三屆中國科協優秀學術論文獎。

技術咨詢

技術咨詢服務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工作的重要内容。為貫徹國家《環境保護法》和環境保護的有關方針政策,充分發揮了廣大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利用學會跨部門、跨學科的特點,為環境保護技術咨詢提供服務,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于1982年9月就成立了咨詢服務中心,集中全國有權威的環境科技人才,在學會的組織協調下,通過決策咨詢、管理咨詢、工程咨詢、技術咨詢等活動,以充分發揮環境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直接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環保事業服務。

在明确“推廣”概念的基礎上,确定“推廣”是個整體概念。“推廣”不僅僅是“推廣技術”這一概念,它包括對“技術”的前期篩選、中期論證、科學評價後,建立推廣機制、完善推廣手段等等。當前學會從事的主要工作有:

一、接受國家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委的委托,提供決策咨詢意見。

二、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對建設項目提供咨詢服務。

三、接受有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委托,開展技術咨詢服務,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四、以新技術、新工藝推廣示範為重點,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推廣示範。加大環保科技推廣力度,對優秀、實用、使用效果好、成本低的科技成果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對其進行科學論證,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後推薦應用到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去。

五、建設全國環境科技成果數據庫、推廣轉化公共服務平台、産業共性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利用各種科技資源,實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強強聯手、形成合力、形成全社會科技資源為環保事業服務的良好局面。

六、積極建立完善以技術政策、技術指南、技術規範、技術評估和技術推廣、示範為主要内容的層次清晰、分工明确、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國家環境科技成果推廣體系。

七、同投資、立項、規劃審批、設計、項目實施部門挂鈎,建立完善的環境科技成果應用體系。建立第三方技術評估與專家評估相結合,以第三方評估為主、專家評估為輔的新型環境技術評估體系;以項目選技術,以先進的技術促項目。先評價、篩選再推薦應用。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中介作用

八、利用國家環保總局成立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以及學會各分支機構、地方環境科學學會等資源,在各區域推廣應用成果,建立成果轉化、技術咨詢交流服務中心。

九、建立多元化的環境科技投入機制的同時,建立環境科技成果推廣基金,以更好地促進環境科技成果産業化和工程應用。

獲得榮譽

獲得榮譽

獲獎年度

獎項

頒獎單位

2018年

“世界一流學會建設項目”一類支持

中國科協

2018年

創建星級學會黨組織試點評價優秀黨組織

中國科協

2016年

2016年全國學會十佳優秀黨建通訊獎

中國科協

2016年

我會微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5A”獲2016最具活力微博獎

科普中國微平台

2016年

2016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鑒》“優秀組織單位”獎

中國科協

2016年

我會學術期刊《中國環境科學》核心影響因子五連冠

《201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

2016年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科技部、中國科協、教育部

2016年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最佳組織單位

科技部

2016年

2016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中國科協學會能力提升工程“優秀科技社團”一等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度中國科協黨建研究會調研課題優秀論文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度全國學會“黨建強會計劃”特色活動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度中國科協“黨建強會計劃”“建家交友”系列活動平台

優秀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5年

2015年雙創科技文獻信息應用項目完成優秀單位

中國科協

2013年

2013年度全國學會“黨建強會計劃”特色活動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2年

“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環境保護部

2011年

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

中國科協

2011年

《環境污染緻健康損害案例特點與趨勢分析》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科協優秀調研報告一等獎

中國科協

2011年

《“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決策咨詢系列報告》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科協優秀調研報告二等獎

中國科協

2011年

2011年度中國科協優秀調研報告評選活動優秀組織獎

中國科協

2011年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先進集體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2011年

“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決策咨詢系列報告榮獲2011年中國科協優秀決策咨詢成果二等獎

中國科協

2010年

“大學生志願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被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評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優秀案例。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

2010年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号

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

2008年

“大學生志願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榮獲第九屆“福特汽車環保獎”“生态文明傳播獎”三等獎

“福特汽車環保獎”組委會

2007年

全國“先進學會”獎

中國科協

2005年

全國農村科普先進集體獎

中國科協

2005年

科學技術普及先進獎

中國科協

2003年

全國科普先進集體獎

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