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木

格木

國家二級保護珍貴木材

格木,又名鐵木、鬥登鳳,豆科、蘇木亞科、格木屬常綠喬木。格木屬在全世界約有17種,分布于亞洲東部、大洋洲北部和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僅有格木1種。[1]産于越南及我國兩廣、福建、台灣等地,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現雲南勐臘、景洪有栽培。[2]

    中文名:格木

    拉丁學名:ErythrophleumfordiiOliv.

    别名:鐵木、鬥登鳳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雲實亞科

    族:雲實族

    屬:格木屬

    種:格木

    命名者及年代:Oliv.1409

    保護級别:中國國家二級保護

    分布: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

形态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2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小枝密生黃色短柔毛,葉互生,二回羽狀複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花萼鐘狀,花瓣5枚,莢果扁平帶狀,近木質,棕褐色或黑褐色,種子長圓形,稍扁,種皮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分布區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溫21-22℃,7月平均溫26-28℃,1月平均溫12-14℃,極端最低溫一般在0℃以上,大寒潮南侵年份可低至-3.3℃,年積溫7500℃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對濕度78%以上,土壤為磚紅壤和紅壤。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壤土上生長正常;幼樹逐漸喜光,若長期處于林蔭下,則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幼苗和幼樹都不耐寒,常困霜凍而枯梢,頻繁的重霜天氣可導緻死亡。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因外種皮具有一層堅硬的膠質,播種後種仁不易吸水,發芽緩慢,不齊,有時延續至第二年。因此,播種前可用80-100℃沸水浸種,攪拌至冷卻為度,或用濃硫酸浸種10分鐘表,然後用水洗去膠質,并用清水浸泡12小時,再行播種,經5-12天發芽,發芽率達86%以上。1年生苗高達30-40厘米,可出圃造林。

在冬季溫暖地區,可随采随播,也可在春節前後播種。每畝用種量15~20千克。生長較快,1年生苗高30~40厘米,地徑6~10毫米,即可用于造林。造林地宜選擇海拔600米以下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砂壤土或輕粘土。造林密度宜大些。可營造純林或與木荷、紅錐、馬尾松等混交。

瀕危等級

格木為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樹種。

木材特點

構造特征

樹皮:厚1.0~2.0cm,質硬脆,易塊狀脫落。外皮灰褐色;略粗糙,具明顯凹坑。

内皮深棕褐色;石細胞發達,層狀排列大顆粒及層狀排列分布于近外皮部位。

橫斷面:心邊材區别略明顯。心材黃褐色至紅褐色,具深色同心圓狀條紋。邊材淺黃色,寬2~5cm。生長輪不明顯。

宏觀構造:散孔材,含少數樹膠和沉積物。軸向薄壁組織在肉眼下明顯,發達,短翼狀、聚翼狀、環和束狀。

木材特性

具光澤,紋理交錯,強度高、鋸困難

易鈍鋸,鋸屑能刺激鼻喉;砂光、車旋、膠黏性能好

很耐腐,抗白蟻,易翹曲和開裂

美學元素

1、橫切面管孔與薄壁組織構成花紋,形如深海魚群,美麗壯觀。

2、格木結構均勻,材質堅硬,特适宜車旋,車旋制品亮麗無比。

主要用途

建築及家具

格木是珍貴的硬材樹種,材質堅硬,強度大,抗蟲蛀,耐用久,故有鐵木之稱。木材幹燥後無收縮或變形,耐水耐腐。廣西容縣的真武閣建于1573年,全部采用格木建成,經曆了410餘年無損,足見格木的材質堅固耐用。

适用于室外耐久性要求高的場合、重型建築、港口建設、造船、高級家具、地闆、化工用木桶等。

格木的小徑材,枝桠,梢頭等可作小工具用材,如各種日常用具的把柄等。

綠化環境

格木樹冠蒼綠蔭濃,不僅是優良的園林觀賞樹種,而且也是貧瘠地的造林先鋒樹種,格木枝葉濃密,涵養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顯著。目前,經濟植物實驗推廣站積極重視格木苗木的培育,格木正成為推廣站發展的重要經濟植物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