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

木槿花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

木槿花,即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木槿花多色豔,非常美麗。以花朵大而完整,幹燥,色白無雜質者為佳。是作自由式生長的花籬的極佳植物。适宜布置道路兩旁、公園、庭院等處,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1]并且曆代的詩文都有對木槿花的記述。木槿花色彩豔麗,是作自由式生長的花籬的極佳植物,适宜種植于道路兩旁、公園、庭院等處,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可以入藥,亦可食用。木槿花是韓國的國花,又名無窮花,在北美有“沙漠玫瑰”的美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亞綱:五桠果亞綱(Dilleniidae)

    目:錦葵目(Malvales)

    科:錦葵科(學名:Malvaceae)

    族:木槿族(Hibisceae Endl.)

    屬:木槿屬(Hibiscus Linn.)

    種:木槿花

    中文學名:木槿花

    中文别名:裡梅花、朝開暮落花、瘧子花、喇叭花、白槿花、榈樹花、沙漠玫瑰

    英文名:Shrub Althea Flower

    二名法:Hibiscus syriacus L.

    分布:原産可能是東亞,現在在全國和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韓語名:무궁화

    花語:堅韌,永恒的美麗

性狀

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木槿花多色豔,是作自由式生長的花籬的極佳植物,适宜布置道路兩旁、公園、庭院等處,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

2

花呈不規則形,長1.5—3cm,寬1-1.5cm,基部鈍圓,柄短,苞片一輪。花萼灰綠色,裂片卷縮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細毛;花瓣10枚,皺折,淡黃或淡紫藍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藥多數,呈紫黑色。氣微、味淡。

植物形态

落葉灌木,高3—4m。莖多分枝,幼枝密被黃色星狀毛及茸毛。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7cm,寬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6cm,花柄長4-14mm;小苞片6—7,線形,有星狀毛;花萼鐘形,5裂,有星狀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紅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頭不伸出花冠。蒴果長圓形,長約2cm,頂端有短喙,密生星狀毛。種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全國有栽培。

生長習性

其性喜溫涼、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較耐幹旱,耐瘠薄,耐半蔭蔽,忌澇,耐寒冷,生長适溫15~28℃。

繁殖

木槿可用播種、扡插和嫁接繁殖。扡插可于4月結合修枝整形進行,插穗選擇木質化的健壯枝條,長10~12厘米,露天扡插于紅壤或沙壤中,每月上午澆水一次,極易成活。

栽培

木槿适應性強,粗生易長,栽培管理較易。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南方旱季,此時木槿進入半休眠狀态,管理以澆水保苗為主;4—10月進入高溫多雨季節,可于4月對植株進行短截,并加強肥水管理,以促發新梢,使花開繁茂。

功效與主治

作用:其葉子在清水中浸泡後,汁液濃稠,可用來洗發,洗後頭發柔順光亮。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于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疖癰腫,燙傷。

此外,木槿花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味甘性涼,食之可清熱利濕涼血,排毒養顔。同時還可以食用,木槿花的營養價值極高,吃木槿花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福建汀州人用木槿花和稀面和蔥花,下鍋油煎、松脆可口,俗稱“面花”、“花煎”,徽州山區的居民用木槿花煮豆腐吃,味道十分鮮美可口,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綻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研束,0.5~1錢。

選方:治下痢噤口:紅木槿花去蒂,陰幹為末,先煎面餅二

個,蘸末食之。(《濟急仙方》)

②治赤白痢:木槿花一兩(小兒減半),水煎,兌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雲南中醫驗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開水和冰糖欺半小時,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風痰壅逆:木槿花曬幹,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湯下,白花尤良。(《簡便單方》)

⑤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幹為末,陳米湯調送三五口;不轉,再将米飲調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婦人白帶:木槿花二錢,為末,人乳拌,飯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療瘡疖腫:木槿花(鮮)适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藥用價值

【處方名】:木槿花、槿樹花、鮮木槿花,白槿花

【商品名】:木槿花、川槿花。以花朵大而完整、幹燥、色白無雜質者為佳。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大暑至處暑間,選睛天早晨,花半開時采摘,曬幹。

【考 證】:出自《日華子本草》。

【中藥化學成分】:含肥皂草甙(Saponarin) 、肌醇( inositol)、粘液質。

【功 效】:清熱止咳,涼血止血,清熱燥濕。

【主 治】:治風熱束肺所緻咳喘,血熱妄行所緻吐血衄血,尿血,腸風瀉血等症,痢疾,白帶。

【性味歸經】:甘苦,涼。①《日華子本草》:“涼。”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③《綱目》:“甘,平,滑,無毒。”入脾、肺、肝經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厥陰經。”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研末,0.5-1錢。

【學名】:Flos Hibisci

【其他标準稱謂】:英文名Shrubalthea Flower

【化學成分】:含皂草黃甙(saponarin)、肌醇(inositol)、粘液質。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于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疖癰腫,燙傷。

【用法用量】:2~4錢;外用适量,研粉麻油調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單方驗方】:

1、治痢疾:木槿花、冰糖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治痔瘡出血:木槿花15克,水煎服。

3、治赤白痢:木槿花15克,水煎沖蜜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準予。

4、治風熱眼疾:木槿花15-30克,水煎服。

5、治白帶:木槿花、敗醬草、白雞冠花各15克,日1劑,水煎,分2次服。

6、治水腫:鮮木槿根、燈心草各30克,水煎,食前服,日服2次。

7、治黃水瘡:木槿皮研末、醋調炖如膠,敷之。

藥材采制

夏、秋季晴日花初開放時采摘盛開花朵,曬幹。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赤白痢,并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

2.《本草綱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3.《本草彙言》: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滞,善治赤白積痢,幹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4.《本經逢原》:紅者治腸風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5.《安徽藥材》:治皮膚病。

6.《江西中藥》: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7.《醫林纂要》:木槿花,白花肺熱咳嗽吐血者宜之,且治肺癰,以甘補淡滲之功。又赤白花分治赤白痢,以大腸與肺相表裡,小腸與心相表裡,凡痢,二腸濕熱也,以滑去滞,則愈矣。

注意事項

木槿花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朵,有赤、白二種,均入藥。其性味甘苦、涼,《日華子本

草》以其主治腸風瀉血、赤白痢。可焙幹入藥用,亦可“作湯代茶”飲。《濟急仙方》治下痢噤回,用“紅木槿花去蒂,陰幹為末,先煎面餅二個,蘸末食之。”《福建民間草藥》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用“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開水和冰糖炖半小時,飯前服,日服二次”。《滇南本草》治婦女白帶用“木槿花二錢為末,入乳拌,飯上蒸熟食之”。以上資料,說明木槿花有良好的止血、治帶作用,且有多種食用方法。藥理試驗:根及莖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内對革蘭氏陽性菌、痢疾杆菌及傷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泡法喝法

适宜搭配:木槿花适合單泡,不适宜搭配其它花茶。

泡法喝法:木槿花的泡法及喝法:一茶匙葉片,用一杯滾燙開水沖泡,焖約十分鐘後即可;可酌加紅糖或蜂蜜飲用。

木槿花的作用及功效:清熱解毒。用于痢疾、腹瀉、白帶。

木槿花的注意事項:請置于室内陰涼幹燥處,避免兒童自行拿取。

花言茶語:木槿花代表幸運植物

國花名

木槿花為大韓民國的國花,在韓國曆史上,太極旗最早出現于19世紀。李氏王朝宗高十九年,即1882年8月,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談判。途中,兩人商議,作為一個國家的代表沒有一面國旗是不行的。于是,他們就在去日本的船上繪制了太極旗。樸、金二人回來後,于1883年,該旗被正式采納為李氏王朝的國旗,并頒布使用。1948年,韓國政府成立時也決定把太極旗作為國旗使用。後來,韓國文教部正式頒布了太極旗的制作标準,并決定:旗杆頂端使用國花--木槿花加以裝飾。旗面上的圖案:白底代表土地,中間的圓圈代表人民,周圍的四卦代表政府。該國國徽亦為圓形,圓面為五瓣的木槿花,中間為陰陽圖案。绶帶上寫着“大韓民國”。

花語及象征意義

溫柔的堅持:木槿花朝開暮落,猶如昙花一現,但人常說:物以稀為貴,正因為木槿花花開時間短暫,人們更加珍惜它的開花時間,但木槿花有給人一種厚積薄發的力量,每一次凋謝都是為了下一次更絢爛地開放。給人的感覺就像太陽不斷地落下又升起,又像春去秋來四季輪轉,卻是生生不息。更像是愛一個人,會有情緒低潮,會有浪漫激情,但每一次低谷都是蓄勢待發,準備新一次的開放,平淡中不失韻味。因為他們明白,起起伏總是難免,但沒有什麼會令他們動搖自己當初的選擇,愛的信仰永恒不變。

烹饪方法

酥炸木槿花

【材料】:木槿花250g,面粉250g,植物油500g,發面50g,精鹽、味精、堿水、蔥各适量。

【做法】:

1.木槿花擇洗幹淨,瀝水,蔥洗淨切成絲。2.将發面50g先用少量溫水泡開,面粉250g加水攪拌成糊,靜置發酵3小時左右,使用前投入少量花生油及堿水拌勻。再加入木槿花、蔥絲、精鹽、味精拌。

4.鍋放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取挂上糊的木槿花放入炸酥即可。

特點:食之松脆可口。用于治療反胃、便血等症。

肉絲木槿花

【材料】:肉絲50克、幹木槿花25克

肉絲木槿花

【調味料】:植物油20克、姜、辣椒、蒜、料酒、鹽、味精等調料。

【做法】:

1.将幹木槿花用開水浸泡1分鐘左右,瀝幹備用;

2.鍋中倒入底油,将肉絲、生姜、辣椒、蒜頭一起放鍋中,煸出香味。

3.倒入适量的料酒和水燒沸後,加入木槿花。再沸時,放入鹽、味精等調料即可。

【特點】:甘而不膩,潤滑爽口。清香撲鼻,鮮香可口。

【功效】:開胃健脾、溫陽補血。

可用類似方法制作“墨魚木槿花”、“蝦仁木槿花”、“禽蛋木槿花”、“豆腐木槿花”等。

木槿砂仁豆腐

【材料】:白木槿花10~12朵,陽春砂仁1g,嫩豆腐250g,

細鹽、味精、香油、姜末各适量。

【做法】:

1.燒熱鍋,加花生油燒八成熱,放入陽春砂仁和生姜末炒出香味,撈去渣。

2.鍋中加清水500g,放入豆腐片煮開。木槿花去蒂洗淨,投入鍋内再煮沸,加入細鹽、味精調好味,淋香油少許即成。

特點:食之花香,豆腐純清,可用于治療風痰壅盛、反胃、痔瘡便血等。

參考資料

1.木槿花·植物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