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

心理疾病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SM)是一種社交焦慮症,是以患者在某些需要言語交流的場合(如學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環境等)持久地“拒絕”說話,而在其他場合言語正常為特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中文名:選擇性緘默症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elective Mutism,SM 就診科室:精神病科

簡介

1877年,Kussmaul首先描述了一種以患兒有說話能力,但在一些情況下不能說話為特點的臨床功能障礙,命名為Voluntaria,強調患者自發地不說話。

1934年,Tramer将類似病例稱為elective Mutism,強調在某些場合患兒選擇不說話,美國DSM-IV改用Selective Mutism,意在表明患兒在“精心選擇”的場合或情境拒絕說話,強調心理因素可能是SM的主要病因。

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10(ICD-10)将SM定義為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言語或語言能力的兒童,在某些特定場合明顯由于情緒因素導緻言語能力喪失,強調感情障礙是引起SM的重要病因基礎。

流行病學

1994年,美國心理學會推測的臨床SM患兒不足兒童總數的1%,Kopp、Kamulainen、Bergman等對SM做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發病率在0.2%到2.0%之間,絕大多數患兒持續一年以上,一些研究顯示女孩SM患者稍多于男孩,比例為2:1。

中國文獻中隻有零星的個案報道或在綜述文獻中提到,尚無流行病學研究。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SM雖比較少見,患兒絕對數也很大。 

病因學

心理障礙

研究認為,SM和憂慮症密切相關,有專家甚至認為SM就是憂慮症的一種類型。 

行為障礙

行為學家認為,SM是一系列被加強的消極的學習模式所造成的行為問題,是一種“以拒絕說話作為巧妙應對外界環境的慣常反應”。也就是說,緘默狀态是患兒處理與所處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行為表現。行為專家認為患兒的沉默行為是功能性的,主張不良的外界環境是這種狀态持續存在的維持因素。因而患兒的這種緘默狀态是一種适應行為,而不是病态行為。

智力發育障礙

Kristensen等認為SM和智力發育障礙有關,與妊娠或分娩疾患相關,常合并咀嚼吞咽障礙、運動協調障礙及睡眠障礙。焦慮症狀可能為認知困難引起,比如,工作記憶障礙容易導緻焦慮症狀。在完成超過認知能力的認知任務時,患兒個體工作記憶可利用的資源匮乏,焦慮随之加重,于是采取妥協方式(消極的,不說話)完成任務。然而SM患兒通常不存在認知能力低下,Katharina等的研究顯示SM患兒和對照組兒童的認知功能沒有明顯的差異。

言語或語言障礙

有研究發現SM患兒存在言語或語言障礙,Kolvin和Fundudis研究證實SM患兒開始說話的時間明顯晚于正常兒童,而且SM患兒組50%的患兒言語不成熟,而對照組隻有9%。 

診斷依據

在需要言語交流的場合“不能”說話,而在另外一些環境說話正常;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

FF無言語障礙,沒有因為說外語(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語問題。是由于入學或改變學校、搬遷或社會交往等影響到患兒的生活。

沒有患諸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智力發育遲緩或其他發育障礙等發育或心理疾病。

治療方案

選擇性緘默症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特殊形式。研究證實行為治療有顯著療效,可以幫助患兒調節情緒,克服急躁和焦慮,糾正處理問題的行為模式。常用的方法有正性強化法、負性強化法、脫敏法、錄像自我模型法等。

家庭治療

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遊戲。家庭教育目的是改善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和家庭關系,加強家長對SM的認識,給患兒創造一個适宜的家庭環境,改善家庭關系,減少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勵。家庭遊戲,邀請患兒的朋友、同學和老師來家中做客,同患兒一起做遊戲,讓患兒在熟悉的環境中,同他們進行交流。來客由熟悉到陌生,由少到多,最終,患兒在學校接觸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學校是一個陌生的環境。

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參與和支持

給患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多鼓勵患兒講話,不取笑其言語障礙,不恐吓捉弄等。在學校組成以老師和部分同學為主的幫助小組,告訴他們配合醫師治療的重要性,了解患兒情況及治療特點,多與患兒交流,不強求患兒言語應答,鼓勵患兒各種形式的回應。課堂上:最初鼓勵患兒參與集體回答,回答人數逐漸減少;鼓勵患兒單獨和老師交流,提前準備要回答問題,然後小範圍内由患兒單獨回答,老師或同學們用言語誘導、提示、配合患兒回答問題,逐漸将範圍擴大。

藥物治療

常使用抗抑郁藥物苯異肼、氟西汀等進行治療。

專家解析

出現選擇性沉默症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孩子很敏感,去幼兒園突然打亂了他原來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來的又天差地别,這讓他們感到恐懼和不安。

另外,孩子從熟悉的環境突然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他們無法對周圍的事物産生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最後一個原因是,孩子在家是衆星捧月般被呵護和照顧着的,到了幼兒園,不再是惟我獨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師也不會對他特别關注,寶寶能敏感地察覺到各種“待遇”上的差異,從而産生挫折感,并通過情緒反映出來,出現選擇性緘默現象。

上一篇:勃起功能障礙

下一篇:預告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