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故人莊

過故人莊

孟浩然的五言律詩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着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将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作品名稱:過故人莊
  • 作者:孟浩然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門山時,對上姓田的朋友家做客這件事的描寫。作者心曠神怡,贊歎着美麗的田園風光,創作出這首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内外兩重,内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閑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白話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去他鄉村田家玩。

翠綠的樹林圍繞着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适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别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叙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随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不是很着力,平靜而自然,但對于将要展開的生活内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裡,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别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這個村莊坐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裡“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叙述人在屋裡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内,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對于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園田居》)。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谷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于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産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征。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甯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萦繞在讀者耳邊。它不同于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裡,這位曾經慨歎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隐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丢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裡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鬥。”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甫的郁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讀者從這裡可以窺見一些消息。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緻,表現了形式對内容的高度适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迹,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隻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隻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隻寫把酒閑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隻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别裁》),“不鈎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正是因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淨,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

名家點評

《王孟詩評》:劉雲:每以自在相淩厲者,極是。

《瀛奎律髓》:此詩句句自然,無刻劃之迹。

《升庵詩話》:孟集有“到得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刻本脫一“就”宇,有拟補者,或作“醉”,或作“賞”,或作“泛”,或作“對”,皆不同,後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

《唐詩摘鈔》: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筆尖幾不着點墨。淺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濃,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煉之迹俱化矣。王、孟并稱,意嘗不滿于孟。若此作,吾何間然?結句系孟對故人語,覺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于言外。

《增訂唐詩摘鈔》:“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無味矣。

《唐詩成法》:以古為律,得閑适之意,使靖節為近體,想亦不過如此而已。

《唐詩别裁》:通體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歸于自然。

《網師園唐詩箋》:野景幽情(“把酒”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一意淡,結作小緻。雖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異使,對句亦逸,“就”字新。

《瀛奎律髓彙評》:馮舒:字字珠玉,“就”字真好。紀昀:王、孟詩大段相近,而體格又自微别。王清而遠,孟清而切。學王不成,流為空腔;學孟不成,流為淺語。如此詩之自然沖淡,初學遽躐等而效之,不為滑調不止也。

《唐詩近體》:通體樸實,而語意清妙。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終身。曾隐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

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