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漢語漢字
論,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lùn或lún,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小篆。其本義表示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後又引申為思考,也指評論,辨析等,以上義讀lùn。論讀作lún時,專用于《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
  • 中文名:論
  • 拼音:lùn,lún
  • 部首:讠
  • 倉颉:ivop
  • 鄭碼:sorr
  • 筆順:453435
  • 字級:一級字(編号0556)
  • 平水韻:十三元平聲
  • 筆畫:6
  • 注音:ㄌㄨㄣˋ,ㄌㄨㄣˊ
  • 結構:左右結構
  • 異體字:?,?
  • 四角:38712
  • 統一碼:基本區U 8BBA

字源演變

論,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言,從侖(表條理),會有條理地分析事理之意,侖也兼表聲。如今簡化作論。論本義為分析說明事理,引申指辯論,又引申指評說,進而引申指衡量,評定又特指定罪。“論”和“議”都是對是非好壞的評說判斷,但“論”側重于分析、推理。“論”是從“侖”分化出的形聲字。中山王鼎“侖其?(德),眚(省)其行”中的“侖”就讀為“論”。從“侖”聲的字多有條理、層次義。“論”源自“侖”當無可疑。“論”僅見于秦漢文字,出現不會太早。

現代釋義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lún

名詞

《論語》的簡稱。

通“倫”。倫理。

於論鼓鐘!——《詩·大雅·靈台》

通“倫”。類。

人臣之論: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聖臣者。——《荀子·臣道》

通“倫”。事物的條理、秩序。

于論鼓鐘。——《詩·大雅·靈台》

動詞

通“掄”。用力揮動。

我怎扶持江山社稷,難論着鞭簡共楂槌。——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摺

lùn

動詞

議論, 分析和說明事理。

思;思考。

論之思之,至于再三。——《漢書·王莽傳》

衡量;評定。

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聞言必熟論。——《呂氏春秋·慎行論》

評論;辯析。

相國論河套。——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判罪;判決。

會論虞常。——《漢書·李廣蘇建傳》

袁溥論瑞。—— 張廷玉《明史》

舒華論瑞迂。——《明史》

考慮;顧及。

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魯迅《彷徨·祝福》

較量。

我與一百斤大刀,卻與那先生論麼?——《三國志平話》

控告,舉報。

那裡有令史勾結強賊理,如今世上媳婦論丈夫的稀。——李緻遠《還牢末》

憑借。

想相如憑舌劍壓秦國,論膽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高文秀《渑池會》楔子

說;陳述。

無論魏晉。——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棄者無論。——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論天下事。——《資治通鑒》

按照,依照。

研究。

論世之事。(論,研究、探讨。)——《韓非子·五蠹》

通“掄”。選擇。

權節其用,論比協材。——《國語·齊語》

論賢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輔》

通“綸”。治理。

雲雷屯,君子以經論。——《易·屯》

屢陳時政,經論治體。——《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

名詞

主張,學說。

論笃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論語·先進》

餘不妄,獨持迂論。——徐光啟《甘薯疏序》

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

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龍·論說》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議也。從言侖聲。盧昆切。

說文解字注

議也。

論以侖會意。亼部曰。侖。思也。龠部曰。侖、理也。此非㒳義。思如玉部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之䚡。靈台。于論?锺。毛曰。論、思也。此正許所本。詩于論正侖之假借。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皇侃依俗分去聲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别也。王制。凡制五㓝。必卽天論。周易。君子以經論。中庸。經論天下之大經。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許雲。論者、議也。議者、語也。似未盡。

從言。侖聲。

當雲從言侖、侖亦聲。盧昆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别,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為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茲矣。

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于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又《增韻》:紬繹讨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讨論典墳。

又《正韻》:決罪曰論。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又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又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又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注: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又《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注: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又葉盧健切。音練。《前漢·叙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又葉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又葉闾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诔》: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

《字彙補》譌作?,非。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拟音

聲調

上古音系

ruːn

ruːns

run

廣韻

力迍切

ljuen

平聲

盧昆切

luən

平聲

盧困切

luən

去聲

蒙古字韻

lun

平聲

lun

去聲

中原音韻

真文合

真文

luən

陽平

真文合

真文

luən

去聲

洪武正韻

龍春切

八真

lyən

平聲

盧昆切

八真

luən

平聲

盧困切

八震

luən

去聲

分韻撮要

第二十一津赆進卒

陽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