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

漢語漢字
迫:pòㄆㄛˋ,pǎiㄆㄞˇ。《說文解字》:“迫,近也。從辵,白聲。”乍行乍止是辵之範式。如冰啟時色是白之範式。辵,白兩範式疊加。行或止猶将受凍結之力是迫之範式。
  • 中文名:迫
  • 拼音:pò,pǎi
  • 繁體:迫
  • 部首:辶
  • 五筆:rpd
  • 倉颉:yha
  • 鄭碼:nkw
  • 筆順:32511454
  • 注音:ㄆㄛˋ,ㄆㄞˇ
  • 四角碼:36300
  • 統一碼:8FEB
  • 總筆畫:8

字源演變

現在統一規範簡化為“迫”。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迫pòㄆㄛˋ

用強力壓制,硬逼:逼~。~害。壓~。強~。脅~。~降(jiàng)。~降(xiáng)。~不得已。

接近:~近。~冬。

急促:急~。~切。~不及待。

狹窄:地勢局~。

迫pǎiㄆㄞˇ

〔~擊炮〕一種火炮。

詳細釋義

迫pò

【動】

(形聲。從辵(chuò),白聲。本義:逼近)

同本義〖approach〗

迫,近也。——《說文》

迫,逼也,近也。——《廣韻》

望崦嵫而勿迫。——《離騷》。注:“附也。”

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韓非子·亡征》

涉旬月,迫季冬。——司馬遷《報任安書》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迫措(猶逼近)

硬逼,逼迫〖compel;force;press〗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裡胥迫我納。——白居易《重賦》

又如:脅迫(威脅強迫);強迫(施加壓力使服從);迫劫(逼迫);迫蹙(逼迫強制);迫阨(逼迫;脅迫);迫弄(逼迫并戲耍);迫拶(逼迫);迫索(強迫索取);迫脅(逼迫、威脅);迫勒(強迫)

催促〖urge〗

迫生而下。——《呂氏春秋·貴生》

迫孔悝于廁,強盟之。——《左傳·哀公十五年》

能事不受相促迫。——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

又如:迫催(催逼,催促)

迫pò

【形】

緊迫;急迫〖pressing;urgent〗

迫而動。——《淮南子·精神》。注:“切也。”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迫促(匆忙);迫急(迫切);迫劃(緊急籌劃);迫遽(急促);迫守(急切收捕);迫究(緊逼追問);迫亟(急促;急迫);迫速(急迫);迫猝(急迫;倉促)

狹窄〖narrow〗

西州地勢局迫。——《後漢書·窦融列傳》

又如:迫隘(狹窄;險阻);迫小(狹小);迫隘(狹窄,險阻);迫束(束縛,不得伸展);迫迮(狹窄);迫脅(迫窄;狹陋);迫唶(狹窄)

困厄;窘迫〖instraitenedcircumstances;poverty-stricken〗。如:迫厄(猶困厄);迫迮(困厄);迫怵(窘迫恐懼);迫脅(局促;困厄);迫戚(困厄的樣子);迫猝(窘迫,困頓)

另見pǎi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迫·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5

《廣韻》博白切《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百。《玉篇》逼迫也。《廣韻》急也。《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肩迫兮。《前漢·武帝紀》外迫公事。

又《增韻》窘也。《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後漢·朱晖傳》惶迫伏地,莫敢動。

又《集韻》通作柏。《前漢·張耳傳》柏人迫于人也。《武帝·瓠子歌》魚沸鬰兮柏冬日。

又葉璧亦切,音必。《馬融·長笛賦》危殆險巇之所迫也,衆哀集悲之所積也。

又葉蔔各切,音博。《崔瑗·草書勢》草書之法,蓋又?略。應時谕指,用于卒迫。

上一篇:一念之差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