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

錦上添花

漢語成語
錦上添花,拼音:jǐn shàng tiān huā,指在美麗的錦織物上再添加鮮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伸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1]
  • 中文名:錦上添花
  • 外文名:
  • 拼音:jǐn shàng tiān huā
  • 近義詞: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 反義詞:雪上加霜
  • 出 處:《祖堂集》
  • 注音字母:ㄐㄧㄣˇ ㄕㄤˋ ㄊㄧㄢ ㄏㄨㄚ
  • 用 法:作謂語、賓語、補語

釋義

錦,彩飾的絲織品。錦上添花指在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上再繡上花朵。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

出處

早出自于南唐·靜筠二禅師《祖堂集》:“今日便是錦上更添花。” 

後人由此提煉出“錦上添花”。

例句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

運用示例

宋·黃庭堅《了了庵頌》:“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宋·王安石《即事》: “招欲覆杯中渌, 麗唱仍添錦上花。”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傳·第一八回》:“天幸得衆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為此常言說道:’隻有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隻這兩句言話,道盡世人情态。”

明·康海《中狼》第一折:“命窮時鎮日價河頭賣水,運來時一朝錦上添花。”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于他們,第一步需要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成語典故

唐太宗貞觀初年,山西汾河灣有一座村莊,這一天,村子裡突然燒起熊熊烈火。水火無情,隻一頓飯功夫,整個村莊就被燒得片瓦無存,隻有一個叫薛仁貴的人僥幸逃得性命。

從此,薛仁貴從一個富家子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不名一錢的流浪漢。為生活所迫,薛仁貴流落到附近的柳家莊,在柳員外家做幫工,與長工們一起搬運木材。薛仁貴的氣力驚人,一般要十幾個人才能擡得動的木頭,他一個人能扛在肩上奔跑如飛。能幹也能吃,他一頓吃下的飲食,竟夠四五個長工吃一天的。

看到薛仁貴如此能幹,柳員外打心眼裡高興,他馬上告訴薛仁貴,不要再到别處去幫工了,就留在他柳家好了。

柳員外有個女兒叫柳迎春,生得冰膚玉肌,花姿月容,美貌非凡。柳員外視女兒如掌上明珠。這一天,柳員外看到冬天将至,便将自己前不久買的一件珍奇的紅綢面皮鬥篷送給女兒禦寒。

轉眼冬天到了,大雪紛飛,北風呼嘯。漫天飛雪中,柳迎春披上父親送給她的鬥篷來到後花園觀賞雪景。這時,她發現薛仁貴隻穿了一件夾袍,在貯存木材的小屋裡昏睡,心中可憐,便脫下身上的鬥篷,悄悄地給薛仁貴蓋上,也無心欣賞雪景,轉身離去。

薛仁貴覺得身上漸漸地暖和起來,朦胧中睜開眼睛一看,自己身,上竟蓋了件紅綢面的狐狸皮鬥篷,心中非常納悶。轉念一想,也許是哪位仙人送來的,隻要能遮風擋雪,自己凍不着就先穿着它。

薛仁貴将鬥篷披在身上,起身去清理滿院的積雪。皚皚白雪之中,薛仁貴披的紅鬥篷格外醒目,柳員外一眼就 看到了,不禁怒火中燒,認定薛仁貴一定與女兒柳迎春有私情。

他喚來女兒,什麼也不問,馬上要趕女兒出門。員外夫人哪裡肯依,經過苦苦哀求,又照顧女兒的名譽,柳員外讓薛仁貴與柳迎春立即完婚,然後馬上搬出柳家莊,并不給他們分文,讓他們自作自受。薛仁貴與柳迎春搬出柳家,住進莊外的一孔破窯。生活沒有來源,衣食無有着落,隻靠員外夫人不時送點銀兩,勉強度日,竟到了有時食不果腹的地步。

村裡人見薛仁貴貧窮,都對他十分冷淡,隻有一個做小本生意的王茂生覺得薛仁貴本分,隻是窮點,便自己省些東西給他送來。逢年過節時,還會拿些酒肉來,與他們共同過節,由此,二人成了患難中的摯友。

薛仁貴不甘心依靠别人救濟過活,便投軍人伍。從軍不幾年,由于他作戰英勇,功勳卓著,而受到唐太宗的賞識,被封為兩遼王。薛仁貴想起妻子柳迎春還在寒窯中受苦,立即告假還鄉。

聽說薛仁貴封王歸來,地方官和當地的鄉紳們都紛紛備下禮物來看望他。唯獨王茂生竟擔了一擔水,當作酒祝賀薛仁貴。

薛仁貴設宴款待大家,他讓王茂生坐貴賓席,酒宴上,薛仁貴對官紳們說:“我現在貴為王爺,什麼都不缺。你們送禮物來,如同錦上添花,唯有王茂生才是我的患難之交啊!”

成語寓意

古人雲“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錦上添花不是必要的,雪中送炭卻救人于危難。人需要關懷和幫助,也最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關懷和幫助。若要一個人記住自己,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在他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

上一篇:

下一篇:久别重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