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囊蟲病

豬囊蟲病

寄生于豬的肌肉中所引起的寄生蟲病
正豬囊蟲病又稱豬囊尾蚴病,是由人的有鈎縧蟲的幼蟲(豬囊尾蚴)寄生于豬的肌肉組織中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病。[1]患有囊蟲病的豬肉,俗稱米豬肉、豆豬肉。豬囊蟲對豬的危害一般不明顯。嚴重感染時,可導緻營養不良、貧血、水腫及衰竭。大量寄生于腦部時可引起神經系統機能的障礙,特别是鼻部觸痛、強制運動、癫痫、視覺擾亂和急性腦炎,有時可發生突然死亡。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豬囊尾蚴病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消化道傳播 中文名:豬囊蟲病 英文名:Cysticercosis in Pigs 病原學:豬囊蟲 季節分布:四季 傳染病:是 并發症:貧血 水腫

病原

豬囊蟲的成蟲體長2~7m,頭節呈圓球形,上有4個吸盤和1個頂突,頂突周圍有兩排小鈎,共計25~51個。頸節短而窄,後接未成熟節片,最後依序為正方形的成熟節片和長形的孕卵節片。從糞便中排出的孕卵節片常常是幾個節片連在一起的,孕卵節片内的子宮有7~12對側支。   

幼蟲稱豬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或豬囊蟲,呈白色半透明的小囊泡,長6~10mm,寬約5mm,囊内含有囊液,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的小結,其中嵌藏着一個頭節。囊蟲包埋在肌纖維間,外觀似散在的豆粒或米粒,故群衆常稱有囊蟲的豬肉為“豆肉”或“米肉”。 

有鈎縧蟲寄生于人的小腸,其孕卵節片随糞便排到外界,豬吞食了孕卵節片或節片破裂後散落出的蟲卵而遭感染。蟲卵在胃腸消化液的作用下,卵殼破碎,六鈎蚴外出,鑽入腸壁,随血液被帶到周身各部,而以咬肌、心肌、膈肌、舌肌、前肢上部肌肉、股部和頸部肌肉中,約經2個月發育為囊蟲。

當人吃了未煮熟的帶有囊蟲的豬肉時,即遭感染。此時囊蟲翻出頭節,吸着在人的小腸黏膜上,約經2~3個月發育為成蟲。在人體内可寄生數年或十年之久,并不斷地向外界排出孕卵節片,成為豬囊蟲的感染來源。

人的感染主要是在不衛生的條件下吃人了蟲卵,或因患者腸逆蠕動(嘔吐)時,而使孕卵節片返入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六鈎蚴逸出,進入血液循環,再到各組織器官發育為囊蟲。當囊蟲寄生在人的腦、眼等部位時,常對人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

流行病學

豬囊蟲病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流行于亞、非、拉的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我國雖有26個省、市、自治區報道過本病,但主要發生于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及雲南、廣西與西藏的部分地區;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已極少發生;東北地區感染率仍較高。由于國家加強了肉食品的安全檢查和人民生活條件大為改善,本病的發生率已呈逐步下降的趨勢。 

豬囊蟲病主要是豬與人之間循環感染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人有鈎縧蟲病的感染源為豬囊蟲,豬囊蟲病的感染源是人體内寄生的有鈎縧蟲排出的孕卵節片和蟲卵。感染豬有鈎縧蟲的患者每天向外界排出孕卵節片和蟲卵,且可持續排出數年甚至20餘年,這樣,豬就長期處于感染的威脅之中。   

豬囊蟲病的發生與流行與人的糞便管理和豬的飼養方式密切相關,一般本病發生于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往往是人無廁所豬無圈,甚至還有連茅圈(廁所與豬圈相連)的現象,豬接觸人糞的機會增多,造成流行。此外,有些地區有吃生豬肉的習慣,或烹調時間過短,蒸煮時間不夠等,也能造成人感染豬有鈎縧蟲。

臨床症狀

人體症狀

豬囊蟲對豬的危害一般不明顯。嚴重感染時,可導緻營養不良、貧血、水腫及衰竭。大量寄生于腦部時可引起神經系統機能的障礙,特别是鼻部觸痛、強制運動、癫痫、視覺擾亂和急性腦炎,有時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量寄生于肌肉組織的初期時,可出現肌肉疼痛、前肢僵硬、跛行和食欲不振等。

寄生于眼結膜下組織或舌部表層時,可見在寄生處呈現豆狀腫脹。在肉品檢驗時,常在外觀上體滿腰肥的豬群中發現嚴重感染豬囊蟲的病例。  

豬帶縧蟲寄生于人,以其頭節固着在人的小腸壁上,可引起腸炎,導緻腹痛、腸痙攣和營養不良。蟲體的分泌物和代謝産物等毒性物質被吸收後,可引起胃腸道機能紊亂和神經症狀。

其幼蟲—豬囊蟲寄生于人體時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寄生部位與寄生數量。寄生于腦時,可引起頭暈、惡心、嘔吐及癫痫症狀,嚴重的可導緻記憶喪失和死亡。

患豬症狀

1、患豬多呈現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症狀,常表現為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阻,被毛長而粗亂,貧血,可視粘膜蒼白,且呈現輕度水腫。

2、患豬腮部肌肉發達,前膀寬,胸部肌肉發達,而後軀相應的較狹窄,即呈現雄獅狀,前後觀察患豬表現明顯的不對稱。

3、患豬睡覺時,外觀其咬肌和肩胛肌皮膚常表現有節奏性的顫動,患豬熟睡後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現得最為明顯。

4、外觀患豬的舌底、舌的邊緣和舌的系帶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豬的舌底和舌的系帶部可感覺到遊離性的米粒大小的硬結。

5、患豬眼球外凸、飽滿,用手指擠壓豬的眼眶窩皮膚可感覺到眼結膜深處有似米粒大小的遊離的硬結;翻開豬的眼睑可見眼結膜充血,并有分布不均的米粒狀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生前辨認豬囊蟲病,應根據豬的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屠宰後在豬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間肌、心肌以及頸、肩、腹部肌肉)中觀察到白色半透明,如黃豆大小的透明狀囊泡,囊泡中有小米粒大小的白點,即可确診,切不可以片面觀察豬的其中一點或幾點臨床症狀而确診,避免誤診。

病理變化

患豬多呈現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症狀,常表現為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阻,被毛長而粗亂,貧血,可視粘膜蒼白,且呈現輕度水腫。 

患豬腮部肌肉發達,前膀寬,胸部肌肉發達,而後軀相應的較狹窄,即呈現雄獅狀,前後觀察患豬表現明顯的不對稱。

患豬睡覺時,外觀其咬肌和肩胛肌皮膚常表現有節奏性的顫動,患豬熟睡後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現得最為明顯。

外觀患豬的舌底、舌的邊緣和舌的系帶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豬的舌底和舌的系帶部可感覺到遊離性的米粒大小的硬結。

患豬眼球外凸、飽滿,用手指擠壓豬的眼眶窩皮膚可感覺到眼結膜深處有似米粒大小的遊離的硬結;翻開豬的眼睑可見眼結膜充血,并有分布不均的米粒狀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生前辨認豬囊蟲病,應根據豬的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屠宰後在豬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間肌、心肌以及頸、肩、腹部肌肉)中觀察到白色半透明,如蠶豆大小的透明狀囊泡,囊泡中有小米粒大小的白點,即可确診,切不可以片面觀察豬的其中一點或幾點臨床症狀而确診,避免誤診。 

診斷鑒别

生前診斷比較困難,可以檢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無因豬囊蟲引起的豆狀腫脹。觸摸到舌根和舌的腹面有稍硬的豆狀疙瘩時,可作為生前診斷的依據。  

宰後檢驗咬肌、腰肌等骨骼肌及心肌,檢查是否有乳白色的、米粒樣的橢圓形或圓形的豬囊蟲。鈣化後的囊蟲,包囊中呈現有大小不一的黃色顆粒。現行的肉眼檢查法,其檢出率僅有50%~60%,輕度感染時常發生漏檢。  

人腦囊蟲病的診斷,除根據患者的臨診症狀外,可采用間接血凝試驗(IHA)、間接熒光抗體技術(IFA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皮内反應試驗等免疫診斷法進行确診。近年來上述血清免疫學診斷方法也已被應用于豬囊蟲病的診斷上。

防制措施

講究衛生,移風易俗,做到人有廁所豬有圈,徹底消滅連茅圈,防止豬吃人糞而感染豬囊蟲病。

加強肉品衛生檢驗。大力推廣定點屠宰,集中檢疫。根據國家規定,在平均每40cm2的肌肉斷面上,有豬囊蟲3個以上者,不準食用,3個以下者,煮熟或做成腌肉、肉松等出售。

人患縧蟲病時,可用槟榔、南瓜子或氯硝柳胺(滅縧靈)等藥物驅蟲。驅蟲後排出的蟲體和糞便必須嚴格處理,徹底消滅感染源。

可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殺滅豬囊尾蚴。丙硫咪唑,每日劑量30mg/kg體重,共服3次。吡喹酮,每日劑量為30~60mg/kg體重,共服3次。

治療

吡喹酮60~120毫克/公斤加适量面粉和水調成丸劑口服;間隔7天重複給藥1次,或按70~80毫克/公斤,用70%酒精将之稀釋為20%的混懸液,一次肌肉注射。

丙硫咪唑50~100毫克/公斤,分3~4次拌入飼料中喂服,或80毫克/公斤一次深層肌肉多點注射。

對用藥發生不良反應時,如呼吸困難、肌肉震顫、嘔吐等,可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碳酸氫鈉等藥。

上一篇:脾胃不和

下一篇:多發性肌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