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軟化症

髌骨軟化症

軟骨的退行性改變
髌骨軟骨軟化症,又稱髌骨軟骨病、髌骨勞損,是股髌關節軟骨由于損傷而引起的退行性病變。目前也有将該病稱為股髌關節炎。髌骨的後側面大部分由軟骨覆蓋,表面光滑,呈“V”形,與股骨髁間切迹關節面相對應,形成股髌關節。本病好發于活動強度大的運動員及中年女性。[1]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髌骨軟化症 英文名:patellar chondromalacia 别名:髌骨軟骨軟化症,髌骨軟骨炎 英文别名:CP 傳染病:否 常見發病:髌骨 多發群體:青壯年,運動員,體育愛好者 常見症狀:膝關節髌骨後疼痛 就診科室:骨科

病因

生物力學因素

(1)創傷學說

在髌骨軟化症緻病因素中,創傷學說漸趨公認,包括直接創傷、間接創傷及各種反複作用超過關節軟骨生理範圍的物理應力,導緻關節軟骨的“薄殼結構”和“拱形結構”破壞,軟骨細胞失去它們的保護而壞死,軟骨基質合成減少,導緻關節軟骨進行性破壞。

(2)髌骨不穩定學說

指高位髌、低位髌、髌骨傾斜、髌骨半脫位或脫位。髌骨不穩可造成髌骨關節面上壓力增大、分布異常,引起軟骨損傷。

(3)髌股壓力學說

髌股關節生物力學研究的進展,對髌股壓力與髌骨軟化症的關系出現了不同認識。強調接觸高壓對髌骨軟骨軟化症的影響。但用壓力過高學說難以解釋臨床上髌骨内側偏面為髌骨軟骨軟化症高發區的現象。

生物化學因素

(1)自身免疫學說

關節軟骨表面能阻止抗膠原抗體進入軟骨深層組織而對其有保護作用。

(2)軟骨營養障礙

各種緻傷因素使關節液的分泌及其成分發生異常變化,影響髌軟骨正常的營養和生理生化過程,促使軟骨變性而發病。

(3)軟骨溶解學說

關節滑膜受傷後滲透壓改變,血漿中的酶進入滑液增多、活性增強,進而溶解軟骨。

先天性因素

很多原因都可引起髌股關節關節兩部分對合不良,如髌骨發育障礙,位置異常及股骨髁大、小異常,膝關節内、外翻及胫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髌骨不穩定,産生髌骨半脫位或側傾,在髌骨滑動過程中,髌股關節面壓應力過度集中于某一部位,成為慢性損傷的基礎。

後天性因素

主要與勞動、運動姿勢與強度等有關,膝關節處于35°~50°半曲膝姿勢時,會明顯增加髌骨半脫位或側傾,以緻加重髌股關節的外側磨損,如自行車、爬山、滑冰等的訓練,是本病的常見原因。膝關節長期在大強度負荷(包括過度肥胖狀态下)運動,也容易加重髌骨軟化症。

臨床表現

膝部直接外傷可引起髌骨軟骨或骨軟骨骨折,或因多次損傷,如運動傷,引起軟骨退變性改變,軟骨面粗糙,失去光澤,嚴重者軟骨脫落,骨質暴露,其相對的股骨關節面也受到損傷。損傷部位多在髌骨中心。本病多發生于青壯年,且多有明顯外傷史,或有慢性積累性小損傷,主要症狀是膝關節髌骨後疼痛,輕重不一,一般平地走路症狀不顯,在下蹲起立、上下樓、上下坡,或走遠路後疼痛加重。

檢查

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體格檢查、X線檢查及放射核素檢查:

1.髌骨壓磨試驗

檢查時使髌骨與其相對的股骨髁間關節面互相擠壓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動,有粗糙

的磨擦感、磨擦聲和疼痛不适;或檢查者一手用力将髌骨推向一側,另一手拇指按壓髌骨邊緣後面可引起疼痛。有關節腔積液時,浮髌試驗可呈陽性。

2.單腿下蹲試驗

病人單腿持重,逐漸下蹲到90°~135°時出現疼痛,發軟,蹲下後單腿不能起立。

3.X線檢查

照膝關節正、側位及髌骨切線位X線片,早期無異常所見、晚期可因軟骨大部磨損,髌骨與股骨髁部間隙變窄,髌骨和股骨髁部邊緣可有骨質增生。

4.放射性核素檢查

骨顯像檢查時,側位顯示髌骨局限性放射性濃集,有早期診斷意義。

鑒别診斷

在診斷上,本病需與多種疾病進行鑒别,其中包括:

1.先天性盤狀半月闆肥厚;

2.先天性膝關節脫位;

3.内外側半月闆損傷;

4.半月闆鈣化;

5.半月闆骨化;

6.剝脫性骨軟骨炎;

7.滑膜軟骨瘤病;

8.關節滑膜皺襞綜合征;

9.半腱肌、半膜肌腱滑脫;

10.股二頭肌腱滑脫等。

并發症

早期症狀不嚴重,休息或服一般止痛藥即可緩解,病變在“隐蔽狀态”下不斷發展,直至發展為髌股關節炎,嚴重者膝關節伸屈活動受限,不能單腿站立。晚期已形成髌股骨關節炎時,病變區軟骨及軟骨下骨已有明顯破壞,軟骨已無再生修複能力。另外還容易合并半月闆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等。

治療

第一,要制動休息。在該類疾病特别嚴重或者是發作的時候,要保持嚴格的卧床、制動、休息。而在該類疾病症狀比較輕或者是緩解期的時候,雖然制動不是那麼嚴格,但是仍然要禁止一些膝關節大負荷運動的活動,比如登山、爬樓梯、騎自行車等等,這些活動要嚴格禁止。n

第二,需要服用一些消炎、消腫、止痛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最常使用的是針對該類疾病的非甾體類藥物,比如塞來昔布或者是尼美舒利等等。與此同時,還可以選擇性的應用一些營養軟骨的藥物,比如硫酸軟骨素、硫酸氨基葡萄糖等等。n

第三,要針對性的使用一些理療來作為輔助的治療。比如針灸、推拿、烤電、熱敷等等。n

第四,在症狀緩解之後,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應的功能鍛煉,比如直腿擡高或者是遊泳這類的活動。

預防

避免長期、用力、快速屈伸運動。髌骨軟化症的發生對中老年人來說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就是關節軟骨本身的退變,這與年齡等因素有關。外在因素就是機械性因素對關節軟骨的慢性損傷。預防髌骨軟化症的發生主要要從減少對髌股關節的持續壓力,改善軟骨的營養。

1.認識髌骨軟骨的生理性磨損規律

年齡意味着磨損:15歲以前:膝關節處于發育階段,疼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小孩的所謂“生長痛”多見。15歲~30歲:膝關節處于“完美狀态”,不知疲倦地用。但能緩沖沖擊髌骨軟骨僅是3~5毫米厚,由于無神經分布,不知痛或疼痛1~2天自然“好了”,所以在15~50歲很長一段時間無“預警信号”。30歲~40歲:有輕度磨損,為脆弱期,可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不引人注意。40歲~50歲:經常在走遠路後,膝關節就出現酸痛,應該開始保養關節了。50歲以上:膝關節疼痛常發而明顯,軟骨快全層磨損,關節炎開始發生(它是髌骨軟骨的“使用壽命”接近終點的信号)。人的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後就開始了。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可見自然磨損進展慢,不正常磨損才緻病,所以對膝關節的保健應及早進行。有髌骨軟化症要及早矯正髌股關節關節兩部分對合不正常,不要症狀重了才治療。

2.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不科學的持續性蹲位和劇烈的運動,如爬山、爬樓梯等膝關節屈曲位負重用力的鍛煉。避免突然改變鍛煉的強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樁”試圖增強膝關節力量和耐力的活動,這絕對不适合髌骨軟化症患者,因為在屈膝35°~50°範圍内髌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髌骨軟骨所受到壓力和摩擦也最大,所以不少人做後症狀加重。人們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當的膝蓋負重:躺下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站起來和走路時負重大約是上半身體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是3~4倍。跑步時,則是4倍。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8倍。

3.主動充分活動關節

在不負重條件下進行。如平卧在床上主動伸、屈膝關節。堅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充分活動關節可使髌骨關節面各個部分都受到刺激,滑液營養成分能均勻滲透到軟骨組織中去,并能增強關節的潤滑作用。

4.防止髌骨關節面持續受壓

屈膝位髌骨所受壓力較大,容易損傷關節面。要避免持續性蹲位對髌骨關節面的壓力。

5.石膏固定或下肢牽引治療

要主動行股四頭肌鍛煉,股四頭肌舒縮時能帶動髌骨上下移動,有利于軟骨的營養滲透及減輕髌股關節面的持續受壓。

6.膝關節出現不适或不定位疼痛

要考慮到早期髌骨軟化症的可能,要及時休息、及時治療,防止關節軟骨退變加重。

飲食保健

飲食上無需禁忌,加強營養即可,可以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類,蝦皮,海帶等。

上一篇:寶寶拇指内扣

下一篇:甲狀腺囊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