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熱

鼠咬熱

鼠或其他齧齒動物咬傷所緻的急性傳染性疾
鼠咬熱是罕見病,臨床的病例不多,可以由小螺旋體引起,潛伏期在5-21天,也可以由念珠狀鍊杆菌引起,潛伏期是1-5天。出現了症狀,老鼠咬傷人後的部位完全愈合後,可以出現局部的疼痛,并且形成紫黑色的腫脹,可以有水疱、壞死、潰瘍,表面可以覆有黑痂。[1]
    中醫病名:鼠咬熱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急診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家鼠或其他齧齒動物咬傷 常見症狀:水疱、壞死、潰瘍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症狀體征

發熱、皮疹和全身症狀是二者共同的表現。

1.鍊杆菌型潛伏期短,一般為10天。先出現發熱、寒戰,2~4天後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可累及掌跖。也可呈瘀斑。關節疼痛,可發生胸腔積液。心内膜炎、肺炎和敗血性梗死也可發生。10%不經治療的患者可死于本病。

2.小螺菌型潛伏期較長,約1~4周。突然發生高熱、寒戰。叮咬部位發炎,潰瘍,可發生淋巴管炎。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于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關節炎少見。可有心内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并發症。6%的患者不經治療可緻死。

用藥治療

叮咬後立即用硝酸腐蝕局部,清洗傷口。預防破傷風,青黴素2g/d,連用3天可預防本病的發生。兩型對青黴素、四環素或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反應良好。

飲食保健

具體飲食建議需要根據症狀咨詢醫生,合理膳食,保證營養全面而均衡。

飲食宜清淡,戒除煙酒、咖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預防護理

預防破傷風,青黴素2g/d,連用3天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病理病因

緻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狀鍊杆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前者由齧齒類動物傳染,如鼠、貓、松鼠、豬等等。實驗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後者除由上述動物傳染外,還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

疾病診斷

但有時需與丹毒、化膿性蜂窩織炎、病毒疹、球菌敗血症、腦膜炎球菌血症和洛杉矶熱鑒别。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增多,(15~30)×109/L,嗜酸性粒細胞也可增多。部分患者VDRL假陽性。可作血或關節抽液培養鍊杆菌。可用患者的血接種動物,Wright染色、暗視野檢查來檢測小螺菌。

其他輔助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内容描述。

并發症

可有心内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并發症。

上一篇:細菌性結腸炎

下一篇:吸收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