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中國

調研中國

2005年南風窗雜志社創辦的公益項目
“調研中國”是一個由南風窗雜志社于2005年創辦的公益項目,其全稱原為“調研中國—大學生社會調查獎學金”,通過提供資金和專業培訓,支持在校大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和社會實踐。2018年,調研中國正式更名為“調研中國·青年領導力公益平台”,呼籲社會上志同道合的、有責任感的企業加入,一起打造中國青年領導力公益平台。[1]
  • 中文名:調研中國
  • 外文名:
  • 主辦:南風窗雜志社
  • 含義:《南風窗》中國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

活動情況

“調研中國”旨在建立青年大學生接觸、發現和思考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的渠道,營造探讨實際社會問題的環境和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提高社會創新意識與能力。在信息傳播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調研中國依舊相信“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青年人成長的最佳方式,隻有在那些被忽略的田野裡,才能發現這個社會的真實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項目在每年度3月份至12月份之間完成,學生自由組團、自主确定選題、提出申請,主辦方組織各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進行審核遴選,确定資助名單,由專業導師集中培訓後,參與者前往項目所在地進行為期15天的實地調研、提交一份具備學術規範的調研報告書,并在本校獨立舉辦一場項目成果報告會。

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有近700所高校、10000多支團隊參加了“調研中國”,其中220支隊伍成功獲得資助,完成調研,舉辦了校園報告會,影響了100多萬大學生群體。

參與者關注的議題涵括了農村貧困、城市擴建、環境保護、教育公平、醫療保障、民族宗教、文化傳承等社會問題,形成的近100份報告書已結集出版,有的被拓展成為學術論文,取得了矚目的學術成就,有的在被媒體廣泛報道後,被政府相關部門吸納,成為決策參考,促進了社會問題的解決。

活動過程

高校宣講會(3~4月)

每年3~4月項目主辦方将聯手公益機構、門戶網站在北京、上海等5個高校集中的城市進行校園宣講會。宣講會以嘉賓主題演講的方式展開,在“青年發展”這一主題下,主辦方将邀請資深傳媒業者、知名學者、公益領袖以及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等作為嘉賓,從各自領域出發,講述青年人應該如何認知自身以及身處的這個時代,深度闡釋與傳播“調研中國”所倡導的價值與觀念。

參與者報名(3~5月)

通常每年3~5月為接受報名階段,報名形式為團隊報名。

以4~8個人(包括1名指導老師)自由組隊、自主确定選題或參與年度主題調研。凡在校大學生均可報名。原則上隻接受校内組隊。

具體報名方式及活動詳情可登錄南風窗網站的調研中國專區查閱,下載報名表格填妥後,在截止時間前,連同其它相關報名材料發送至指定郵箱。

專家團評審及甄選(6月)

申請表格統一彙總後,将交由主辦方組織的專家團隊進行評審,專家團由傳媒、學術以及公益三大領域資深從業者組成,對申請團隊進行投票計分,分5輪進行甄選。重點考察選題的社會價值、調研的可行性以及申請團隊學科背景的合理性等。計分結束後,主辦方亦會進行一定形式的面試,主要考察團隊領導者的組織能力,并最終确定最後入選的團隊(含年度主題調研團隊)。最終入選名單會在6月底左右公布。

培訓及實地調研(7~8月)

1團隊培訓及實地調研:對于入選團隊而言,每年7~8月,确定入選名單後,主辦方将聘請田野調查和社會實踐領域相關專家對入選團隊進行系統培訓,提高其調查研究的能力。培訓課程包括:社會學、人類學、田野調查技巧、統計方式等内容。

撰寫報告(9月)

實地調研結束後至9月底,調研團隊及參加“調研中國青年領袖田野營”的個人參與者,均需要完成整理調研資料、報告撰寫等工作。在此過程中,學術導師會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建議,确保調研材料的學術價值被充分挖掘。

團隊校園報告會(10~11月)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期間,入選團隊需要在其所在學校舉行一場校園報告會,将調研活動以及最後的成果向更多的同學和老師分享。報告現場除了本校師生外,還會邀請本地媒體、相關領域專家參與讨論和點評。

成果開發(全年)

每一年度主辦方都将整理編輯所有調研報告,擇其優者進行更大範圍的傳播,除了在《南風窗》雜志、網站、合作媒體等渠道發布外,也會将其中有着重大現實意義的優秀報告,向相關學術機構、政府部門等推薦,擴大其影響力,并适時結集成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