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姓家譜

葉姓家譜

中國姓氏
葉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名列第49位。據葉氏家譜記載,葉姓發源于河南葉縣,全國葉氏人口約660多萬,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安徽、湖北、江蘇、廣西、河南等地。明清時期浙江葉氏的遷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進行,《餘姚梅川葉氏宗譜》中說:葉夢得孫葉篑,宋理宗端平間(公元1234~1236年)自湖州遷餘姚熨鬥山。松江《葉氏家譜》中稱:始遷祖葉廷玉,元自杭州豐樂橋遷松江,先築室鐘賈山陽,後又遷居籽城西門内豐樂橋。[1]
    中文名:葉姓家譜 外文名: 别名: 排行:第四十九位 比例:占全國人口的0.41% 人口:約六百五十六萬餘 著名人物:葉劍英

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芈姓,出自颛顼後裔葉公之後葉子高,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傳說,帝颛顼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女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芈。

季連的後裔鬻能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後來周成王姬誦封鬻熊的曾孫熊繹在荊州山(今湖北荊州),立國為荊,定都丹陽(今湖北秭歸),後遷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國号為楚。

春秋時期,楚莊王芈旅(熊侶)的曾孫尹戌,在楚平王熊棄疾執政時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縣令尹(今安徽臨泉),又稱沈尹戌,後出任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國人民的敬重,他的後代中有人以沈為姓氏者。

楚昭王芈轸(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軍與吳國軍隊作戰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于葉邑(今河南葉縣舊城),史稱葉公。葉公曾大力平定白雲勝叛亂以助楚惠王複位,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陽(今河南南陽、湖北襄樊一帶),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

葉公,即千古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他才能出衆,在楚惠王熊章執政時期(公元前488~前432年)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

葉公曾在葉邑大力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在平定白公之亂後,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并歸隐終老于葉邑。

因葉公的字号為“子高”,後人多稱其為葉子高,其後裔以先祖封邑為姓氏,稱葉氏,世代相傳至今,葉邑由此成為葉氏祖地,葉公則被葉氏族人尊奉為得姓始祖,葉氏正确讀音作shè(ㄕㄜˋ)。

第二個淵源

源于國名,出自漢朝時期古葉調國,屬于以國名漢化為氏。

葉調為古國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者蘇門答臘島,東漢永建六年曾經遣使中國,建立友好關系,葉調國來中國的移民多以源國名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葉氏,正确讀音作yè(ㄧㄝˋ)。

第三個淵源

源于複姓,出自古代複姓,屬于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在古代姓氏演變曆史中,曾有以邑為氏的葉陽氏(今湖北荊州)、以官為氏的葉大夫氏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葉氏,正确讀音作yè(ㄧㄝˋ)。

第四個淵源

源于百越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有南郡蠻,世居南郡(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實際上是古代西南蠻夷族,源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百越民族,其中多有取漢姓為葉氏者,世代稱葉氏,正确讀音作yè(ㄧㄝˋ)。

漢朝時期,南郡蠻葉氏族人人丁興旺,名人輩出,如三國時期孫吳國著名将領葉雄(即華雄),即是南郡蠻的後裔。

第五個淵源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龍江志稿·人物志》記載:

蒙古族葉古祿特氏,亦稱葉魯特氏、亦魯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内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gul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尹氏。

蒙古族葉赫氏,源出河名,後蒙古達酋長星根達爾漢滅扈倫納喇部,兼并其民衆,遷徙其于葉赫河岸成為葉赫部,以部為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he Hala,漢義“盔頂”。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蒙古族葉克忠氏,屬于蒙古新巴爾虎姓氏,世居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kejong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蒙古族葉氏的正确讀音作yè(ㄧㄝˋ)。

第六個淵源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八旗通志·烈女傳》、《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的社會組織》等記載:

滿族費仰古氏,亦稱佛尼音布氏,滿語為Feiyangu 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赫葉哷氏,亦稱何雅禮氏,荷葉爾氏,滿語為Heyere Hala,世居沈陽。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赫氏、賀氏、何氏等。

滿族尼赫理氏,亦稱尼柯特氏,滿語為Niheri Hala,世居烏蘇裡(今烏蘇裡江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顔紮氏,亦稱燕劄氏、顔查氏、閻拉紮氏、顔之哈拉氏、庫雅拉彥劄氏,滿語為Yanja Hala,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國時期女真“顔盞”,以姓為氏,世居雅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東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甯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顔(民姓)氏、閻(官姓)氏、張氏等。後來的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妃子顔紮氏,是顔紮·布顔之女,生有皇子愛新覺羅·葉布舒,其庶之支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葉氏,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葉穆氏,滿語為Yemu Hala,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業速布部,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甯西豐小清河流域)、赫爾蘇城(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裡處)、尼馬察(今黑龍江省穆棱縣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裡斯克一帶)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葉氏、穆氏。

滿族葉赫勒氏,亦稱葉何裡氏,滿語為Yehele Hala,漢義“磁”,世居呀哈(今遼甯西豐小清河流域)、葉赫(今吉林梨樹)、甯古塔(今黑龍江甯安)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葉氏、慈氏等。

滿族葉庫哩氏,滿語為Yekuri Hala,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葉墨勒氏,滿語為Yemol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滿族葉氏的正确讀音作yè(ㄧㄝˋ)。

第七個淵源

源于赫哲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赫哲族祿葉哷氏,亦稱努葉勒氏、陸如火氏,依蘭三姓之一,以部為姓,世居黑龍江沿岸、三姓(今黑龍江依蘭)、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松花江流域、奇納林赫哲部(今黑龍江同江秦得利)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Ruyere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赫哲族、滿族祿葉哷氏多冠漢姓為葉氏、陸氏、蘆氏等,葉氏正确讀音作yè(ㄧㄝˋ)。

第八個淵源

源于彜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彜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彜族支系繁多,多數自稱“諾蘇”、“納蘇”、“聶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彜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民族名稱為彜族。

彜族同胞有自己的姓氏,在文獻《巍山彜族姓氏分布調查》中顯示,雲南巍山彜族的八萬三千七百七十一人中,共有一百四十九個姓氏,其中就有葉氏,據傳是葉丹氏的族支,取漢姓為氏,世代相傳至今。

葉丹氏世為四川涼山彜族沽基家族的頭人,曆史悠久,但總人口不是很多。葉丹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有近代革命史中記載的小葉丹,他與劉伯承元帥歃血為盟之事,被彜族同胞傳為佳話。

第九個淵源

源于德昂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德昂族葉氏,源出德昂族海氏部落。

德昂族同胞普遍通傣語、漢語、景頗語,沒有本民族文字,許多人均能用漢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國西南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與哀牢有密切的關系。

德昂族人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群居于怒江兩岸,是開發雲南地區保山、德宏一帶較早的民族。史書中所記載的“茫蠻”部落就是是德昂族先民,隋、唐時稱為“茫蠻”、“撲子蠻”、“望苴子蠻”,先後臣服于漢朝、晉朝及南诏國、大理國,元朝以後,德昂族成為傣族土司的屬民。德昂族絕大多數與景頗族、漢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數民族交錯分寨雜居,主要從事農業生産。

從古時候起,飲茶就是德昂族人的嗜好,他們善于種茶,家家都栽有茶樹。過去,德昂族居住地區受到其他民族的普遍歧視,被看作是低下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變了這種情況,和其他民族一樣有平等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一度統稱為崩龍族,後在本民族的要求下,于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改稱為德昂族。

德昂族原有自己的姓氏,習慣于按屬相和排行給孩子取名,也使用漢族的十二生肖:查(鼠)、包(牛)、衣(虎)、卯(兔)、光(龍)、沙(蛇)、牙(馬)、麻(羊)、新(猴)、收(雞)、滅(狗)、交(豬)。生日的屬相是什麼,就以什麼為名。男孩是屬相前加“阿”字,女孩的屬相前加“立”字。例如,牛日生日的男孩叫“阿包”,牛日生日的女孩叫“立包”。若按排行取名,則不分男女,稱呼為臘鎖(老大)、臘左(老二)、臘約(老三)等。

德昂族人結婚生子後,便起有諱名。凡有了孩子并已取名的夫婦,則連同他們的長輩在内,不論何人此後都不能直接呼他們的名字。德昂族人的家裡若長子或長女早逝,則以次子或次女的名字代替稱呼其父母。有的還沒有生兒育女,但也可以預先取下孩子的名字,而按此名來稱呼。

德昂族人認為,對已有了子女或雖然子女去世了但年齡較大的人,再去直呼他們的名字,是很不禮貌的。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德昂族人多改采用漢姓,據文獻《德昂族社會曆史調查》一書中稱,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德昂族民族鄉邦外村,有海氏改漢姓為葉氏者。

家譜文獻

吾族乾隆年間從閩福清縣遷入,隻相傳根源來曆而無文字記載。至五世國學生耀坤公,協助梅隴孔子門族親打官司、并認宗、排其集錫慶宜之字輩、承其祭祀。

家乘即家譜,又稱家傳、氏譜、宗譜、族譜等,是記載各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系親疏遠近的功用,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産物。随着曆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内容不斷豐富,其功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樣,不僅為區别姓氏源流,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曆史、地理、社會、民俗的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葉氏族譜的編修始于何時,已無從查考,就所見資料看,當在漢代就有了葉氏族譜,《梅州葉氏源流》載該族53世祖望,“字世賢,漢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隐居。建安二年渡江徙丹陽,宗譜源流自望創修”。蔡邕曾為之作序說:“……沈諸梁公,生于春秋,超邁等夷,嘗慕孔子之道,而不得親炙者,由子路之援引也,及為令尹司馬于楚有功,封于葉,固以為姓,而為國之棟,故董仲舒于建元二年壬寅四月,作葉氏世爵賦,稱其代不乏人……東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歲在己卯十一月議郎紹進爵 光祿勳蔡邕伯喈頓首拜序。”

字輩排行

葉氏宗祠

浙江葉氏一支字輩:“茂盛宗世萬嗣繼啟志成”。

浙江衢州定陽葉氏字輩:

幹元支派:“陽春布德澤萬象盡皆新祥瑞均文汝時景永伯應鳳自兆祯毓芳秀承紹先忠良傅奕工天必賜其昌”;

泰元支派:“泰陽鹹受啟君賢際會新時樂書田德孟以本尚文勝茂積良有餘慶紹先奇芳原光萬世惟天祿賜齊”;

新編字派:“仁義傅家政謙恭耀祖聲榮華時應懋守正福長春”。

湖北丹江口葉氏字輩:“中永勝興單正春方維其啟大光先世文明應發祥良材綿國祚偉烈煥朝綱率祖謀猷遠承宗德澤長連科登甲第曆代播書香福自前人造萬年蔔吉昌”。

湖北葉氏一支字輩:

原派:“文明兆瑞繼世永昌”;

續派:“天星順正朝庭安邦光宗耀祖發傳定章”。

湖北恩施葉氏字輩:“正大光明遠文章道德長本端忠永茂自立世炎方儀龍仁生顯國興振家邦廣信招宏達思戌啟元昌”。

湖北武漢葉氏字輩:“一本周宗德澤恒芳自天之佑萬世維昌聰敏英傑與祖争光經倫治國禮義興邦繼文紹武輝映南陽”。

重慶江津葉氏字輩:“亦昌文宗似思賢源本良祖德恩洪志富貴慶春長”。

重慶泸縣葉氏字輩:

原派:“榮海添本永孟廷文明世之啟尚“;

續派:“宗清凝祚興修譜萬年顯光緒雨後顔”。

重慶大足、 銅梁, 四川隆昌、 雅安葉氏通譜字輩:“維廷芳文大清忠美德倫全奕世同永振家聲名上達熙朝錫爵普尊崇”。

浙江永嘉葉氏字輩:“宏仲祖始伯孫汝名士承光尚道良立國明天啟定元同萃嘉祥會計升懋德丕顯榮賢哲可昌學修來曉鵬偉康勝建甯逢錦浩永強豐正欣恒博旭俊盛”。

福建南安葉氏字輩:

原派:“顯克文子于君卿甫叔懋孝悌式光乃祖燕贻孫謀永昭迪古”;

續派:“相國訓典奕世彌遵忠炳日月德垂後昆金玉華胄閥閱明倫鳳毛濟美福祿長存商諸苗裔宜紹前勳”。

福建光澤葉氏字輩:“懋績發南陽,柏前惠澤長。鴻猷臻泰運,偉烈輔幹綱。孝友家庭誦,詩書奕世香。綿延懷祖德,樂善有餘慶。”

安徽肥東葉氏字輩:“昌宗耀祖德和順道清龍”。

安徽颍上楊湖鎮葉氏字輩:"九國萬全方,傳中世德昌"

廣東豐順葉氏字輩:“宏運振興雍恭和順”。

江蘇葉氏一支字輩:“碩德緬先哲宏谟發遠枝祯祥開南國傳烈紹西岐孝悌繩其祖”。

四川成都葉氏字輩:“仰湖逢春文奎陛藻樹東慶桪啟祜”。

葉氏一支字輩:“向自奇祥會文明啟世昌立朝崇國志代發一然長培本登倫已道德永安康”。

山東聊城葉氏字輩:“初登時子長肇士永錫昌允嗣傳萬世綏祿有餘香

四川達州葉氏字輩:“世代光輝遠,富貴發萬家”

湖北武漢流芳葉家村家輩:尚國文章盛,方家玉樹年。

安徽肥西葉氏字輩:家來守道良禮義增傳世

安徽無為縣葉氏字輩:日月有宗道、人文萬世榮、顯明承祖德、光耀繼前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