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

繪畫或文學藝術手法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1]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浒傳》、《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中文名:白描手法 外文名:Drawing technique 定義: 類型:中國畫技法名;文學表現手法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 含義: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的畫法

具體辨析

烘托與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後者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現廣泛運用于文學藝術創作,也是兩種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寫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根據甲物和乙物的關系,烘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形式。

渲染在文學創作中主要是指通過對環境、場景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等細節描寫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表達效果,它主要是從正面來描寫對象的。

襯托與對比與烘托

襯托和對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鮮明的差異:對比主要強調事物間的差異性,所列舉的事物都是并列關系,無主次之分。襯托和烘托手法的異同:相同點是所列舉的事物間都有主次之分,都是為強調突出主要事物的特點。當二者所列舉的事物不止一個時,這兩種手法可以通用。但襯托隻是烘托的一種具體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來;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襯。烘托必須采用多個次要事物來突出主要事物,而襯托可以是一對一的映襯,也可以是多對一的映襯。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正襯和反襯的異同,這兩個述語是襯托手法的兩種具體運用。正襯是指用相同性質或特點的事物來襯托。

白描與工筆

白描本是中國畫技的一種,一般用墨線粗線條勾勒,不着顔色,移用到文學創作上,即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簡潔明了地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寫的詩歌,看似平淡,細細品味,卻意味深長。

而工筆則是對事物注重局部細節描寫,對之進行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描寫。

虛實相生與動靜結合

虛實相生和動靜結合是古詩詞中描寫景物最常用的兩種角度。它能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情趣。 在文學作品中,“實”與“虛”隻是相對的,所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觀的、具體的、有據的、有形的、已知的、現實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種“象”。所謂“虛”是指虛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觀和、無形的、無據的、假設的、已經過去的或者未來将出現的景象,還包括夢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全詞虛實結合,淋漓盡緻地抒發了别離時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動、靜是對詩詞中的景、物作動态或靜态角度的描寫,它往往通過比喻、拟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動、靜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境和意趣。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聯中成功地運用了動靜結合和虛實結合的手法,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靜谧、恬淡的田園圖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為後面作者表達歸隐思想作鋪墊。

特點

與繪畫一樣,無論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水彩還是油畫,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上的白描手法與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