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質增生

膝關節骨質增生

膝關節骨骼的異常增長
膝關節骨質增生(hyperosteogenyinknee)是指膝關節骨骼的異常增長。根據增長的程度,患者的表現也不同,早期可能無明顯自覺症狀,增生嚴重時導緻患者膝關節出現疼痛、活動受限等表現。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适當的處理。[1]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膝關節骨質增生
  • 英文名:Knee joint bone hyperplasia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疼痛、腫脹
  • 多發群體:中年人、老年人
  • 所屬科室:骨科
  • 發病部位:關節處、膝蓋
  • 遺傳性:無
  • 主要病因:年齡增長

疾病概述

骨質增生,中醫又稱骨刺。好發于腰椎部以及膝關節部,除這二者之外,随着近代女性喜穿高跟鞋的風潮流行,女性足跟骨刺的發病率迅速竄起,一躍成為發病率第三的骨質增生疾病。中醫學認為本病發生多由于氣血不足、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入骨絡;或跌仆閃挫,傷損骨絡,以緻氣血瘀滞,運行失暢,長期刺激骨體組織,以緻骨表增生形成骨刺。

病因

1、骨折後骨質增生。骨折後甚至碎裂後修複的形式是傷處周圍的骨細胞不斷增生形成骨痂。這種骨質增生對人體有利。

2、周圍軟組織損傷後可發生鈣化、骨化,影響到骨膜,使骨膜生骨。這種增生為病理性,可引起一定的症狀。

3、随着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于長年磨損,周圍韌帶松弛,緻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後,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隻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狀,有的無症狀。

臨床表現

膝關節骨質增生為中老年常見疾病,影像學可見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大量運動、過度勞累或受涼後,出現膝關節外周疼痛,如胫骨平台邊緣和下方、骨質增生受力點等。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出現相關症狀時需減少運動量,及時就醫,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舒筋活血、疏通經絡的藥物進行治療。

家庭治療措施

随着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于長年磨損,周圍韌帶松弛,緻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後,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隻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狀,有的無症狀。

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病因素較多,如年齡的增長、長期勞累或有過關節創傷,關節發育畸形等均可導緻膝關節退行性改變,影響到關節的穩定性,從而在關節周圍形成骨刺導緻骨質增生。

中藥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屬于内治法,即内服湯藥、丸藥、散劑、酒劑等;另一類屬于外治法,即酒類外搽劑、熏洗、外敷等法,千草堂筋骨康保健液自行搓揉、按摩。内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将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竈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隻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複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複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因此選擇外用的藥物做藥物導入,效果會更好,從外皮滲透,藥物滲入骨質,也沒有副作用。

治療骨質增生的關鍵不是消除骨質增生,而是在于消除骨質增生周圍的無菌性炎症。如果有疼痛,可用消炎鎮痛藥或封閉治療進行對症處理,也可輔助采用熱敷、理療、按摩與牽引等促進血液循環,使局部肌肉放松和緩解疼痛,或用小針刀減輕對神經壓迫。目前國内國際上一般建議骨質增生患者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複治療中使用GZ-IIIC型藥物導入熱療儀,它是利用低頻調制中頻脈沖電流,藥物導引,将中頻電和藥物導入結合在一起,達到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外用藥物來使用,配合外用藥物時除自身的效果以外,還可使藥物的效果加倍。經臨床驗證證明具有确切的療效。非常适用于膝關節骨質增生來使用,操作簡單易懂,使用安全,易于攜帶,特别适用于診所及家庭使用。

老年人發現有明顯骨質增生後,适量運動仍要進行,但要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因為長期的劇烈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加重疼痛。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

預防與治療

早期X光片上僅有輕度骨質增生,晚期關節諸骨骨質增生明顯,甚至可見遊離體。用什麼方法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較好要注意預防:

1、避免在潮濕處睡卧,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卧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松5~10秒;重複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手術治療

1、X光片上可見膝關節内已有遊離體(又叫關節鼠)。

2、膝關節骨質增生嚴重,已形成骨贅,嚴重影響其功能。

3、合并半月闆損害或出現盤狀軟骨。

4、膝關節過于增生,出現關節腔狹窄,骨破壞明顯或關節畸形,緻使行走甚痛,經多個月保守治療無效,年齡在50歲以上者可考慮作全膝關節置換術。

根據膝關節部位骨質增生的發生因素,可以有針對性地做好下列預防工作:

(1)避免膝關節過度活動及勞損,特别是雙下肢劇烈運動者(如舞蹈演員、運動員、搬運工等)更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因過度用力造成組織損傷,否則随着年齡的增長,很容易出現骨質增生現象。

(2)膝關節出現骨折時,要及時去醫院診治,盡可能使骨折端達到解剖複位的要求。如果複位不滿意,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否則容易出現創傷性關節炎,導緻關節的骨質增生。

(3)如果雙下肢有O形腿或X形腿畸形,為了防止膝關節長期受力不均勻而産生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病,可考慮作股骨或胫骨截骨術,糾正異常的力線,改變膝關節受力不均的問題。

(4)過于肥胖者,要适當控制飲食,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的攝入,将體重控制在适當的範圍之内,以減輕膝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5)老年人可适當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等與骨代謝關系密切的藥物,同時從事适度的體育鍛煉,以減慢骨組織的衰老和退行性改變進程。

治療方法

針灸可通經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理療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作用;理療方法有蠟療、熱療、磁療、超短波治療、微波治療、紅外線治療等,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但對骨質增生來說,以上治療方法隻能起輔助作用。

中藥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屬于内治法,即内服湯藥、丸藥、散劑、酒劑等;另一類屬于外治法,即膏貼、酒類外搽劑、熏洗、外敷等法。

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采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或者注射透明質酸鈉;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

術後檢查

出院三個月後要到醫院複查,拍攝X片,了解關節假體的位置及穩定性是否良好。術後半年再複查一次,以後每半年都要進行拍片檢查。如果不适,例如出現關節紅腫、疼痛或活動不便以及髋關節因意外情況受傷,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六大高發人群

1、膝關節過度活動者,如運動員、舞蹈演員及以膝關節活動為主的某些工種的勞動者。

2、外傷導緻膝關節不穩定者,如膝關節反複扭傷、挫傷使關節韌帶松弛者,外傷緻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未作系統治療者,十字韌帶斷裂未作嚴格固定者,以及膝關節骨折治療不當者等。

3、佝偻病等導緻膝關節畸形者,如果羅圈腿(出叫O形腿)和拐腿(也叫X形腿)畸形。

4、老年體弱者,特别是出現老年性骨質疏松者。

5、體重明顯超過正常标準者。

6、中老年女性明顯多于男性。

治療誤區

1、很多人沒有想到可能患上了膝關節骨質增生,未及時就診。

2、年輕人不會得膝骨關節炎:由關節外傷、關節過度使用引起的繼發性膝關節骨質增生往往與年齡無關。

3、不疼就是“治愈”:很多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經治療後,尤其關節注射後“不疼”了就以為達到治療目的。

4、缺少對關節的保護:平時不注意自我保護,如經常蹲下或跪下取物、坐矮凳子、睡低床等,這會增加關節的摩擦和負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