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陵鎮

紫陵鎮

河南省沁陽市城鎮
紫陵鎮位于河南省沁陽市西北23公裡處,系兩省(河南、山西)三市(沁陽、濟源、晉城)交界重鎮。焦枝鐵路、焦(作)克(井)公路、紫(陵)黃(焦作黃河大橋)公路從境内穿過。總面積66.8平方公裡,耕地2.23萬畝,轄13個行政村,6976戶,27191口人。[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河南省沁陽市 地理位置:河南省沁陽市西北23公裡處 面積:66.8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中文名稱:紫陵鎮 人口:254220口人

城鎮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紫陵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績。連續7年經濟綜合實力位居沁陽市前三名,曾被評為沁陽市“功勳鄉鎮”。2001年,紫陵鎮财政收入431萬元,稅收總額3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7元。紫陵鎮先後榮獲中國土地“三無”鄉鎮、河南省科技示範鎮、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河南省林業工作先進單位以及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等多項焦作市級榮譽稱号。

自然資源

紫陵鎮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境地内廣泛分布着鋁礬土、石灰石、銅等礦産資源,儲量大,易開采。地下水資源豐富,為當地工農業生産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位于鎮區北部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農壇風景區,奇、絕、雄、險,景色宜人,為河南省猕猴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有國家和省級保護猕猴、金錢豹以及白皮松、青檀、領春木等珍貴稀有的動植物。

白松嶺保護區被省林業廳确定為采種基地。冬淩草、山藥、地黃、紫胡等中藥材分布廣泛,作為中原古文化的一部分,區内有仰韶、龍山及夏商文化遺址3處。摩崖造像1300多尊,題記、名人名迹多處,碑碣林立,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經過2008年來的大力開發,神農壇已成為省内具有影響力的景區之一。

行政區劃

紫陵鎮郵編:454592。代碼:410882105。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紫陵村、趙寨村、王莊村、長溝村、範村、王村、塢頭村、窯頭村、廟胡同村、東莊村、後莊村、宋寨村、西紫陵村。

曆史沿革

紫陵鎮曆史悠久,系古城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紫陵縣。1932年,中共沁陽縣第一個黨支部在紫陵建立。1990年撤鄉建鎮,全鎮總面積66.8平方公裡,耕地22927畝,轄13個行政村,5796戶,254220口人。

曆史名人

練何,字子俊,河内人(今沁陽),本姓東,智勇超群,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奉诏協助大将軍李勣出征高句麗。征戰中,東何獻火攻計,大破南蘇羅城。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為岐山侯,賜姓練氏。李勣将軍贊:“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诒謀濟美”。

農業發展

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求發展,以規模求效益,大力引進新特品種,“實施林果帶動戰略,打造紫陵鎮特色經濟”,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2008年,紫陵鎮已發展經濟林近6000畝,養殖小區9個。紫陵鎮北靠太行山,南臨沁河岸,紫陵鎮總面積68.5平方公裡,其中山區面積40.6平方公裡,擁有耕地1.8萬畝,山前坡地5萬畝,是一個有山區、丘陵和平原的農業大鎮。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紫陵鎮結合實際,通過示範帶動,典型引導等辦法,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特優林果業和養殖業。

紫陵鎮把大力發展經濟林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積極與上級科研部門及大專院校攀親結貴,聘請專家教授簽訂常年技術服務合同,解決群衆在農業生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紫

陵鎮萬畝經濟林園區自99年開始建設以來,2008年,已栽植葡萄、油桃、杏等優良品種18萬株20餘種6000多畝,畝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在紫陵萬畝經濟林園區的帶動下,紫陵鎮建起了以紫陵村為中心,輻射西紫陵、趙寨、範村等村的經濟林基地。2008年,又新發展了經濟林1000餘畝,引進新品種6個。

在大力發展林果業的同時,紫陵鎮還把養殖業作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2008年以來,已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人數達500多人,發放技術宣傳材料2000餘份。同時,紫陵鎮統一規劃,集中建園,分戶飼養,統一指導,在紫陵鎮新建養殖小區6個,形成了以西紫陵為主的養牛、羊基地,以宋寨本專業主的養豬基地,以趙寨為主的養雞基地。2008年,紫陵鎮各類畜禽存欄已突破30萬隻。

旅遊觀光農業初具雛型。98年以來,紫陵鎮充分利用太行山前荒坡地,投資300餘萬元,整理開發了紫陵山前萬畝農業開發園區,引進提子、油桃、冬棗、壽桃等優質林果品種11個,2008年已進入初果期,一個以神農壇風景區為特色、以古文化為内涵,以休閑、度假、旅遊為基本内容和獨具特色的旅遊觀光農業格局正在形成。

紫陵鎮圍繞山前坡地,采取統一規劃,責任到人的辦法,大力開展退耕還林,積極發展生态農業,先後投入資金數千萬元,用于荒山坡地的綜合治理。經過幾年艱苦不懈的努力,終于把一個昔日隻長草不長糧的荒山秃嶺,建成為集旅遊、生産、生态于一體的生态農業示範基地。

該基地以紫陵鎮東紫陵村為中心,沿焦克路向東西方向沿伸,總面積15000萬畝,規劃為四個生産園區,即反季節高檔果品生産區、名優特幹果生産區、防風林和用材林生産區、神農山風景森林公園,工程規劃總投資4931.3萬元。森林公園内主要分布有“海棠鬧春”、“梧桐慕風”、“秋染層林”、“雪浸梅園”、“綠海仙渡”、“觀光果園”等六大景區。2008年已完成投資1700萬元,開發坡地1萬餘畝,引進提果、油桃、梨、棗等優良品種12個,發展經濟林近8000畝,栽種生态防護林7100萬畝,部分生産區已實現路、電、水三通。2008年該基地有2650畝果樹進入結果期,畝效益平均在3000元以上。

工業發展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紫陵鎮形成了玻璃鋼、造紙機械、精細化工、金屬冶煉四大支柱産業。主要産品有玻璃鋼冷卻塔、成套造紙機械、超微細碳酸鈣、電解鋅等。其中玻璃鋼産品品種多,種類全,是中國重要的玻璃鋼集散地之一。其生産小區被評為中國鄉鎮企業東西部示範小區。

2001年,紫陵鎮實現工業總産值41420萬元。随着焦克路、紫黃路等公路的相繼開通,紫陵鎮将成為晉煤外運的又一重要通道,煤炭加工、轉運将成為紫陵鎮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逐步發展。紫陵鎮現有初中3所,小學10所,在校學生4236人。有線電視複蓋紫陵鎮。

基礎設施

該鎮現有初中3所,小學10所,在校學生4236人。有線電視複蓋全鎮。擁有鎮級衛生院2個,設施齊全。鎮區面積由1平方公裡擴大到2.5平方公裡,相繼開通、硬化了東西大街、南北大街以及紫北路等連接線,初步搭成了鎮區框架。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化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一個新興的旅遊、工業城鎮正在興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