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調

男女比例失調

社會人口問題
男女比例失調是指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調。男女比例失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會造成一定沖擊,如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為錯亂等,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尤其是婚姻的穩定。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男/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男/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比例失調會給人口再生産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男性人口的萎縮會導緻勞動力的減少,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會導緻人口再生産能力的降低。第六次人口普查現顯示,中國男女比例大體為105:100,其比例仍屬于正常範圍,并未出現所謂比例失調的現象。
    中文名:男女比例失調 外文名:暫無 别名: 分類:人口問題 定義:男女比例 人口問題

百科名片

男女比例失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也會造成一定沖擊。如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為錯亂等,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尤其是婚姻的穩定。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男/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男/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比例失調會給人口再生産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男性人口的萎縮會導緻勞動力的減少,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會導緻人口再生産能力的降低。然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現顯示,我國男女比例大體為105:100,其比例仍屬于正常範圍,并未出現所謂比例失調的現象。

目前我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達到116.9:100,有的省高達130:100,在個别嚴重的地方,甚至到了150:100,而正常值應為102~107:100。但我國一些地區非法鑒定胎兒性别的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導緻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嚴重失衡。n

相關數據

男女比例失調是中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人口問題。主要有:男女比例分布嚴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間年齡差距增加,高基數高比例的無擇偶人群,男女比例的失衡所導緻的出生人口萎縮及結合上老齡化等等社會問題時所帶來新的人口問題。

究其原因,專家指出,影響出生嬰兒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是衆多而複雜的,如生育政策、生育意願、人工技術鑒定選擇、出生的女嬰漏報、瞞報等。主要是由于人為幹預的結果,例如中國不少經濟落後地區和農村存在着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現象,結合上計劃生育的政策,出生性别比上揚的狀況俞加明顯。人們通過超聲波現代技術人為地選擇出生嬰兒的性别,運用B超等醫療科技選擇性流産、引産,還有輕視女嬰造成的較高水平的女嬰死亡率及溺棄女嬰現象等,導緻女嬰出生數減少。

而最新科學研究表面,導緻男女比例失調的主要原因很可能與環境污染有關,環境因素會使X、Y染色體的數量發生改變。據了解,瑞典的研究小組對持久性環境污染物,例如“二惡英”、“滴滴涕”、“多氯聯二苯”等有機氯化學物質是否影響胎兒的性别展開了調查,他們的最新發現令人驚訝:受上述污染物影響的瑞典漁民,其精子中男性Y染色體的比例更高。環境污染後,其中有一種物質可以讓決定生男生女的Y染色體“勇猛無比”,從而使得出生的男嬰較多。

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别比是基本一緻的,一般在102-107的範圍内,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0個-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标稱為出生嬰兒性别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嬰死亡率略高于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20年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積累效應已經顯現出來,按90年代出生性别比外推,0~20歲人口中男性多出女性大緻相當于20歲3個年齡組的人口數量,“積累效應”已相當可觀。但近幾年畸高的出生性别還是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有所緩解。

而俄羅斯、拉脫維亞等國,則是明顯的女多男少,例如拉脫維亞女性占全國居民的54%,差别之大居世界第一。

帶來的社會問題預測

但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國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就很難以國際移民的方式覓求出路。婚姻性别擠壓對一夫一妻制家庭來說,是一股外來的沖擊力。一個時期以來,在市場經濟和交換價值升值“泛商品觀念”作用下,婚外戀、第三者插足增多,離婚率持續上升,傳統家庭的穩定受到威脅。社會刑事案件增加。如果出生性别比升高得不到糾正,便會更多滋生這些不道德和醜惡社會現象,基本消失的買賣婚姻、童婚交換、拐賣婦女等會重新擡頭,并且間接衍生性暴力犯罪、亂倫、人們社會心态畸變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系數增大。

人是生産者和消費者的統一,嬰兒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帶動勞動年齡人口性别比升高,對生産、交換、分配、消費将産生某些影響。男性勞動就業将變得更為困難,未來一二十年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别擠壓”将比較嚴重。

一些女子占據生産絕對優勢的行業,比如紡織、服務等,不得以隻能讓男子來承擔。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滞後“時間差”實際出發,隻能走社會養老、家庭養老和老年勞動者自我養老“三養”相結合的路子。鑒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實際,40年以後過低的老年性别比将會升高,孤寡老年女性将會減少,家庭養老在上述“三養”中的地位将得到加強,居家養老方式會有所增加。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11年4月28日發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萬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為652872280人,占48.73%。總人口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

高校現象

近年來,男女比例失調已成為我國高校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據統計,1957年,全國普通高校的本專科學生中,女生占總數的23.2%;1980年,恢複高考3年之後,女生仍隻占23.4%。而從1995年至2004年10年間,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2007年是一個轉折點,新入學的女生比重首次超過男生,達到52.9%,狀元”,女生522人,占總數的51.84%;男生485人,占總數的48.16%,而且“女狀元”占比還有持續上升趨勢。

衆所周知,我國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大陸人口中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而在高校中,這樣的比例恰好反了過來,出現倒挂現象。在各地的高考狀元中,女生所占比例遠遠超過男生,中國各地學校女生比例占60%~70%已經不足為奇,80%以上的有3所,分别是:成都師範學院、四川外國語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此外,男生占比前三的高校分别是:廣東體育職院、南方科技大學和廣州體育學院。

為改變這種狀況,許多高校近年來在招生錄取時設置性别比,導緻分數線上出現“女高男低”現象,引起一些女權組織的抗議。針對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出現了“建議女生别考”、“女生比例不超過15%”、“僅限男生”、“建議女生慎報”等等招生話語,這些都是高校招生中個别專業的限制,也是被報告認為的“性别歧視”所在。

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指出:由于我國長期存在重男輕女的落後觀念,女性不僅在出生權上弱于男性,而且在教育權上更是不如男性。但在改革開放以來,男女平等觀念、教育公平理念受到廣泛認可并不斷得到落實。女性的受教育權在擴大、受教育年限在延長、受教育層次在提高,特别是同期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增長幅度遠遠高于男性,使得女性在多方面趕上并超越男性成為可能。人口總數中男多女少、高考狀元中女多男少,使得男孩子無論是在考場狀元的争奪上,還是在人生伴侶的争奪上,都出現了男性競争力退化的危機。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王淩峰副教授指出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長期以來,男主外女主内等傳統觀念導緻社會各個領域重男輕女現象嚴重。女性在生存權、教育權和發展權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歧視,使得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總體不高。這種社會壓力和角色定位激發了女性的潛能及對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和動力,特别是在國家倡導教育公平和社會鼓勵男女平等的情況下,女性不斷努力,自信心不斷提升,在高考中和職場上超越男生成為她們證明自己能力和才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錄取分數線上采取“男女有别”的方式,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有觀點認為,男女有别的分數線是性别歧視,會減少女生的錄取機會,侵害了女生權益;有人則認為,這是為了拯救中國高校的男孩危機,屬于無奈之舉。但在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強調:高校不得擅自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不得以性别為由拒絕錄取女生或者提高對女生的錄取要求。新規指出,除軍事、國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學院外,高校不得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

就目前來說,适當放寬男性錄取要求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不宜出現“隻限男生”這種錄取情況。各校教授也坦言:在擔憂的同時也隻能接受女生越來越多的現實。更何況根據就業形勢而言,女生的形勢遠遠不如男生,男女平等在就業方面仍未得到良好的完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呂頻說:出台報告就是希望告知公衆,性别歧視不能因司空見慣而合理化,法律和政策不可為歧視背書,平等原則的檢驗沒有例外。

重大隐患

出生人口性别比長期偏高,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剝奪女孩的生存權,損害婦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導緻男女比例失調、男性婚配困難等問題,不利于中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已成為危及人口生态安全、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隐患

上一篇:延遲退休方案

下一篇:銀行卡清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