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

濕疹

炎症性皮膚病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複發作。一般臨床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1]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奶癬 就診科室:皮膚性病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濕疹 英文名:Eczema 季節分布:四季 傳染病:否 臨床表現: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複發作 并發症: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 疫苗預防:否 預防措施: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避免可能緻敏和刺激性食物

病因

濕疹病因複雜,常為内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内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幹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濕疹是複雜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态反應。

臨床表現

1.按皮損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n

(1)急性濕疹: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症更明顯,可形成膿疱、膿痂、毛囊炎、疖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于頭面、耳後、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布。n

(2)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症減輕後,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疱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n

(3)慢性濕疹: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複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複發,經久不愈。n

2.根據皮損累及的範圍,分為局限性濕疹和泛發性濕疹兩大類。n

(1)局限性濕疹僅發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濕疹、女陰濕疹、陰囊濕疹、耳部濕疹、乳房濕疹、肛周濕疹、小腿濕疹等。n

(2)泛發性濕疹皮損多,泛發或散發于全身多個部位。如錢币性濕疹、自身敏感性濕疹、乏脂性濕疹。

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濕疹的皮損為多形性,以紅斑、丘疹、丘疱疹為主,皮疹中央明顯,逐漸向周圍散開,境界不清,彌漫性,有滲出傾向,慢性者則有浸潤肥厚。病程不規則,呈反複發作,瘙癢劇烈。

治療

1.一般防治原則

(1)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内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緻敏原。

(2)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盡量不穿化纖貼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緻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3)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2.内用療法

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

3.外用療法n

根據皮損情況選用适當劑型和藥物。急性濕疹局部生理鹽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濕敷,爐甘石洗劑收斂、保護。亞急性、慢性濕疹應用合适的糖皮質激素霜劑、焦油類制劑或免疫調節劑,如。繼發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劑。

危害

傷損肌膚,影響容姿。

無論急性還是慢性濕疹,給患者肌膚帶來的損傷都是不可忽視的。初期的紅斑、丘疹及水疱會引發表皮糜爛,污損真皮顔色。而濕疹的反複發作則會引發表皮角質化,患處肌膚顔色會因色素沉積而變暗,甚至引發皮膚皲裂等惡性後果。

瘙癢難忍,并發感染。

濕疹病變引發的瘙癢除卻帶給患者身心上的痛苦之外,反複抓撓還可能引發患處肌膚的二次感染,常見症狀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等。

反複發作,且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濕疹屬于過敏反應的一種,在人體二次或多次接觸過敏原後觸發,因此當患者本身不知道過敏原為何物時極易階段性複發。同時它具有一定的遺傳幾率。在所有的過敏性疾病中,嬰兒期發病的隻有濕疹。

内容簡介

治療濕疹要根據中醫辯證論治,分外濕和内濕,合并症等。

外濕治療,采取内補氣血、清熱解毒,化瘀燥濕,抑菌止癢,達到内可活血通絡,外可殺菌除濕。中醫臨床上選用内服氣血湯和外用。

臨床表現與分型

(一)急性濕疹

1.皮損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規序發生,開始為彌漫潮紅,以後發展為丘疹、小疱、糜爛、滲液、結痂,常數種皮損同時并存。

2.病變常為片狀或彌漫性、無明顯境界。可發于身體各部,而以頭、面、四肢遠端、陰囊多見。常對稱發病,嚴重者可泛發全身。

3.經過急劇,炎症明顯,傾向濕潤糜爛,如不發展為慢性,約2~3周可痊愈,但常易反複發作。

4.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

(二)亞急性濕疹

1.為介于急性與慢性濕疹間的階段,常由于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使病程遷延所緻。

2.皮損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僅有少量小疱及輕度糜爛。

(三)慢性濕疹

1.常由于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處理不當,長期不愈或反複發作轉變而來。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窩、陰囊、女陰等處,境界明顯,炎症不著。

2.患處皮膚肥厚粗糙,嵴溝明顯,呈苔藓樣變。顔色為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狀鱗屑,伴有抓痕,結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損上似可出現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後有少量漿液滲出。發生于手足及關節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狀,自覺疼痛影響活動。

3.慢性病程,時輕時重,常反複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尤以精神緊張時為甚。

4.平時自覺症狀不著,每當就寝前或精神緊張時出現劇烈瘙癢。

幾種特殊類型濕疹

(一)錢币狀濕疹

1.好發于背及四肢伸側。

2.皮損呈散在約5分硬币大小,圓形紅斑小疱,輕度糜爛和結痂等,邊界較清楚,在進行期損害可稍擴大。

3.大多呈慢性經過,自覺劇烈瘙癢。

(二)自體過敏性濕疹

1.發病前某些部位皮膚如下肢、陰股部等處常患有濕疹。

2.原發部位濕疹惡化後不久在身體其他部位即出現濕疹樣損害。開始為炎性小丘疹,迅速變為群集的丘疱疹,以後融合成小的片狀濕疹樣損害。

3.病變分布以四肢為主,其次為軀幹及面部。

4.瘙癢較劇,有燒灼感,可伴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不适和低熱。

5.一般發作較急,可于1~2周内泛發全身原發病竈好轉後,繼發性皮疹可逐漸消退。病程遷延數周以上。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1.常發于破潰的膿腫,窦道、潰瘍、瘘管周圍或女陰附近等常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

2.初起僅限于化膿性病竈周圍,皮損潮紅,邊界清楚。有多數小疱、膿疱或毛囊炎,表面覆有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或痂皮。皮損可向周圍擴大蔓延,有時周圍出現1周即将剝脫的皮屑,其下常有積膿。附近淋巴結往往增大。

3.具有自體接種傳染的特點,搔抓可使皮損呈線狀分布。

4.自覺瘙癢但較一般濕疹為輕。

鑒别診斷

1.手癬易與手濕疹混淆,手癬多發生在手掌,常單側發病,真菌檢查陽性。

2.脂溢性皮炎,經過中可有濕疹樣改變,但本病主要發生于頭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窩、陰部等皮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常先自頭部開始發病,向下蔓延,損害主要表現為黃紅色或鮮紅色斑,上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

治療原則

治療濕疹要使病人了解濕疹的發生原因,發展規律和防治方法,去除一切可疑的緻病因素,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洗燙、用力搔抓、過多的使用肥皂、不适當的外用藥等。應避免過勞及精神緊張、避免辛、辣、腥、酸等食物.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繼發感染,對于慢性泛發濕疹患者,必要時清除病竈,治療全身性疾病。

中醫論濕疹

【辨證綱目】皮初脾胃失健,濕邪内生,郁久化熱,濕熱内蘊,外越肌膚則疹色鮮經,浸淫流液,病久反複發作,陰血被耗,氣血失和,化燥生風,肌膚失養,粗糙肥厚,纏綿難愈。總之,該病屬濕熱,血熱,濕阻,血燥所引起。

1.濕熱

證候:本型相當于急性濕疹,皮損潮紅,水疱,糜爛,流液,邊界彌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便幹結,小便黃赤,苔薄黃膩,脈滑數。

辨析:①辨證:以皮疹潮紅,糜爛、滲出,劇癢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濕熱之邪流溢肌膚則皮疹潮紅、糜爛、滲液、劇癢。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内盛之症。

2.血熱

證候:本型亦相當于急性濕疹,但滲液較少,皮損以紅斑、丘疹、抓痕、血痂為主,瘙癢劇烈,常伴有口幹舌紅,脈細數。n

辨析:①辨證:紅斑,丘疹,血痂,口幹,舌紅為辨證要點。②病機:心火熾熱夾濕蘊肌膚則見紅斑、丘疹、血痂;熱灼津液則口幹,舌紅。脈細數為血熱之象。n

3.濕阻

證候:多為亞急性濕疹,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納不香,面色萎黃,便溏溲少,苔白膩,脈濡滑。

辨析:①辨證:皮損色暗,水疱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膩,脈濡滑為辨證要點。②病機:脾失健運,濕邪内生,蘊積肌膚緻水疱液水浸淫。苔白膩,脈濡滑為濕困中焦之症。

4.血燥

證候:本型相當于慢性濕疹,皮損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複發作,數年不愈,常有人體消瘦,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緩。

辨析:①辨證:皮損肥厚,角化破裂,經久不愈為辨證要點。②病機:久病耗傷陰血,血虛生風化燥緻肌膚肥厚,角化破裂。脈沉細為陰虛血燥之症。

上一篇:軟下疳

下一篇:風熱感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