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苦讀

歐陽修苦讀

中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
歐陽修苦讀,中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講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詞人歐陽修在“四歲而孤,家貧無資”的環境下,從小至大,“晝夜忘寝食,惟讀書是務”的勤學故事。歐陽修的勤學經曆,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唯有勤學方能成才的樸素道理。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作品名稱:歐陽修苦讀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歐陽公事迹》 文學體裁:散文 作 者:歐陽修 名言警句:以至晝夜忘寝食,惟讀書是務 類 屬:勤學典故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闾裡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寝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歐陽修的母親還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裡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此機會抄錄下來,還沒抄完,但是已經能背誦這篇文章了。以至于歐陽修白天黑夜都廢寝忘食,隻一心一意努力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就能與大人一樣有文采。

啟示

歐陽修在年幼時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慘的,但對于有志氣的孩子來說卻不見得是一個壞事。因為家境的窘迫會使孩子較早地品嘗世态炎涼和生活艱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從現實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許多學習的動力,使将來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礎。

注釋

1、選自《歐陽公事迹》,題目為編者所加。

2、歐陽公:指歐陽修。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3、孤:幼年喪父。

4、資:财務,錢财。

5、太夫人:指歐陽修的祖母。

6、荻(dí):蘆葦杆。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 

7、以:用……辦法

8、書:寫。

9、闾(lǘ)裡:街坊,鄉裡,民間。

10、士人家:讀書人家

11、或:有時。

12、因:借:……機會。 

13、惟讀書是務:一心一意努力讀書。務,勉勵從事。是,代指讀書。

14、文字:文章。

15、資:财務,錢财。

閱讀指導

閱讀啟示

歐陽修家裡貧窮,但他依然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歐陽修的母親的辛勤教導也是助歐陽修“修成正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字用法

1、太夫人【以】荻畫地:介詞,用。

2、【以】刀劈狼首:用。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認為。

4、【以】告富者:相當于把、那、将。

特殊句式

1、教以書字——用這個辦法來教他寫字。以:用,用來。書:寫。

2、或因而抄錄——有時借此機會抄錄下來。或:有時。因:趁機;借……機會。

3、惟讀書是務——即“惟務讀書”,一心一意努力讀書。務,緻力。是,指代讀書。

歐陽修簡介

人物簡介

歐陽公,是指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漢族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綿陽)。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诰、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緻仕。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轼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心一意。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 

歐陽修死後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詩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歐陽修四歲喪父,家貧,其祖母以荻畫地,教他寫字。他四歲而孤,随叔父在現湖北随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祖母以荻畫地,教以識字。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

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三年,範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複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知谏院。

慶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疏分辯,因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後又改知揚州、颍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皇祐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轼、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準。神宗熙甯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颍州(今屬安徽省)。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歐陽修卒于家,谥文忠。歐陽修陵園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西辛店鎮歐陽寺村。該園環境優美,北依崗阜,丘陵起伏,南臨溝壑,溪流淙淙。陵園肅穆,碑石林立,古柏參天,一片郁郁蔥蔥,雨後初晴,陽光普照,霧氣升騰,如煙似雨,景色壯觀,故有“歐墳煙雨”美稱,為新鄭古代八景之一

人物特征

在滁州時,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帶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豔曲,謬為公詞。

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轼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歐陽修死後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出處簡介

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

文選《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删節。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