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滑脫

椎體滑脫

椎體相對于其相鄰的椎體産生滑移的現象
滑椎一詞源于兩個希臘單詞:椎體( spondylo )及滑移( listhesis ),該詞的确切意義為:某個椎體相對于其相鄰的椎體産生了滑移。必須強調的是滑移的椎體所負載的是其上方整個脊柱的負荷。半脫位一詞有時也用來描述不完全的滑移。通常所指的滑移椎體的相鄰椎體是其下方的椎體。滑椎的椎體一般向前滑移,但有時也向後滑移,這被稱為後滑,椎體也可向側方滑移,稱為側滑。
    中文名:椎體滑脫 外文名:spondylo listhesis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詞彙來源:希臘單詞 含義:椎體相對其相鄰的椎體産生了滑移

定義

滑椎一詞源于兩個希臘單詞:椎體(spondylo)及滑移(listhesis),該詞的确切意義為:某個椎體相對于其相鄰的椎體産生了滑移。

形成原因

上關節突椎闆峽部下關節突多數滑椎都是因為椎闆峽部斷裂造成。L4-L5及L5-S1的明顯前凸及直立的姿勢使椎闆峽部承受相當大的軸向、旋轉及剪切的應力。體育運動對峽部所産生的重複過度超強負載可能導緻峽部微骨折,最終造成峽部斷裂。舉重、體操及美式足球運動員的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脊柱外科醫生在描述滑椎時經常提到“骨鈎”,它由椎體、椎闆峽部及上關節突構成,它鈎在骶骨的關節突上,當骶骨關節突出現大小、型轉或者位置上的異常時,骨鈎就可能脫鈎而出現滑椎,骨鈎自身也可能出現斷裂、彎曲從而造成椎體向前滑移。

A、椎體、椎闆峽部及上關節突的功能類似“骨溝”。

B、骨鈎脫鈎或斷裂時出現滑椎。幾乎所有類型的滑椎都伴有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受影響的間盤幾乎全是滑椎以下的間盤,而其上方的椎間盤一般都正常。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間隙的狹窄,尤其是L5-S1間隙狹窄可能會導緻在L5椎體上剪切應力的增加。

解剖分型

滑椎可由幾種不同的解剖結構異常導緻。明顯的下腰椎前凸、骶骨的前傾及直立時的負載,使L4-5及L5-S1節段承受相當大的軸向、旋轉及剪切的應力,因此滑椎常發生在這兩個節段。滑椎的分類可以有助于對不同形式滑椎的解剖結構及發病機制的理解,以及兩者與病人的臨床表現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可以用于臨床評估及手術方式的選擇。

以下由Wiltse建立的分類系統已被脊柱外科醫生廣泛采用,本文将用該分類系統來闡明各類滑椎的解剖結構異常。

型-發育不良性(以前稱為先天性)滑椎

通常發生在L5-S1水平,主要由于先天性骶骨關節突(骶骨角)或L5脊椎後方結構斷裂,造成L5椎體滑向骶骨前方。後方椎管結構完整,但椎闆峽部可能被拉長。這種類型的滑椎神經損傷的程度較高,因為當椎體前滑時,完整的後方結構可以壓迫硬膜囊。II型-峽部型滑椎。最常見的滑椎類型,有椎闆峽部斷裂或骨折造成,最常見于腰骶部,

II型滑椎又分為三個亞型

IIA:有時又稱為應力性滑椎,最可能的病因是由過伸運動導緻的椎闆峽部反複的微骨折。IIA型滑椎主要是脊椎的後方結構與椎體完全分離,它也稱為峽部應力性骨折,男性多見。舉重、體操及美式足球運動員比一般人群更好發。

IIB:可能也是由于峽部微骨折造成,不同于IIA的是,由于骨折斷端充滿了新骨,峽部被拉長但保持完整。峽部的不斷延伸導緻椎體向前半脫位,最終脊椎的前後結構完全分離,此時IIB型滑椎轉變為IIA型滑椎。

IIC:很少見,一般由急性峽部骨折引起,與IIA型滑椎較難鑒别,同位素檢查有助于明确診斷。

III型

多見于L4-5水平,主要由于後方小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引起,而峽部并無異常,同時L4-L5椎間盤由于該節段的過度活動而産生明顯的退變,由于一側的小關節可能比另一側的退變重,旋轉畸形(旋轉半脫位)也可能出現。此型常出現L5神經根受壓的臨床表現。退變性滑椎常發生在女性病人。

IV型

也稱為創傷性滑椎,主要由脊椎除峽部以外部位的骨折引起,骨折可發生在椎弓根、椎闆或小關節。

V型

病理性滑椎。由腫瘤及代謝性骨病引起。

VI型

醫源性滑椎。通常由于對脊椎後方結構過分減壓造成。

影像學

疑為滑椎的兒童或成人,标準的側位X線平片是最好的初步影像學檢查手段。側位X線平片可觀察到椎體的滑移,正位X線平片如果發現“拿破侖帽樣”征,則表明有嚴重滑椎或滑脫。斜位X線平片可顯示峽部的斷裂,即使是不出現椎體滑移時。當峽部斷裂時,“蘇格蘭狗頸”征可以出現在雙側或單側峽部。如果普通斜位平片不能确診峽部是否斷裂,則需要進一步做CT或斷層掃描。同位素檢查有助于鑒别急性和應力性峽部骨折。

滑椎的程度的劃分

⑴滑椎的程度—Meyerding分級,對于滑椎程度的分級有多種。Meyerding分級利用側位X 線平片對滑椎的程度進行了劃分,主要是基于滑椎的椎體對應其下一椎體滑移的百分比。I度滑椎小于25%, II度滑椎介于25-49%之間, III度滑椎在50-74%之間,IV度滑椎為75%-99%,如果椎體滑移至下一椎體水平以下則為V度,即滑脫。

⑵滑椎的程度-滑移角度 另一種根據側位X線平片分級的方法是滑移角度法。具體方法是,先在滑椎椎體的下一椎體的後緣劃一直線,再于滑椎椎體的下緣劃一直線,兩直線交角即為滑移角度。

⑶滑椎的程度-骶骨傾斜角 一種根據側位X線平片分級的方法是測量骶骨傾斜角度。具體方法是,向劃一垂直于地面水平的垂線,再于滑移椎體的下一椎體後壁劃一直線,兩直線交角即為骶骨傾斜角。

⑷滑椎的程度-矢狀面旋轉度 矢狀面旋轉度也可以通過側位X線平片測量。于滑移椎體的下一椎體後壁劃一直線,再于滑移椎體前緣劃一直線,兩直線交角即為滑椎的矢狀面旋轉角度。

⑸滑椎的程度-改良Newman法一些骨科醫師用改良Newman法來測量L5椎體沿骶骨終闆滑移的程度。将S1的上終闆及其前緣各分為10個相同的等份,滑移的評分則基于滑移的程度及L5椎體傾斜的程度。

滑椎的治療

大部分有症狀的滑椎兒童可以通過保守、非手術治療獲得滿意療效。停止劇烈活動即可減輕症狀,卧床休息、牽引及支具均可有效緩解症狀。兒童滑椎的手術治療僅适用于保守治療無效或由神經損害的病人。對于有嚴重滑椎的骨骼發育不成熟的病人,即使沒有症狀,也應行椎體融合術。成人的滑椎也可通過保守方法治療,多數病人可用腰背肌功能鍛煉、藥物及支具進行治療。手術治療應僅限于那些疼痛無法控制及有神經損害的病人。滑椎的手術治療至今仍是脊柱外科醫師争論最多的問題,主要争論的焦點在整複滑椎的時機、整複到何種程度及如何整複滑椎。

相關研究

目的研究椎弓峽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實際患病率,并探讨其與椎體滑脫的相關性。資料與方法篩選行MSCT掃描的5301例腰腿疼痛病例作為研究對象,詳細記錄有無椎弓峽部裂及椎體滑脫。結果5301例中,發現椎弓峽部裂221例,其中男112例,女109例,男、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0,P0.001);在221例中有236個腰椎有椎弓峽部裂,其中單側22個(9.95%),雙側214個。按照Meyerding分級,椎體Ⅰ度滑脫116個,Ⅱ度滑脫4個,無Ⅲ、Ⅳ度滑脫。雙側、單側椎弓峽部裂滑脫發生率分别為55.14%、9.09%,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621,P0.001,rs=0.277)。結論椎弓峽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實際發生率約是4.17%(男性4.61%,女性3.80%),椎弓峽部裂與椎體滑脫呈低度相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