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卵

蛔蟲卵

生命科學
蛔蟲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卵呈寬橢圓形,大小約為(45-75)μm×(35-50)μm,卵殼自外向内分為三層:受精膜、殼質層和蛔甙(dai四聲)層。殼質層較厚,另外兩層較薄,普通顯微鏡下難以分清。在用于糞做肥料的地區,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後,糞堆内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殺死蛔蟲卵。[1]
    中文名:蛔蟲卵 外文名:Ascaris eggs 别名: 分 類: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組 成:受精膜、殼質層和蛔甙層

簡介

蛔蟲卵肉眼不易識别,自患者糞便中檢查出蟲卵,即可确診。對糞便中查不到蟲卵,而臨床表現疑似蛔蟲病者,可用驅蟲治療性診斷,根據患者排出蟲體的形态進行鑒别。疑為肺蛔症或蛔蟲幼蟲引起的過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檢查痰中蛔蚴确診。

傳播途徑

蛔蟲卵主要通過于和食物感染。人糞未經無害處理即用來施肥,使上壤中含有蛔蟲卵,并且還污染蔬菜等食物,因此與個人及欽食衛生關系密切。因此小兒發病率較成人多,農村的發病較城市為高。

輔助檢查

由于蛔蟲産卵量大,采用直接塗片法,查一張塗片的檢出率為80%左右,查3張塗片可達95%。對直接塗片陰性者,也可采用沉澱集卵法或飽和鹽水浮聚法,檢出效果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