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葡萄球菌

金黃葡萄球菌

食源性緻病微生物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于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稱,是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而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速凍食品中的存在量,衛生部于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速凍面米制品》,允許金葡菌限量存在。
    中文名:金黃色葡萄球菌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taphylococcus aureus 釋義:革蘭氏染色陽性球形細菌 症狀:皮膚表面及上呼吸道黏膜

簡介

金黃色葡萄球菌,也稱“金葡菌”,細胞壁含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肽聚糖的網狀結構比革蘭氏陰性菌緻密,染色時結晶紫附着後不被酒精脫色故而呈現紫色,相反,陰性菌的細胞壁肽聚糖層薄、交聯度差,脂類含量高,所以紫色複合物被酒精沖掉然後附着了沙黃的紅色。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青黴素的發現有很大的淵源。

當年弗萊明就是在他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中發現有些球菌被殺死了,于是發現了青黴素。而研究也表明青黴素隻對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陽性菌作用明顯。這也是由肽聚糖層的厚度和結構造成的。

新出現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被稱作超級細菌,幾乎能抵抗人類所有的藥物,但是萬古黴素可以對付它。典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為球型,直徑0.8μm左右,顯微鏡下排列成葡萄串狀。金黃色葡萄球菌無芽胞、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适生長溫度37°C,最适生長pH7.4,幹燥環境下可存活數周。

平闆上菌落厚、有光澤、圓形凸起,直徑0.5~1.0mm。血平闆菌落周圍形成透明的溶血環。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鹽性,可在10~15%NaCl肉湯中生長。可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乳糖、蔗糖,産酸不産氣。甲基紅反應陽性,VP反應弱陽性。許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還原硝酸鹽,液化明膠。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磺胺類藥物、青黴素、紅黴素、土黴素、新黴素等抗生素敏感,但易産生耐藥性,原因是由于這些菌株産生青黴素酶等。對堿性染料敏感,十萬分之一的龍膽紫液即可抑制生長。

流行病學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及人和動物的排洩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機會很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僅次于大腸杆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是個世界性衛生難題,在美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則更多,占到45%,中國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比如2001年4月12日,無錫市錫山區所轄小學、幼兒園因課間加餐飲用袋裝牛奶飲料導緻食物中毒事件。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學一般有如下特點:季節分布,多見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種類多,如奶、肉、蛋、魚及其制品。此外,剩飯、油煎蛋、糯米糕及涼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報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帶菌率83%,所以人畜化膿性感染部位,常成為污染源。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僞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症、膿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緻病力強弱主要取決于其産生的毒素和侵襲性酶:

a.溶血毒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種,能損傷血小闆,破壞溶酶體,引起肌體局部缺血和壞死

b.殺死白細胞素:可破壞人的白細胞和巨噬細胞

c.血漿凝固酶:當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人體時,該酶使血液或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沉積于菌體表面或凝固,阻礙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與此酶有關

d.脫氧核糖核酸酶:金黃色葡萄球菌産生的脫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溫,可用來作為依據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

e.腸毒素:金黃色葡萄球菌能産生數種引起急性胃腸炎的蛋白質性腸毒素,分為A、B、C1、C2、C3、D、E及F八種血清型。腸毒素可耐受100°C煮沸30分鐘而不被破壞。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是嘔吐和腹瀉。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還産生溶表皮素、明膠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f.表皮剝脫毒素:引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又稱剝脫樣皮炎。

g.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tsst-1)

引發病症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因原發疾病長期用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所緻,抗生素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株趁機繁殖。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侵襲性細菌,能産生毒素,對腸道破壞性大,所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起病急,中毒症狀嚴重,主要表現為嘔吐、發熱、腹瀉。

嘔吐常在發熱前出現,發熱很高。輕症大便次數稍多,為黃綠色糊狀便;重症大便次數頻繁,每日可達數十次,大便呈暗綠色水樣便,外觀像海水,所以叫海水樣便。粘液多,有腥臭味,有時可排出片狀僞膜,将僞膜放入生理水,脫落的腸粘膜即漂在水面上,對診斷幫助很大。體液損失多,患兒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嚴重,可發生休克。挑選大便粘液部分塗片,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大量膿細胞,如經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可見成堆的大量革蘭氏陽性球菌。大便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即可明确診斷。

球菌檢驗

第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

樣品處理:無菌取25g或25mL食品樣品,放入225mL滅菌生理鹽水中均質,制成10-1稀釋液。

增菌培養:将10-1稀釋液接入7.5%NaCl肉湯或胰蛋白胨肉湯中,37°C培養24小時。

分離培養:将上述稀釋液或培養液分别劃線血平闆和Baird-Parker平闆,置37°C培養24~48小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平闆上呈金黃或白色菌落,大而凸起,表面光滑,周圍有溶血圈。在Baird-Parker平闆上菌落為圓形,直徑2~3mm,顔色灰或黑色,周圍有一渾濁帶。

染色觀察:從平闆上挑取可疑性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顯微鏡下呈葡萄狀排列無芽胞、莢膜,直徑0.5~1μm。

血漿凝固酶試驗:吸取0.5mL兔血漿與0.5mL金黃色葡萄球菌試液浸液肉湯24小時培養物充分混勻,置36±1°C培養,每隔半小時觀察一次,連續觀察6小時,出現凝固,即将小試管傾斜或倒置時,内容物不流動,判為陽性。同時做陰陽性對照。耐熱核酸酶試驗:将24小時肉湯培養物沸水浴處理15min,用接種環劃線刺種于甲苯胺蘭-DNA平闆,36±1°C培養24小時,在刺種線周圍出現淡粉色者為陽性。本試驗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陽性。

第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檢測主要有動物試驗、血清學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等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預防感染

第一,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

防止帶菌人群對各種食物的污染:定期對生産加工人員進行健康檢查,患局部化膿性感染(如疥瘡、手指化膿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膿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員要暫時停止其工作或調換崗位。對肉制品加工廠,患局部化膿感染的禽、畜屍體應除去病變部位,經高溫或其他适當方式處理後進行加工生産。

第二,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生成

應在低溫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貯藏食物,以防腸毒素形成;在氣溫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風陰涼地方也不應超過6小時,并且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第三,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熱和幹燥的抵抗力較一般無芽胞細菌強,加熱80℃30分鐘才被殺死。物體表面覆蓋一層0.1mg/cm3濃度的超細tio2在光照條件下可快速有效殺滅。在幹燥的膿汁、痰液中可存活2~3月。5%石炭酸中10~15分鐘死亡。對堿性染料敏感,十萬分之一的龍膽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長。

感染處理

由于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在,一般不使用青黴素。所以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選用:紅黴素、新型青黴素、慶大黴素、萬古黴素或先鋒黴素Ⅵ治療。

治療事項

1、毛囊炎治療要注意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喝酒。

2、不可用手搔抓患處,以防繼發感染。

3、待症狀完全消失以後,鞏固1個療程。

限量存在

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布于空氣、土壤中,人和動物是主要攜帶者,通常存在于50%或更多健康人群的鼻腔、咽喉、頭發和表皮中,對熱敏感,一般烹饪煮熟即可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其産生的緻病性腸毒素導緻的,通常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大于105菌落數/克時可能産生緻病性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速凍面米制品在-18℃以下保存時,不利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繁殖和産生腸毒素。

國際食品微生物标準委員會根據緻病菌及其緻病風險,将金黃色葡萄球菌列為一般性危害緻病菌,通常采用三級采樣方案。三級采樣方案具體意義是:規定同一批次産品采樣數(n)、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最大可允許超出m值的樣品數(c)、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M)。

新标準采用了三級采樣方案,用多個樣品定量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定,具體規定為:生制速凍預包裝面米制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限量為(n=5,c=1,m=103菌落數/克,M=104菌落數/克)。熟制速凍預包裝面米制品金黃色葡萄球菌為(n=5,c=1,m=102菌落數/克, M=103菌落數/克),即在同一批次采5個樣品,允許全部樣品檢驗值小于或等于102菌落數/克,允許1個樣品檢驗值在102菌落數/克至103菌落數/克之間;不允許有樣品檢驗值大于103菌落數/克;不允許2個及以上樣品檢測值大于102菌落數/克。

這個新國标是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由衛生部在原《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衛生标準》(GB19295-2003)實施基礎上組織制定的,将于2011年12月21日起正式施行。

傳播途徑

一般來說,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通過以下途徑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員、炊事員或銷售人員帶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帶菌,或在加工過程中受到了污染,産生了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裝不嚴,運輸過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膿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膿時,對肉體其他部位的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