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

中醫診斷學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望聞問切即中央四診。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望聞問切 釋義:望聞問切即中央四診。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望聞問切

中醫用語。中醫診斷的手段,主要有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簡稱為“四診”。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内部五髒六腑的病變,可以從五官、四肢、體表各個方面反映出來,通過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斷方法,中醫就可以采集到診斷和辯證的信息了。

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内髒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質、舌苔與髒腑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髒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或其陪診者,以了解病情,有關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均要通過問診才能了解,故問診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是醫者運用指端之觸覺,在病者的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指觀氣色;

望五官知五髒

根據中醫的“全息理論”,臉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現與人體的“五髒”(心、肝、脾、肺、腎)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是食物進入的門戶,故與脾胃相關。從嘴唇的外觀,即可看出一些脾胃問題。比如,嘴唇發烏,可能是脾胃虛寒;嘴唇顔色過紅,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蒼白,可能存在體内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貧血、脾胃功能低下等問題;如果口角潰爛,可能是脾胃過熱所緻。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與肺相關。如果鼻子看起來很紅,可能是肺熱所緻,也可能是内火旺盛所緻。鼻子出血或異常幹燥,則可能是由于體内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緻。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所謂“肝開竅于目”,眼睛與肝髒密切關聯,得了肝病就會表現在眼睛上,出現雙目發黃、兩個眼角發青。眼睛看不清東西,可能與肝血不足有關;如果出現眼睛發紅發脹的情況,可能與體内肝火旺盛有關;如果眼睛發幹,可能是陰血不足所緻。

耳朵是聽覺器官,《黃帝内經》裡有“腎開竅于耳”的說法,因而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症狀,反之,如果聽力敏銳,說明腎器官較好。

舌頭是味覺器官,與心髒關聯。如果舌尖顔色很深,可能是心髒有火;如果出現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環不好;舌頭長瘡,可能是心火過旺,與飲食和心情都有關。有些心髒疾病還會導緻舌頭不靈活、舌蜷縮等問題。

其實,除了五官,眉間印堂、顴骨之下、鼻子兩旁、人中處的顔色變化也會預示着身體問題。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印堂看起來蒼白無光,可能是肺虛所緻;鼻子兩旁與小腸相關,如果此處顔色較黃,并且沒有光澤,可能是脾胃虛;顴骨下邊與腎相關,如果發黑,可能是腎有問題;人中位于鼻孔下側,與生殖器、膀胱相關,如發黑,也可能是腎虛。

當然,面色的微小變化通常比較難辨别,所以一旦發現自己臉上的某些部位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就說明問題可能比較嚴重了,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望舌苔原理

舌為胃之外候,以輸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其舌體之組織,系由第五對腦筋達舌,其功用全賴此筋運動。舌下紫青筋二條,乃少陰腎脈上達,名曰金津、玉液二穴,所以生津液以濡潤舌質,明,其辨症之識,必有毫厘千裡之誤,此原理之不可不講也。

夫舌之表面,乃多數極小乳頭,鋪合而點,其不易見高起一日三餐,故苔亦日有三變,謂之活苔,無病之象也。其所以有變者,因飲食入胃時,将腐濁之氣,遏郁下降,故苔色一退;至飲食腐化,濁氣上蒸,苔色又生。胃中無腐濁,則苔薄而少,有腐胃中正色不能直達而上,故有暫白之時;青為絕色,青綠之色,見于舌上,其人命必危。其外尚有似黃非黃、似白非白,各類間色,皆條分于後,以備後學細心參考。

望痰辯病

中醫學上,按咳嗽排出的痰色或痰質和量,加以辨症下藥,基本上可分為六類:

痰液潴留在體内,不僅會使呼吸道緻病原生長繁殖,導緻炎症的惡化,還會阻塞支氣管,發生缺氧、呼吸困難等情況。

一、肺寒咳痰:

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惡寒重而發熱輕微、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等。

二、肺熱咳痰:

咳出之痰色黃、粘稠、有塊、或痰中帶血、并有發熱咳嗽、胸痛喘促、面紅目赤、咽喉紅腫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等現象。

三、風邪犯肺

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見有發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幹癢、頭身痛、舌邊尖紅、舌薄白等狀況。

四、陰虛肺燥

痰少粘稠難出,咳痰帶血。若是燥邪所緻,一般有發熱、惡寒、胸痛、唇黑、鼻燥、咽幹口渴。

若陰虛所緻,則有虛煩不寐、潮熱盜汗、兩顴紅赤、舌鮮紅少苔等症狀。

五、濕邪犯肺

咳痰量多,白滑易咳出,四肢困重無力、眩暈嗜卧、晚悶納呆。

六、濕熱蘊肺

咳吐濃血痰或咳痰腥臭、高熱或潮熱、胸悶疼痛,喘不得卧,口燥咽幹、煩躁不安。 

指聽聲息;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前者是憑借醫者的聽覺器官,從病人的語言、呼吸以及咳嗽等聲音中進行辨别;後者是憑借醫者的嗅覺器官,來分辨從病人的體膚、口鼻氣息及大小便等各種排洩物中所散發的氣味。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診察,了解病情的寒熱虛實及病邪所在部位,并結合其他三診所取得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即可得出較為全面、正确的診斷。

如語聲高亢而有力的,多為外感有餘之病;若語聲低微,少氣不足以息,多為内傷不足之證。如說話聲音粗壯、話多、有時怒罵叫号、奔走登高的叫做“狂言”;如症見神志昏迷,胡言亂語,前後颠倒而沒有次序,聲音粗壯的是為“谵語”。

二者多為熱證,如高燒病人多見谵語。若神志不清,語言重複、時斷時續、聲行低微的叫做“鄭聲”,多屬于氣脫陽虛的虛證。所以,古人有“實則狂言、谵語,虛則鄭聲”的說法。說話多出差錯,亂無條理,過後自知,但再說又錯,這叫“錯語”,見于虛證。無人時自言自語,但人來即止,講話無對象而喃喃自語,謂之“獨語”,常見于癔病或老年性精神病等。

另外,通過患者語聲變異,如聲音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以了解病變的部位。如病人表現安靜,但不時發出驚呼的,多屬骨節間病;如病人失音或言不清徹的,多屬心膈間病;如病人語聲細小而長的,多為頭腦中病。這是從病人語聲中辨别疾病所在部位的幾個簡單例子。 

指詢問症狀;通過問診了解既徑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情況,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素問·三部九候論》:“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素問·疏五過論》:“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後世醫家将問診主要内容歸納為“十問”,編有十問歌,簡便易記。參十問條。  

(一)問寒熱

1、惡寒發熱疾病初起,惡寒發熱同時并見,多為外感表證,可見以下三種類型:

(1)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是外感寒邪所緻,常伴有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

(2)表熱證:惡寒輕發熱重。是外感熱邪所緻,常伴有口幹微渴,或有汗,脈浮數。

(3)太陽中風證:發熱輕,惡風,自汗。是外感風邪所緻。

2、寒熱往來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是半表半裡的特征。

3、但寒不熱病人之怕冷而不發熱,稱為但寒不熱。

4、但熱不寒發熱不惡寒但惡熱,多數裡熱證,可見以下幾種類型:

(1)壯熱:高熱不退,不惡寒,反惡熱。

(2)潮熱:發熱如潮有定時,臨床常見以下三種類型:

1)陰虛潮熱:多為午後或入夜發熱,以五心煩熱為特征,常伴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屬陰虛内熱。

2)陽陰潮熱:多為日哺(下午3——5時)發熱,熱勢較高,又稱為日晡潮熱,多因胃腸燥熱内結所緻,常伴有腹滿硬痛拒按,大便燥結,舌苔黃燥等。

3)濕溫潮熱:以午後熱甚,身熱不揚為特征。多因濕遏熱伏,熱難透達所緻,常伴頭身困重,胸悶嘔惡,便溏,苔膩等。

4)低熱:指輕度發熱(體溫多在37——38攝氏度之間),但持續時間較長,多見于陰虛潮熱或氣虛發熱。

(二)問汗

1、表證辨汗2、裡證辨汗3、局部辨汗

(三)問頭身胸腹

前額部疼痛連及眉棱骨,為陽明頭痛;頭部兩側疼痛為少陽頭痛;枕部疼痛連及項部,為太陽頭痛;頭項痛,為厥陰疼痛;頭重如裹,為太陰頭痛;頭痛摯腦,為少陰頭痛。 

中醫十問歌

問診内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症,明朝張景嶽曾編有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谒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眼藥叁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中醫婦科問診

《景嶽全書·傳忠錄》認為問診乃診治的要領,臨證之首務也。《儒門事親》亦雲:“凡有病婦,當先問娠,不可倉卒矣。”提示了婦科問診的專科特點。

由于婦科問診的專科性強,涉及面廣,因此臨證時,既要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詢問,又要态度和藹,注意語言技巧,解除患者的顧慮和羞澀心理,獲悉可靠病情,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進行望、聞、切診。

婦科問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一)一般問診包括年齡、職業、民族、婚配、婚後生活和配偶健康狀況。

(二)問主證與病期主證即患者就診時最為痛苦的症狀。圍繞主證詢問起病時間,起病原因,發病經過,曾做過哪些檢查,曾否診斷治療過,療效如何等。

(三)問兼證即圍繞主證詢問有無其它症狀,如除外陰發癢,白帶增多主證外,還有無心煩、失眠、倦怠等兼證。又如,有腹痛主證外,還有無發熱、陰道流血、婦科腫瘤史。

(四)問病史婦科不孕症患者須問清曾否懷孕過,有無流産史、難産史、腹部手術史及其它病史。

(五)問月經不孕婦女就診必須問月經情況。包括月經初潮年齡、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行經時有無腰腹疼痛或其它症狀。

(六)問舊病注意詢問與現病有關的其它病症及其治療經過或手術情況。

(七)問家族了解父母、兄弟、姐妹有無同樣的病史。

(八)問其它除上述情況外,尚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環境、個為嗜好、衛生習慣、工作性質、夫婦是否同居一地、夫婦感情如何等。

注意事項

要有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病人,态度既要嚴肅又要和藹可親,要細心詢問和耐心聽取病人叙述病情。

問話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聽懂的醫學術語。如問肝郁氣滞的病人“脅痛嗎?”問感冒的病人“惡寒嗎?”這裡所問的“脅痛”、“惡寒”都是醫學術語,沒有中醫專業知識的患者是不容易聽懂的,所以,醫生問診時要注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在需要詢問時可分别問其“兩肋叉痛不痛”、“怕不怕冷”等通俗易懂的語言。

要重視主訴。因為主訴常是病人自覺最痛苦的病情。根據主訴,再深入詢問,有助于醫生全面準确地掌握病情和辨證。

要善于抓住重點詢問,啟發誘導,但不能依主觀意願套問病人,這樣才能抓住要領,獲得可靠資料。

對危急病人,要扼要詢問,不必面面俱到,便于迅速進行必要的診察,及時搶救治療,以免失去搶救時機。

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借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别髒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滞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緻,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切脈辨證,早在《内經》、《難經》就有記載,經曆三千年來的不斷總結,對于何證出現何脈已有詳細論述。但對證象與脈象間的内在聯系,卻無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緻學者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脈證間的内在聯系,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氣血津液出現虛滞,五髒功能出現盛衰,才會出現不同脈證。隻有弄清氣血津液的生化輸洩與五髒間的關系,才能将氣血津液虛滞和五髒功能盛衰出現的證象與脈象聯系起來,也才明白切脈能夠察其五髒病變的道理所在。

不同脈象的形成,與心髒、脈絡、氣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脈象的不同變化反映了心力強弱、脈絡弛張、氣血津液虛滞三個方面的變化。由于氣血津液都需五髒協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輸洩,所以氣血津液的虛滞也就反映了五髒功能的盛衰,從而反映于脈,形成不同的脈象。

心髒搏動的強弱,脈絡的弛張,是引起脈象變化的根源。心髒搏動有力,脈象随其病因證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數等脈;無力則脈象常呈遲細微弱等脈。心髒搏動與脈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絡交替收縮與舒張的反映。如果血絡松弛則呈孺、緩;緊張則呈弦緊;

痙攣則呈結代等等。隻有将固定的心髒、脈絡和流動的氣、血、津液連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脈象變化的本質,對于何證出現何脈才有理有據,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氣血津液虛滞變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脈象。

先從氣的虛滞言之;氣是心髒搏動的動力,心氣是由腎系生化的元氣,脾系生化的谷氣,肺系吸人的清氣,注人心髒,成為心髒活動的能源。脾腎功能衰退,心氣也就随之衰弱,脈象與心相應也就呈現緩慢或虛數無力。

若将這一連鎖反應進行逆向推理,脈象無力是因心氣不足,心氣不足則是脾腎化氣功能衰退所緻。氣行脈外,營衛和調,則脈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如果風寒束表,毛竅收縮,脈絡緊張,衛氣充盛于表,則脈随氣浮,呈為輕按即得的浮緊脈。

若衛氣因寒、内歸髒腑,則呈重按始得的沉緊脈,久病氣虛,脈伏于裡,則呈重按始得的沉弱脈。若陽氣虛衰,無力助心行血,則脈呈遲緩微弱。若風寒束表或風熱犯肺,氣郁化熱,心陽亢進,則脈應之而呈洪大有力而數。

若因氣郁引起脈的傳導阻滞,則脈應之而澀。若因氣郁引起脈絡不舒,則脈應之而弦。

由此可見,脈的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均與氣虛、氣滞有關。

次從血的虛滞言之:血行脈中,充盈流暢,才呈正常脈象。若因血的化源不足導緻血虛,乃是由實變虛,逐漸減少,脈能與其相應而逐漸變細,所以脈呈細弱。

如果突然大量失血,脈管仍呈原狀卻脈無血充,遂緻形如蔥管,按之中空,呈為芤脈。如果血滞、血瘀,脈的傳導受阻,微呈攣急,即呈按之猶如輕刀刮竹,大波之内又有細密微波應于指下的澀脈。

再從津的虛滞言之:脈的形态改變也與津液有關。血中津少,脈失液充,其脈也就應之而細。由于津虛是因營陰暗耗或因熱病後期傷津,常常兼有熱象,是故營陰虧損之脈常呈細數且與香紅少苔并見。

若脈外津虛與脈内津虛并存,脈失津濡而呈脈絡緊張,即呈指下如按琴弦的弦脈。上述脈象是因肝腎陰虛。若因脾腎陽虛,氣化失常,水飲内停,血中津多而呈舌體淡胖,水停脈管夾層而使脈絡緊張,也能呈為弦脈,雖然同屬弦脈卻有寒、熱、虛、實之異。

綜合上述,一切脈象都是心力強弱,脈絡弛張,氣血津液虛滞的綜合反映;心髒、脈絡氣血津液發生病變,又與五髒發生病理改變有關,所以切脈能察五髒盛衰。

切脈隻是四診之一,有些病變不是單憑切脈就能做出診斷,應該四診合參,并宜結合現代檢測手段才能全面認識疾病。如果片面強調切脈能知病變所在,會将學者引人歧途。脈的形态很多,令人難以掌握,茲将常見脈象的病理略述如下。病理描述難免有誤,列出僅作抛磚引玉之想,敬請同仁指正。

1.浮脈風寒束表一衛氣為禦邪侵,充于肌表一脈随氣浮于外一輕按即得一謂之浮脈。

2.沉脈病在髒腑一脈位深藏,舉之不足,按之有餘一、謂之沉脈。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3.遲脈陰盛陽衰一心功減退,搏動遲緩—一息三至,去來極慢一謂之遲脈。陰盛為寒,陽衰為虛。

4.數脈表衛閉郁,氣郁化熱,或由氣人血,氣血兩播一心動亢進—一息六至,多于常脈一謂之數脈。亦有心氣虛衰一搏動無力一每次輸出血量不足,心動加速以求代償一成為虛數。

5.細脈氣血兩虛,陰虛偏甚一氣虛則輸出量少一加之血虛脈失血充,則脈細如線一謂之細脈。

6.微脈陽氣衰微,氣血俱虛一脈細而軟一按之欲絕,若有若無一謂之微脈。

7.弱脈氣血兩虛一氣虛無以鼓動血行,血虛無以充盈于脈一極軟沉細,按之乃得,輕取難尋一謂之弱脈。

8.實脈三焦實熱或腑氣不通一心動亢進一搏指有力一謂之實脈。

9.洪脈氣郁化熱,氣分熱盛一心功能亢進一按之洪大有力寸謂之洪脈。若大而虛,按之無力是壯火食氣,心氣已虛。

10.弦脈肝腎陰虛一水津虧損,脈失津濡一脈絡緊張一脈象端直而長,如按琴弦一謂之弦脈。少陰陽虛,氣化失常一水停三焦,充于脈内及其夾層一脈絡為之緊張,觸之如按琴弦一謂之弦脈。肝膽氣郁一脈為氣束,不能舒張一如按琴弦一亦可成為弦脈。

11.緊脈風寒束表一脈絡收引一脈形如索,輕按即得一謂之浮緊;寒中三陰一脈絡收引一其形如索,重按始得一謂之沉緊。

12.滑脈痰食妊娠,停阻經隧一所阻部位脈絡緊張一血流受阻一聚集如珠,流于脈内一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圓滑一謂之滑脈。

13.澀脈氣滞、血瘀、痰凝一脈絡傳導受阻,微攣一血流不暢一按脈猶如輕刀刮竹一謂之澀脈。

14.濡脈水濕阻滞一脈因受濕而弛一按之無力,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一謂之濡脈。氣血陰陽虧損,生化無源一脈無血充一亦呈濡脈。

15.芤脈突然大量失血一脈失血充一形如蔥管,按之中空一謂之芤脈。

16.結脈心系陰陽虧損一脈絡痙攣一傳導阻滞一脈律不勻,時有止歇一謂之結脈。遲止定期,謂之代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