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蘭海戰

日德蘭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
日德蘭海戰(Battle of Jutland),又被稱為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大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1]日德蘭海戰是有史以來參戰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海戰之一,也是一戰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這場戰争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方。舍爾海軍上将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利科海軍上将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将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争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 名稱:日德蘭海戰
  • 地點: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
  • 參戰方:大英帝國和德意志帝國
  • 結果:英國戰略性勝利,德國戰術性勝利
  • 參戰方兵力:英軍:151艘戰鬥艦船、德軍:99艘戰鬥艦船
  • 傷亡情況:英軍6094人陣亡,674人受傷,177人被俘,德軍2551人陣亡,507人受傷
  • 主要指揮官:約翰·傑利科,萊因哈德·舍爾
  • 時間: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
  • 規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
  • 地位:海戰史上戰列艦隊最後的告别戰

戰争背景

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憑借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迫使德國大洋艦隊不敢貿然出港。戰争初期的被動态勢,使德國人最初把赢得戰争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海軍則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遊擊戰,襲擊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

通過一年的作戰,形勢并未好轉,凡爾登戰役後,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争的夢想破滅了。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準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戰術

這一時期的艦隊通常是排成若幹平行縱隊前進的,相對而言,這種隊形機動性更高。若幹較短的縱隊能比一字長蛇陣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将旗艦(通常位于中心縱隊之首)的信号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

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于縱隊之首的旗艦上發出的信号往往需要花1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傳遞到縱隊最後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人們很難辨認前後發來的信号,每艘船都不得不重複向它後面的(或前面的)船自己所接收的消息。而由于很多消息必須被每艘船确認收到才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可能會翻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中,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艦。這就需要每個縱隊領航的艦隻引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來排成合适的隊形。

由于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高速行進的,因此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偵察艦隊(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使得艦隊能夠盡早地排成最有利的隊形來迎戰敵艦。偵察艦隊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對方的偵察艦隊獲得類似的信息。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己方排成的縱隊正好橫在對方艦隊的前進路線上,構成一個T字或丁字形(己方艦隊位于丁字一橫的位置),使得己方所有前後主炮和一側的所有舷炮都能瞄準對方,而對方隻有縱隊最前方的艦艇的前方主炮能夠予以還擊。但構成一個T字形隊形的計劃有很大一部分要取決運氣:由于雙方都已高速前進,很有可能因為時機沒有掌握好,導緻自己從丁字的一橫變成了一豎,從而被動挨打。

計劃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盡管德國加強了海軍力量,但是在艦隻數量和排水噸位上仍然落後于英國,火炮口徑和數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戰争開始後的兩年半時間裡,英國憑借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使德國艦隊多半時間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1916年德國公海艦隊隻有18艘戰列艦,而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有33艘,加上在戰争行進之下,德國不能增加更多戰列艦,所以德國公海艦隊難以與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進行大規模艦隊決戰。

1916年1月,賴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将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他沮喪的發現。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隻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内無所作為,要麼拼掉英主力艦隊。他制定了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劃: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沿着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劃,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

1916年5月30日,他訂出一個方案,想把英國皇家海軍誘入圈套。他的誘餌是遊弋在挪威海岸的弗蘭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将指揮的由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他推論,英國人是不會派出整個艦隊來攔截一次有限的侵襲的。舍爾指揮的公海艦隊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裡之後跟蹤着。如果英海軍出擊,希佩爾進行象征性的抵抗後就轉舵,把追擊者引進舍爾的大艦隊的射程内。

1914年8月25日,德國海軍“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在芬蘭灣觸雷(一說為觸礁)擱淺,正當德國海軍驅逐艦救援棄艦官兵的時候,俄國海軍艦艇突然出現并打跑了德軍驅逐艦,緻使德軍未能徹底炸毀“馬格德堡”号的殘骸。事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裡,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并将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海軍部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知道了德國的計劃。

5月30日下午,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将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大洋艦隊将于明日出航。”獲悉情報後,海軍上将約翰·傑利科和海軍中将戴維·貝蒂都感覺到有意外的行動,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舍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劃:戴維·貝蒂海軍中将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于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

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于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裡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應将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後。憑借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戰争情況

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生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洋艦,61艘魚雷艇),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

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前無畏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共計6萬噸。德國的戰果大于英國,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隻是存在的艦隊”。

海戰經過

前奏

1916年5月30日淩晨,希佩爾海軍中将按計劃率領5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和30艘驅逐艦組成的“誘餌艦隊”駛出威廉港。根據舍爾的命令,這支“誘餌艦隊”将沿丹麥西海岸北駛直趨斯卡格拉克海峽。航行中,希佩爾還讓各艦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以誘使英國人上鈎。

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後,舍爾親自率領大洋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由21艘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組成的的龐大艦隊,隐蔽在“誘餌艦隊”艦隊之後50海裡處,随時準備聚殲上鈎之敵。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潛艇、6艘小型潛艇以及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組成的偵察保障部隊,已預先在英國海域和北海海域展開,嚴密監視英國海軍動向。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同時,威廉港的無線電台仍繼續使用舍爾的旗艦——“腓特烈大帝”号的呼号,同外界聯絡,造成舍爾海軍上将及大洋艦隊主力仍在港内的假象。

5月30日晚20時30分,傑利科親率由24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群開出了斯卡帕灣。之後,貝蒂率領由4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和27艘驅逐艦組成的前衛艦隊駛離了羅賽思港。幾小時後,設伏在羅賽思港外的德國潛艇向大洋艦隊發回了“敵人艦隊出航”的電報。而德國的“誘餌艦隊”也早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

幾乎傾巢而出的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的“誘餌戰術”獲得了成功。這時,無論是舍爾還是傑利科,都未預料到對方艦隊已經全數出動。更未預料到在不久之後,他們将親自參與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決戰。

一艘由舊輪船改裝的“坎帕尼亞号”水上飛機母艦,已經裝上四十碼的飛行甲闆,預定随同貝蒂的艦群航行,但由于發生差錯,母艦艦長直到貝蒂離開以後九十分鐘才接到命令。傑利科在午夜首先得知“坎帕尼亞号”單獨駛進暗夜中;到2時,傑利科注意到這艘母艦是在沒有護航的、潛艇很多的水域中航行,命令它返回港口。由此而造成的缺乏空中偵察,對日德蘭海戰起了重大影響。

5月31日破曉前,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号”,率領誘敵深入的偵查艦隊駛向丹麥海岸直到斯卡格拉克,這個北海伸出的八十英裡寬的一條海峽,把丹麥和挪威分割開來。舍爾所以選擇這條路線,在于使沿海地區衆多的英國間諜,得以報告德國部隊的所在。為了進一步表明他的方位,希佩爾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德國人透露的東西确實比他們想透露的多。

30日夜,英國主力艦隊循着岔開的路線向東行駛,在挪威海岸以西約五十英裡處再和貝蒂的艦群會合。貝蒂的誘敵深入艦隊由四艘戰列艦和六艘戰列巡洋艦組成,而希佩爾的海軍中隊則包括五艘戰列巡洋艦。雙方都有輕驅逐艦進行偵察。貝蒂海軍上将的航線,大緻與傑利科保持一緻,但在再往南約七十英裡。

5月31日14時,貝蒂海軍中将率領的英前衛艦隊到達了合恩礁以北海域。

14時10分,英前衛艦隊轉舵向北駛向同主力艦隊會合的區域。計劃于傍晚在斯卡格拉克和主力艦隊會合。由于計算錯誤,此時的位置實際上是在傑利科指定的方位以西十海裡。此時離主力19海裡,即相差一個多小時。此時,在貝蒂艦隊以東三十五英裡的海面上,希佩爾海軍中将率領的德前衛艦隊也正按平行的航線向北行駛,其後40海裡處是舍爾海軍上将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貝蒂和希佩爾誰也不知道敵人就在自己不遠處。眼看這兩隻敵對的艦隊就要擦肩而過。

14時20分,一艘丹麥籍貨輪“弗約爾”号經過日德蘭半島以南海面時拉響了汽笛,一股濃濃的蒸氣沖上天空。貝蒂艦隊東側翼的一艘輕巡洋艦“加拉蒂号”離開編隊前往查看。與此同時,希佩爾的掩護側翼的輕巡洋艦“埃爾平号”看見了這同一隻船,轉輪向它駛去。當兩艦共同向這艘貨輪接近時,差不多同時候互相認出來了,于是立即向各自艦隊司令官發出警訊:“發現敵艦!”的信号。

要是“坎帕尼亞号”同貝蒂的中隊一起航行,對德海軍有利的這場遭遇戰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敵對雙方很可能在再往北的地方遭遇,那就在傑利科的主力的射程之内了。英巡洋艦“加拉蒂”号和德輕巡洋艦相向全速行進。

14時28分,“加拉蒂”号首先向向德艦開炮,德艦也開炮還擊,雙方展開了一場短暫的炮戰。這幕序劇之後,一場總共有265艘各類型軍艦(其中英國149艘,德國116艘)和10萬名左右海軍官兵,在400平方英裡洋面上展開的日德蘭大海戰很快就拉開了正劇的戰幕。

開始

希佩爾海軍中将在他的旗艦“呂措夫”号上收到“埃爾平”号發現敵情的報告後,起初向英軍戰列巡洋艦接近,繼而就遵照舍爾的計劃,下令所屬各艦轉向東南,盡量将貝蒂引向大洋艦隊主力。貝蒂轉向東南,驅艦猛追。貝蒂指揮所有艦隻“處于全面待戰狀态”,然後急忙下了一道輕率的命令。

他命令他的六艘戰列巡洋艦以每小時二十五海裡的最高速度走在前面,同時他的第5戰列艦分艦隊四艘更有威力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則落在後面。貝蒂企圖同包括希佩爾的“呂措夫号”在内的敵軍五艘戰列巡洋艦交戰,而犧牲了他在數量上近乎兩對一的優勢。他的行動太過急切,以至于第5戰列艦分艦隊4艘戰列艦未能看清信号而掉隊10多海裡,結果,貝蒂對希佩爾本來是10∶5的實力降為6∶5。

15時45分,日德蘭海面,英德海軍的兩支前衛艦隊成同向異舷的航行狀态,由于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爾的距離越來越縮短。與此同時,雙方的主力艦隊——傑利科距此約20海裡,舍爾距此約40海裡。但在希佩爾的引誘下,貝蒂逐漸向舍爾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當然,希佩爾也不知道在貝蒂艦隊之外,還有一支由傑利科海軍上将親自率領的規模更龐大的英國艦隊,也正向這裡駛來。

15時48分,希佩爾命令各艦向21000碼之外的貝蒂艦隊開火,雙方前衛艦隊之間的戰鬥終于打響了。

這位德國海軍上将主要關心的,是英國13.5英寸和15英寸炮群對付他的11英寸和12英寸大炮,但在短暫的互射中,德海軍的射擊技術大大勝過英海軍。火炮命中率遠遠高于英艦。另外,德軍的穿甲彈也優于英軍。雙方交火後,德艦的第一次齊射就命中了貝蒂的艦隊,貝蒂的旗艦“獅号”和“虎号”頻頻被擊中。

16時,一枚穿甲彈洞穿中“獅”号中部炮塔,并在塔内爆炸,引燃了火藥袋。就在千鈞一發之際,雙腿已被炸斷的炮塔指揮官哈維上校掙紮着通過傳聲管下令向彈藥艙注水,才使“雄獅”号免遭覆沒的厄運。戰後,哈維上校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16時5分,戰列巡洋艦“不倦”号被從“馮?德?塔恩号”射出的兩枚穿甲彈擊中,彈藥庫爆炸了,附近船隻上的人驚呆地看到,“各種東西都被炸到高空,一隻五十英尺蒸汽推動的艦載水雷艇被炸到約二百英尺高”。不久就連同艦上1017名官兵沉沒了。之後,德國艦隊集中火力猛轟英國瑪麗女王号戰列巡洋艦,使這艘裝有13.5英寸大炮的超級無畏戰艦連中數彈,爆炸後一折兩段,迅速沉沒,全艦1275人僅有9人生還。

據一位目睹者說,引起了“一小陣看來象煤灰那樣的塵霧,這就是它被擊中的地方,但此外再也沒有什幺了,直到幾分鐘以後,前面又冒出可怕的黃色火焰和一大片濃密的黑煙,而‘瑪麗女王号’本身則再也看不見了”。

在短短幾十分鐘内,英戰列巡洋艦2沉1傷,而德軍隻損失了2艘小型驅逐艦。力量對比迅速發生逆轉。德國炮彈又擊中“皇家公主号”,她陷入在煙霧和火焰包圍之中。兩隻船已被擊沉,英軍的形勢岌岌可危,除“新西蘭号”外,其餘的船也都受傷。貝蒂決心繼續戰鬥,深信四艘無畏艦不久就會和他會合。

這位海軍上将轉過臉來,露出煩惱的神色對他的海軍将官評論說,“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有點毛病。向左轉動兩個羅經點”,這個方位其實是向着敵人開去。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隊的4艘英戰列艦趕到(海軍少将埃文·托馬斯的戰列艦中隊——“巴勒姆号”、“馬來亞号”、“勇敢号”和“厭戰号”)總算把貝蒂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英戰列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下,德國艦隊有些頂不住了,希佩爾指揮他的戰艦,向東邊打邊撤,貝蒂緊追不舍。舍爾的伏擊貝蒂的方案現在已被挫敗,不得不伸出他的手來使希佩爾免于必然的毀滅了。貝蒂繼續按原來方向航行,直到德國主力艦隊隐隐呈現在地平線上為止,發現迎面而來的是德國大洋艦隊主力時,英國艦隊這時才發現上了大當!

這位中将沖動好戰的個性與過分沉着的傑利科是兩個極端,“一旦抓住決不放手”是德國人對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當第一海務大臣要求第五戰列艦分隊開到羅塞斯港歸貝蒂指揮時,傑利科極力反對:“給的船越多,他的膽子越大。”現在預言應驗了。

貝蒂急令他的艦隊轉為反航向,同時向傑利科發電呼救。舍爾見狀下令艦隊全線追擊,希佩爾指揮他的艦隊轉身沖在最前面。埃文-托馬斯沒有看見轉向的旗号,他的戰列艦成為德艦炮火的目标,在避開德海軍之前,遭受了損傷和傷亡。

舍爾認為英國艦隊主力不在附近,因此決定追擊向北全速逃走的貝蒂艦隊。但德國艦隊末尾幾艘老式戰列艦(前無畏艦)拖慢了整個縱隊的航速。下午5時30分,德國先遣驅逐艦看到幾艘英國艦隻從東北向它們駛來。這些艦隻屬于海軍少将霍勒斯·胡德指揮的由三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艦群,是傑利科派來加強貝蒂的中隊的。在短暫的交鋒中,德國輕巡洋艦“威斯巴登号”連續遭到猛擊,和它的大部分船員沉沒了。兩艘驅逐艦,即德國的V-48和英國的“鲨魚号”,也同歸于盡。

英國艦隊擔任前衛的裝甲巡洋艦分隊兩艘裝甲巡洋艦搶先出擊,“防禦号”和它的姊妹艦“勇士号”,在六千碼處和希佩爾的戰鬥巡洋艦交戰。四分鐘内,“防禦号”被擊沉,它的九百零八名船員犧牲了;第二天,“勇士号”在被拖進蘇格蘭港口時也沉沒了。“厭戰号”為了躲避後方突然接近的“馬來亞号”,操舵裝置卡住暫時失靈了,“厭戰号”在海面上打轉,被德國戰列艦的炮火多次命中。

這兩支大艦隊現在正互相向對方沖去,傑利科不斷和倫敦海軍部通訊,那裡的破譯專家——根據被繳獲的德國海軍密碼簿——截住舍爾、希佩爾和柏林海軍部之間往返的電訊。依靠無線電探向器和德國海軍的北海平方面積海圖,英國技術人員确定了公海艦隊正在變動中的方位。下午5時45分,傑利科接到通知,知道敵人在一小時一刻鐘之前大概在什幺地方。

英國艦隊以每四艘戰列艦成一行、六行并列的隊形向南航行前進。每行相距二千碼,每隻船相隔五百碼。這種隊形是不合戰鬥需要的,因為隻有少數炮能向前射擊;隻有各艦依舷側排成一行,容許每艦的船頭炮群和船尾炮群同時瞄準,才能發揮最大限度的火力。

要把戰列艦部署成舷側單行,需要四分鐘,但這種動作的先決條件是要敵艦正好在前面,并且已經知道它的準确距離。如果敵人迫近左側翼或右側翼,則用另一機動動作,使艦隊可以向進攻的兵力列成舷側單行。傑利科不能決定他的機動動作,直到他知道舍爾的航向和方位。

下午6時,傑利科的“鐵公爵号”和貝蒂的“雄獅号”互相望見了。艦隊總司令發信号問道,“敵人的作戰艦隊在哪裡?”但沒有接到回答。貝蒂逃得太快,與敵人脫離後,貝蒂本人了解情況也不确切。傑利科未從貝蒂那裡得到必要的情況報告,這種情形大大耽擱了英國艦隊的戰術展開和由航行隊形變換成戰鬥隊形的動作。十分鐘後,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在貝蒂用閃光燈信号回答之前,四分鐘過去了:“已經望見敵人作戰艦隊的方位西南偏南。”敵艦正好向英國主力艦隊的右側翼行進。

傑利科稍為研究了一下羅盤,然後下令向左舷散開。他的左縱隊全速向前行進,其它五個縱隊順利地魚貫而行,直到二十四艘無畏級戰艦排成一條一萬五千碼長的作戰單行,向東南行駛。貝蒂和胡德的戰列巡洋艦隊以及第5戰列艦分艦隊奉命在主力的單縱隊前面就位,但在戰鬥開始時第5分隊不得不排在單縱隊的末尾。

這一機動動作完成之前,舍爾并不知道英國主力艦隊就在這個區域。當東北地平線變成一片銀白色和桔黃色閃光的全景,繼之以一陣冰雹般的巨大爆炸炮彈時,他的輕型偵察艦隻幾乎來不及向他發信号。傑利科正在做“T”字的戰略機動動作,24艘戰列艦排成一條1.5萬碼長的作戰單行,向東南方向的德大洋艦隊猛撲過去。這使舍爾的一艘接着一艘的成行艦隻,在發揮炮火威力方面大大受到阻礙,而英國主力艦隊卻能夠用所有大炮轟擊它們。

皇家海軍是在有利條件下射擊的。除炮口發出的閃光外,傑利科的艦隻被東方天空的陰暗和德艦煙囪裡吹向東方的濃密煤煙所遮蔽。十分鐘内,沖在前面的希佩爾的艦隻至少受到十二次喪失戰鬥力的命中,多艘戰艦中彈。“柯尼格号”燃起大火,“呂措夫号”的船頭幾乎在水線以下,馮?德?塔恩号戰列巡洋艦的每一門炮都被炸成無用的殘鐵。德國水密艙的工藝,這些被擊中的船既不爆炸,也不下沉。

貝蒂艦隊調轉航向,從後方高速插到整個艦隊的前端,與希佩爾艦隊展開激烈的搏殺。英國主力艦隊在數量上的優勢,加之傑利科成功地運用T字頭戰術,充分發揮了他的艦炮火力。而德方由于前面的擋住了後面的射界,所以在發揮火炮威力方面大大受到了阻礙。更加不利的是,提前轉向的貝蒂艦隊,已經開始插入德國艦隊的後方海面,進而切斷了德國艦隊與本土基地的航路。

面對困境,加上英國水兵俘虜的供詞,舍爾終于發現他所面對的是整個英國主力艦隊。他沒有猶豫,果斷地命令各艦轉向右舷。根據這項命令,德國各艦都倒轉航向,作了個180度的急轉彎,撤出了戰鬥,然後在薄霧中消失。在逃走之前,德海軍進行了一次突擊。

雖然“德弗林格爾号”已被命中數次,它向英第3戰列巡洋艦中隊旗艦“無敵”号發射的一次齊射。雷鳴般的爆炸把這艘船炸裂為兩半,船首和船尾沖向天空,然後艦隊司令胡德少将連同全體船員一千零二十六名都沉沒了。到此時為止,德國的成績是擊沉對方三艘戰列巡洋艦、兩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自己隻損失了一艘輕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

德國海軍退卻後,傑利科惟恐他的艦隻遭到敵人丢在後面的水雷(德國海軍一個水雷都沒有帶)或驅逐艦發射的魚雷的損害,命令他的艦隊倒轉航向。兩個對手誰都望不見誰了。在接着發生的短暫平靜階段,傑利科把他的艦隊改編成六個縱隊,并把航向改為西南,意欲使他的艦隻在公海艦隊和德國之間成為一道障礙。

由于通往德國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貝蒂艦隊切斷,大洋艦隊隻得向西南方向行駛,這就是說大洋艦隊跑得越遠,離東南方向本土基地也就越遠。舍爾見傑利科沒有實施追擊,判斷傑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艦隊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航線上去了,這比追擊更加可怕。于是,舍爾決定趁英國艦隊變換隊形時轉身殺回去,從主力艦隊的尾部實施突破,打破英軍封鎖,拼殺出一條血路,返回基地。一番琢磨之後,舍爾再次下達了全艦隊轉向的命令。他要打回去,與傑利科再厮殺一番。

19時剛過,舍爾的艦隊在傑利科艦隊的左舷出現了。不幸的是,德國大洋艦隊沒有沖向英國主力艦隊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國主力艦隊的中央,戰場上又一次形成了對英國艦隊有利的“T”字行作戰态勢。大洋艦隊再度處于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輪廓清晰可見,而英國艦隊仍隐沒在煙霧之中。

在發現德海軍四分鐘後,傑利科稍稍改變航向以便縮短射程,英國戰列艦在8000碼的距離開炮。艦隻象幽靈般地從薄霧中鑽出,齊射了一兩次,然後又消失了。前沿的德艦都被集中的炮火所覆蓋。除炮口的閃光外,德艦看不到英艦,隻看到遠方炮口處的閃光。舍爾眼見大洋艦隊又一次陷入危急之境,立即下令施放煙幕和魚雷,并命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掩護主力轉向後撤。在煙幕和希佩爾的掩護下,公海艦隊的其餘艦隻再一次倒轉航向,艦隊又一次脫離險境。

當最後一批艦隻從亂軍中沖殺出來時,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号已千瘡百孔,因為該艦已完全不能行駛,妨礙了艦隊的行動,被迫棄艦沉沒。戰列巡洋艦“毛奇”号上升起了希佩爾海軍中将的指揮旗。希佩爾艦隊已經遭到連續轟擊的艦隻,進一步受損,大量海水湧進裂口。他的所有戰列巡洋艦都進水一千噸或更多的海水;“賽德利茨号”甲闆下面雖已湧進有五千噸海水,它還是繼續航行。(這些船在三個月内都能修複,回去服役,它們設計師的技能是值得稱頌的。)在“德弗林格爾号”上,主炮塔成為一片廢墟。

20時,天色已漸漸地黑了下來,傑利科擔心受到德軍魚雷和水雷的攻擊,便沒有追擊,轉向與向西逃的德國人相反的方向。距離擴大着,那時英國海軍上将感到已夠安全,可以掉頭跟蹤德國人了,但黑暗使他剩下的勝利機會消失了。20時25分,貝蒂的快速戰列巡洋艦開到向西航行的若幹德國艦隊的射程内,并且開炮。德海軍以若幹次齊射回擊,但不久雙方都望不見對方了。

夜間,傑利科不願恢複戰鬥。他的較長的大炮射程和數量上的優勢,對付偷偷摸摸地進入魚雷射程的小船,占不到便宜。他打算先将舍爾艦隊圍堵在返回其本土基地的航線外,在白天結束戰鬥。用他的話說,“那将是皇家海軍的一個精彩的白晝”。英國大艦隊改編成三個平行的縱隊,把驅逐艦部署在船尾九千碼的地方,以防魚雷。任何被那支縱隊看見的戰艦,就要被認為是敵人。

21時17分,這個編隊向南巡航,以貝蒂的中隊為前衛。一隻布雷艇駛到丹麥海岸外面去封鎖合恩礁水道,這是舍爾三條可能逃遁的途徑之一。舍爾同樣明白,如果他的艦隊未能在夜間沖出包圍,那幺天亮之後,他将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經過仔細分析和推算,舍爾決定轉向東南,趁夜從主力艦隊的尾部沖殺過去,然後經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為此,舍爾把所有能用的驅逐艦都派出去攔截英軍主力艦隊,掩護大洋艦隊突圍。

大戰尾聲

按照舍爾的命令,德驅逐艦拼死一搏,從不同的方向襲擊英主力艦隊,給英軍造成混亂和判斷失誤,使傑利科摸不清德國艦隊在哪個方向。23時30分,大洋艦隊和英軍擔任後衛的驅逐艦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蘭大海戰的最後一幕。雙方借助照明彈、探照燈和艦艇中彈的火光進行着漫無目标的射擊和沖撞。

夜戰中,英國的巡洋艦“黑王子”号誤以為向其駛來的幾個巨大黑影是友艦,便發出聯絡信号,結果招來4艘德國戰列艦的一陣齊射,當即變成一團火球。在震撼夜空的爆炸聲中,“黑王子”号連同八百五十二名水手沉沒了。德國老式戰列艦“波梅恩”号、輕巡洋艦“弗勞恩洛布”号和“羅斯托克”号被英國驅逐艦的魚雷擊沉,“波梅恩”号是德國在這次戰鬥中喪失的唯一主力艦。還有1艘輕巡洋艦“埃爾平号”号同已方戰列艦“波森”号意外相撞而沉沒。夜間戰鬥驅逐艦的損失是:英軍5艘,德軍2艘。

6月1日淩晨3時,德國艦隊終于從英軍封鎖線上殺開了一條血路,航向合恩礁水域。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德國大洋艦隊的基地——威廉港的必經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防禦英國艦隊的海上襲擊,在此布下了無數水雷。水雷陣極不規則,猶如謎宮。開戰以來,許多企圖偷襲威廉港的英國軍艦都有來無回,葬身雷區。要想通過雷區,隻有德國海軍高級将領才知道其間唯一的一條狹窄水道。

舍爾的艦隊在3時30分到達,時間已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舍爾指揮他的艦隊排成一路縱隊,一艘緊跟着一艘安然通過雷區,向着威廉港駛去。大洋艦隊總算擺脫了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部發來電報通知傑利科,公海艦隊可能向合恩礁航行,但細節則模糊不清。海軍部還忘了通知他,舍爾要求派飛機偵察合恩礁——他的計劃的明确證明。

拂曉時,傑利科恢複他對脫離的德國大洋艦隊的搜索,但一無所得。淩晨4時15分,英國海軍部給傑利科發來電訊偵察通報,告訴他舍爾的艦隊已安全通過了合恩礁水道,即将回到威廉港,失望的傑利科隻好帶着他的主力艦隊返回斯卡帕弗洛海軍基地。這場盛況空前的戰列艦海上大戰結束了。

戰争結果

炮彈命中率

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和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總共發射1904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119發,每門炮10.9發(攜帶量為80-90發);戰列巡洋艦共發射1670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334發,每門炮37.95發(攜帶量為80-90發)。共計發射大口徑炮彈3597發,中口徑炮彈3952發,小口徑炮彈5300發,大口徑炮彈命中确認120發,平均命中率3.33%,中口徑和小口徑命中107發,平均命中率1.16%;英國戰列艦總共發射大口徑炮彈4598發,其中有15英寸炮的1239發,平均命中率2.17%。

根據Arthur J Marder教授在《從無畏艦到斯卡帕》指出的,德國戰艦近四分之一的大口徑命中彈集中在三艘英國裝甲巡洋艦上,包括武士(15發),防禦(7發)和黑王子(15發),她們都是在極近的距離上被命中的。前兩者隻有7000碼,後者更是隻有1000碼。而在德國方面統計英國戰績時,并沒有計算威斯巴登被擊中的次數,根據英國資料,至少被射擊200發以上。因此參看雙方命中率時,可以認為大緻相當。

所有被擊沉艦船的中彈數目都是大約統計值,夜間混戰中的命中數目更是如此。

傷亡人數

德國公海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45000名左右,傷亡比例6.79%,其中軍官89名,候補軍官25名,工程師14名,廚師等非戰鬥人員5名,醫療官11名,準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沉沒: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5艘魚雷艇(62,300噸沉沒)。

英國大洋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傷亡比例11.59%。(英國官方公布數字是6097人戰死,510人受傷,177人被俘,總共6784人,占總參戰人數的8.84%)。沉沒: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約113,300噸沉沒)。

海戰結束後,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于如何評判它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就戰術而言,德國人的确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洋艦隊向強大的英主力艦隊發起了勇猛的挑戰,希佩爾艦隊重創了貝蒂艦隊,舍爾準确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攻地擺脫了占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

德國設計技術高于英國海戰結果的比較可以看出英德兩國不同的設計哲學。英國建造的艦隻強調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犧牲的是裝甲防護力。德國軍艦則在降低航速和武備的基礎上強調更好的防護力。德國在技術上的熟練顯然勝過英國人。他們裝有定時信管的穿甲彈穿過英國船殼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英國炮彈往往碰上裝甲即炸。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着問題,其更易燃易爆。

而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緻命的失誤。在至關重要的防火系統方面,德海軍更是優越得多。德國人在多格爾沙洲一戰後,注意到了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機也能導緻彈藥庫火災,立即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了封閉改裝,海戰中炮彈在德國炮塔裡爆炸,不會引起進一步的損害,防護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勢下竄到彈藥庫。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至少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炸裂,是由于炮彈在炮塔裡爆炸時,引起了下至火藥甲闆的一系列炸藥的爆炸。沒有一艘德國船因這類缺陷而喪失。

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别,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德國船的上甲闆在長射程的炮戰中提供了較好的防護,魚雷在它們加固了的舷側爆炸,造成的損傷也較小。而且,德國在信号技術、測距和夜戰設備方面,也都超過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設計師集中注意力于速度和大口徑大炮,而忽視了其它必要的改進,在這次戰鬥中皇家海軍的這種缺陷是很明顯的。

1918年初,貝蒂在海軍部的一次會議上說,“現在必須認為,德國的戰列巡洋艦中隊的确比我們的優越。”

戰略與戰術勝利

英國本土艦隊噸位損失多于德國公海艦隊,但在戰鬥結束後的六月二日18時的統計顯示本土艦隊仍有27艘包括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主力艦可以随時投入戰鬥,公海艦隊方面在同一時刻隻有10艘主力艦可以随時投入應對,因此可以認為公海艦隊并未能打破本土艦隊在北海的數量優勢。

所以,這場戰役的結果比較特别:

一方面,舍爾海軍上将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另一方面,傑利科海軍上将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艦隊成功地将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争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曆史意義

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更穩定,而且還為當時反對法西斯國家的鬥争增加了一份信心。

另外,英國進一步解放了西歐的海域領地,使得當時的俄國走向世界當時統治俄國的封建政權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使得俄國開始了新的發展。

英國繼續掌控着附近海域的制海權,使得英國在海上的地位仍然十分堅固。這是對于戰勝國而言所産生的影響。對戰敗國德國而言,德國在海戰後便失去了海上作戰的能力,隻能利用潛水艇來作戰了,這樣使得德國的戰鬥範圍又縮小了一半,對德國等法西斯國家是很不利的。

海戰教訓

在海戰當天,除了英國皇家海軍需要面對太陽射擊和德國艦隻被薄霧和煙塵遮蔽外,還有一些原因使得英國艦隻的遠戰能力不理想,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些原因看起來都不是什麼緻命的缺點,但是集合在一起就造成了遠距離殺傷和軍艦防護力的劣勢。

測距儀

英國方面使用的測距儀較德國海軍使用的立體感較差。而且它的光距(九英尺)較德國人的為小,這使得英國方面在測定德國艦隻的位置時遇到了困難。相反,德國艦隊使用的測距儀可以更快地測定對方的位置,并且也很容易修訂誤差。在日德蘭海戰中,由于天氣和煙塵等原因,德國方面的測距儀更好的發揮了作用。

但是英國方面的測距儀一旦鎖定了目标,就能比德國測距儀更好的跟蹤目标。在海戰中,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裝備的新型測距儀(光距十五英尺)給德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它們能和指揮儀結合使用。這種新型測距儀的性能大體與德制同類産品相當或略強。同樣,德國人在射擊時采用的标尺系統也優于英國方面。在日德蘭海戰後,皇家海軍也采用了與德國方面類似的系統。

彈藥儲藏室

這本來是英德兩國軍艦設計上都存在的失誤,但是德國人根據經驗對彈藥庫進行了改造。在多格爾沙洲一戰中,德方的塞德裡茨号戰列巡洋艦炮塔被擊穿,結果大火很快就蔓延到彈藥庫,最後通過對彈藥庫進行注水才得以保全軍艦。

在大戰爆發前的時間裡,造船工程師們一般通過加強彈藥庫隔壁的強度來防止火焰蔓延到彈藥庫。但是德國人在多格爾沙洲一戰後,注意到了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機也能導緻彈藥庫火災。他們立即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了封閉改裝,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結果在日德蘭海戰中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象爆竹一樣炸裂,而貝蒂的旗艦獅号僅僅是由于哈維少校的勇敢行為才得以幸免。

火藥

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着問題。為了防止爆炸和降低失火危險,英國方面使用凡士林作為穩定劑。但是。日德蘭海戰中卻發現凡士林反而加劇了火藥的活性,使得其更易燃易爆。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别。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同時英國火藥儲藏的時間也較長。而且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緻命的失誤。

穿甲彈

在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穿甲彈遇到德艦裝甲即炸,無法穿透其堅固的外表。這是由于皇家海軍在測試穿甲彈的穿甲能力時通常隻在距離小于一萬碼入射角為九十度時測試。這使得這種穿甲彈在入射角小于九十度時穿甲效果并不理想。這一試驗方法曾經廣受置疑,但是海軍部對這些懷疑視而不見,這也導緻了日德蘭海戰中炸而不穿現象的出現。舍爾和希佩爾都承認如果英國使用更有效的穿甲彈,那麼德國公海艦隊将面臨一場災難。

縱貫整個日德蘭海戰,英國人在技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足,所以有如此多的損失當不為怪。在日德蘭海戰後海軍部終于開始緻力于對這些缺點進行改進,但是直到1917年終這些隐患才得以消除,可是這已經離德國最終投降不遠了。

上一篇:聖克魯斯海戰

下一篇:金化慘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