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漢語漢字
崇(拼音:chó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據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最古形體為《三體石經》中的古文。古字形從山、宗聲,宗亦表意。崇本義是指山高,引申泛指高大;又引申指提倡、尊敬、重視。
  • 中文名:崇
  • 拼音:chónɡ
  • 部首:山
  • 五筆:MPFI
  • 倉颉:UJMF
  • 鄭碼:LLWB
  • 筆順:豎、豎折、豎、點、點、橫鈎、橫、橫、豎鈎、點、點
  • 字級:一級(編号:2299)
  • 平水韻:上平聲·一東
  • 外文名:a surname
  • 筆畫:3 8
  • 造字法:形聲字
  • 筆順編号:25244511244
  • Unicode:CJK統一漢字U 5D07
  • 注音字母:ㄔㄨㄥˊ
  • 四角号碼:2290₁
  • 字形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體字:崈

字源演變

“崇”字在《三體石經》中的古文中寫作圖A,但構型不明。小篆的“崇”字寫作圖1,是上下結構的形聲字兼會意字。上部的“山”字是形符,表示跟山有關;下面的“宗”字是聲符,指示讀音。“宗”字義為祖先,本身也包含一個輩份高的意思。而“崇”指山非常高大,所以“崇”字以“宗”字作聲符并會意。“崇”本義指“山非常高大”。漢隸或沿襲小篆,或将形旁“山”移至“宗”下部,寫作圖2。

有學者考證,“崇”字原為“嵩”字,這是個會意字,指“山高大”。異體字寫作“崧”。“嵩”字的本義指“山高大”,後來這個字用來特指五嶽中的中嶽“嵩山”。後來用法分化,專用“嵩”字表示“嵩山”,而“崇”字泛指高大,另外的“崧”字作為異體字淘汰了。

“崇”引申為一般的、指向較寬泛的“高”時,既可以指有形的物體,也可以指無形的東西,如精神或思想領域方面的事物,這種用法從古至今大體一緻。如“崇論宏議”,就表示論議高超。“崇”字有“尊敬”“推崇”的意思,“推崇”也就是“以之為高”。“崇敬”和“崇尚”的“崇”字都有“推崇”的意思。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chóngㄔㄨㄥˊ

高:~山峻嶺。~高。~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敬。~拜。~尚。推~。尊~。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酒于觞。

增長:“今将~諸侯之奸”。

姓。

詳細字義

崇chóng

(1)(形聲。從山,宗聲。本義:山大而高)

(2)同本義[lofty]

崇,嵬高也。——《說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國語·周語》。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

又如:崇亘(高峻綿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崇崇(高聳的樣子)

(3)高;高大[high;tall and big]

崇,高也。——《爾雅》

與黃比崇。——張衡《西京賦》

崇崇圜邶。——揚雄《甘泉賦》

廣與崇方。——《考工記·梓人》

大侯之崇,見鹄于參。——《儀禮·大射儀》

于是封之,崇四尺。——《禮記·檀弓》

明道德之廣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牆);崇榘(高峻的城牆)

(4)高貴[noble;high]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又如:崇閥(高貴顯赫之家);崇階(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5)興盛[prosperous]

建明德而崇業。——張衡《東京賦》。注:“猶興也。”

又如:崇業(興業);崇盛(隆盛,極其榮寵)

崇chóng

(1)尊崇,推崇[revere;advocate]

崇事宗廟社稷。——《禮記·祭統》

莽遂崇鬼神淫祀。——《漢書·郊祀志》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氣,摒棄邪惡);崇實(注重實際);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學)

(2)通“充”。充滿[fill]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儀禮·鄉飲酒禮》

六成複綴以崇。——《禮記·樂記》

泛崇蘭些。——《楚辭·招魂》

又如:崇奸(聚集許多惡人)

(3)終,盡。通“終”[end]

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詩·衛風·河廣》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賦》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決。——《三國志·涼茂傳》

又如:崇替(滅亡。即終替);崇朝(一個早上。比喻時間的短暫);崇日(終日,一日)

常用詞組

崇拜、崇奉、崇高、崇敬、崇論、崇山峻嶺、崇尚、崇信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九】【山部】鉏弓切(chóng)

嵬高也。從山宗聲。

說文解字注

山大而高也。各本作“巍高也”三字,今正。《大雅》:“崧高維嶽”,《釋山》《毛傳》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孔子閑居》引《詩》崧作嵩,《釋名》作“山大而高曰嵩”,崧、嵩二形皆即崇之異體。韋注《國語》雲:“古通用崇字”,《太平禦覽》及徐铉皆引其語。《詩·序》曰:“《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此崇之故訓也。《河東賦》:“瞰帝唐之嵩高,眽隆周之大甯”,嵩高即崇高也。《漢碑》曰:“如山如嶽,嵩如不傾”,謂崇而不傾也。

中嶽,《禹貢》謂之外方,秦名大室,漢武帝始謂之崇高山,因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名曰崇高縣,《武帝紀》《郊祀志》《地理志》《封禅書》可證。崇字《地理志》作崈,體之小異耳,《史記》《漢書》或崇、嵩錯出,要無礙為一字,惟《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複崇高山為嵩高山”,語大可疑。證以《東觀紀》:“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名為嵩高山”,是則非複崇高為嵩高,乃改崇高為嵩高,蓋其時六書之學不明,謂嵩與崇别而改之,沿至今日,尚仍其誤。

李賢注雲:“《前書》武帝祠中嶽,改嵩高為崇高”,《前書》未嘗有此文,武帝改大室為崇高,武帝以前但曰大室,不曰嵩高也。崇高本非中嶽之專偁,故淺人以崇為氾辭,嵩為中嶽,強生分别,許造《說文》不取嵩、崧字,蓋其時固憭然也。崇之引伸為凡高之偁,《大雅》“福祿來崇”,傳曰:“崇,重也”,《禮經》“崇酒”注:“崇,充也。”《邶風》“崇朝其雨”,傳曰:“崇,終也”,皆音近假借。

或問《釋山》嵩高為中嶽,非古名嵩高之證與?曰嵩即崇字,《封禅書》曰:“秦有大室,祠大室嵩高也”,此謂秦之大室即漢之崇高也。《釋山》之嵩高蓋漢人語,非本經,故許嶽字下言大室,不言崇高。

從山,宗聲。鉏弓切,九部。此篆舊在岊篆之後,解雲“嵬高也”,必轉寫之誤。今依《玉篇》移其次,依《毛傳》、《釋名》易其解。

廣韻

鋤弓切,平東崇‖宗聲終部(chóng)

崇,高也。敬也。就也。聚也。又姓。鋤弓切。四。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部】崇;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8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并音漴。《說文》:嵬高也。從山宗聲。《爾雅·釋诂》:崇,重也。邢昺曰:又高貴也。《易·系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禮·樂記》:複綴以崇。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注: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注:謂積而高也。《左傳·隐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注: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诰》:欽崇天道。

又終也。《詩·衛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注: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注: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為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鲧,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正字通》:宋青田令崇大年。

又葉仕莊切,音牀。陳琳《大荒賦》:仰阆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垂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闶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别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注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為一,非。互見後崧字注。

《集韻》:或作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